APP下载

叙事散文写作之人物丰满 事例鲜活

2022-05-30张珊虹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黑痣教鞭读诗

张珊虹

左读范文

我的老师

◎魏 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調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选自《魏巍散文集》)

右写作文

永远的标杆

◎冯纪瑞

我的妈妈,既是我漫漫求学路上的陪伴者,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标杆。

从儿时起,每晚临睡前,我和妈妈都会读一首古诗词,以此为当天画上句号,这也是我们之间的约定。但其实,幼时的我做事很难持之以恒,三番五次地想要放弃。妈妈从不说教、训斥,只是在我每次偷懒的时候,微笑着拿起书本,开始独自诵读。时间久了,一股惭愧之情便涌上我的心头,我只得默默坐到妈妈身边,开始跟着她一起诵读。

对于古诗词,妈妈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领悟力,她尤其喜爱苏轼的词。记得那次,妈妈给我念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我清晰地从妈妈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神往,那丝神往与词中的乐观相连接,然后逐渐融为了一体。在我眼中,妈妈不拘泥于世俗,亦不妥协于困窘,不管是我糟糕的考试成绩,还是生活中的不如意,都不加咀嚼,囫囵吞咽下去。妈妈这种洒脱的性格,蕴藏在她念给我的诗词里,久而久之,也植入了我的心中,让我逐渐学会闲看风月、宠辱不惊。

妈妈不仅像一位旷达的诗人,还拥有热情的灵魂。

我喜欢和妈妈一起买菜、购物。我们家街边的小商贩都认识她,每每路过,会纷纷微笑着与她打招呼。这时候,妈妈会暂时把她那一身书卷气藏起来,操一口流利的方言,听上去轻松又随意。她向来喜欢一边挑菜一边和摊主聊家常,她总会夸店里的东西物美价廉,也从不斤斤计较。她待人和善,我从未见过她与任何人发生争执。长此以往,耳濡目染,我渐渐学会用微笑、理解化解矛盾,以热情、尊重待人接物。

妈妈心中,自有一缕沁人心脾的诗意、一轮平静恬淡的明月,正如此,才雕塑出如今的我。我的妈妈,我心中永远的标杆。

【湖北宜昌市第十九中学】

点评

1.开篇点题,直抒胸臆,结尾以“标杆”收束,首尾呼应,流畅自然。

2.作文重点写了两个典型事例——妈妈以身作则,引导“我”诵读古诗;妈妈与人为善,“我”由此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将一位爱学习、有智慧、待人宽厚和善的母亲展现在读者面前。

3.细节的刻画较丰富。面对“我”的偷懒,妈妈不说教、不训斥,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妈妈在读苏轼的词时,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神往,展现出她对自由、洒脱的追求。

亮点借鉴

叙事散文的核心是写人记事,写作时,如何才能做到人物形象丰富饱满、事件经过真实有趣呢?选文中有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借鉴:

1.选择真实典型的写作素材。素材真实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但在众多真实的素材中,需要挑选出既能展现人物精神品质,又与众不同的鲜活事例。选文中重点讲述了蔡老师教“我们”写诗、读诗,以及蔡老师挺身而出,让“我”免受同龄孩童的嘲笑和排挤这两件事,真实且具有典型性,从课堂上到课堂外,全方位展现出蔡老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美好品质,以及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

2.描写生动而具体的细节。生动的细节往往能够充分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选文第二段从蔡老师的外貌细节写起,“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一句,语言虽简洁,但嘴角的黑痣这一外貌特征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第三段,“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一句中的“轻轻”二字写出蔡老师不忍打“我”,侧面展现了她对学生的爱,“笑”则展现出她的温柔。文末写“我”梦中起身,去寻找蔡老师的细节,真实展现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让人动容。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3.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写作开头有多种方法,开门见山是最为直接的一种。选文开篇就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怀念之情,结尾处再以“可惜”“就”“分别”等词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情感集中。

猜你喜欢

黑痣教鞭读诗
这根“教鞭”有点甜
可爱的黑痣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读诗的窗口
小小黑痣 暗藏危机
教鞭(外二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教室风波之新教鞭之谜
教鞭“失踪”之谜
环钻去黑痣2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