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2022-05-30魏薇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高中

魏薇

摘 要:语文作为其他科目教学的基础课程,对于知识获得与人际交流非常重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与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范围,实现综合性、问题性、试题性的结合,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更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相应的生活实践本领。本文简单分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中,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语文教学理念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变化,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吸收新颖的教学理念,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相关,新的教育形势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课堂教育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主动挖掘文章中的内涵,建立个性化心灵感悟,最终提升人文素养。所以在提高高中课堂教育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开辟语文学习的新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

一、新课改下的课堂教育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的综合学科,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传承文化知识,而且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

学生人格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语文是一门重要人文学科,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沉淀,凝聚着人类思想的精华,语文传授给学生的不能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经过文化的熏陶,培养并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对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责任。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人文世界与情感,是文化在沉淀中的深厚积累,表达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如“身世浮沉雨打萍”的作者文天祥,一腔爱国之心,身陷囹圄仍旧一身铮铮铁骨,并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炽热的爱国之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屈原,在众人皆醉中仍然保留自己清高与洁净的品质,哪怕葬身鱼腹也不愿意随波逐流,这是作者对自我信仰的坚守[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挖掘出这种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去领悟、去体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2]。

(二)关注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理念日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特的个性,由于学生的智力、心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及学生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这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并不同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个性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学生的性情流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自由。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同其他行业语言使用相比,教师语言具有基本的特征: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教育性、审美性。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在课堂教育中取得实效。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文字力量,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起到的熏陶作用,引发学生心中的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满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奋斗需求[3]。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强烈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清晰的认知,继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创造一个健康、自由、自我的精神世界[4]。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学一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语文课文中,一篇文章往往通过几行文字就能让人们触摸到亲情的温度,比如,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一些动作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笔下父亲笨拙的身体爬过月台,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这样的文章能够帮助学生触摸到亲情的温度,人类之间悲欢并不共通,但是文字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作者的精神世界,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承载的是生活,是浓浓的人间真情,虽历久而弥新。读到文章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每个学生都难免眼眶酸涩,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契机,这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語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引起情感共鸣的文章,如《金色花》中穿过林荫湿发披肩的慈爱母亲、鲁迅笔下朴实勇敢的少年闰土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挖掘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触摸到人物形象时,加强自我审美能力,在赏析文章时,语文教师不要规避对反面人物的分析,反面人物的出现反衬出正面人物的光辉,学生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更进一步了解人有善恶之分,清除人性丑恶,升华并洗涤自己的灵魂。语文教师用渗透在文章中的情感精神去浸润学生,激发学生性格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真诚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树立角色转换意识,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教育的主宰转换成与学生平等交流者,理想的师生之间,人际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交融,这种交往可以促进师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吸引的互动效应。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本国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良好教学局面,保障学生的权益与精神世界的自由,让学生健康、积极、快乐地发展[5]。

李白诗中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千人千面,性格迥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力表扬,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较少关注。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不要忙着把他们赶跑,你不要等到坐轮船、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师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师才会发现“过多地关注只会造成畸形的人才”,教师才会明白“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人才的教师”。

三、新课程改革下,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高中是一个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内容讲解,还要结合传统文化,两者共同配合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爱国之情,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6]。

(一)重视语言分析,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前提

语言分析能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教学中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快速理解,认为其句子难懂,读起来拗口,导致学生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动力。为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态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文言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以《劝学》为例,教师要在备课中提前设计好教学目标及课堂问题,在学习这篇文章前提出问题。首先,通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询问学生遇到的困惑,引起学生的思考,再结合本文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预读,找出解决困惑的途径;其次,通过文章预读,学生会发现文章中通假字及不通顺语言,在学习这篇文章中针对自己的问题,提高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学生对文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在共同合作中找出本文“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及专一、积累、坚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齐读,在齐读中纠正学生错误读音,询问学生文章中运用的比喻句,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后回答,提高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精心设置教学活动环节,让学生主动探寻文言文语言的奥秘,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形成。

(二)拓展阅读资源,是增强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阅读书籍是提高学生知识与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扩宽知识视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能够让学生语感与理解力提高,从学习一篇文章引出其他相关文章,让学生通过多篇文章对比加深理解能力,对文章主旨认识更加深刻,对学生思维能力形成、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对文化理解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以朱自清文章来说,他的作品《春》把整个江南春天都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让学生对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春》时,教师可以选择朱自清其他文章如《绿》《荷塘月色》进行对比阅读。《绿》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梅雨潭的描写,对景物进行细致刻画与描绘,整篇文章写得非常细腻且清新,让学生在阅读时对“绿”这个颜色有不一样的认识。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把整个梅雨潭景色描绘得诗意盎然,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两篇文章虽然写作手法一样,但是文章表达的效果不同,通过对比阅读,拓展了学生阅读资源,分析出两者之间的不同。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发展多种素质的同时,教师要思考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设计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課本知识前提下扩宽知识阅读范围,提升核心素养[7]。

(三)综合思维训练是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思维作为培养核心素质的关键,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思维能力提升。教师要以课堂知识中的问题为线索,提出带有递进及深度思考的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养。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设置与知识相关问题,抓住文章中关键点,如关键字词、重难点句子、中心思想、文章人物与情节等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以《鸿门宴》为例,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抗秦军队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宴会,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从“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在两人对话中分析并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性格,并根据性格分析其在政治军事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习掌握课本内容知识前提下了解到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设计课堂教学,将问题带入课本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促进核心素养发展[8]。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在所有学科中承担着协调各基础学科以及用人格精神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任。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将文章中文字的美感与力量渗入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语言、人物、主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羲蓉.人教版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付亮.高中语文“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20.

[3]彭子珍.期刊视野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4]高月凤.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5]霍莉莉.高中语文作业系统性目标策略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9.

[6]王春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1(29):60-61.

[7]林碧芸.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策略[J].新课程,2022(4):74-75.

[8]刘云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19):53-54.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高中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