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2022-05-30欧阳生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创新意识

欧阳生炳

摘  要: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复杂但是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小学生开始学数学只是机械的简单记忆,数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想、归纳和整理中理解数学问题,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数学。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思考的意识,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上把培养创造性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作为第一目标,给学生一片广阔的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创新意识;自主空间

一、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教师出了“1+2+3+4+…+98+99+100”这道题后,循常规无创见的学生,都是利用1+2得3,3+3得6……这样算下去的方法,高斯动脑筋想办法,发现这100个加数的规律是1+100,2+99,3+98……这样共有50个101,并很快算出得数是5050。他创造性的计算,不但使全班学生感到惊奇,就连教师也感到惊讶。这是多么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每一个教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原动力

学习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没有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没有教师方法的指导,学生难以有数学的思维方法。(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学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是在导入新课时,或制造悬念,激发兴趣;或以旧引新,揭示矛盾;或设疑生趣,或故事开场;或以学生身边的事引入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探求新知识;(2)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课堂上教师若能采用图示法、图表法、讲故事法、游戏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借助电脑、幻灯、录像、投影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将所教内容融入情景之中,就能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新鲜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大大增强;(3)优化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功,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继而形成习惯注意,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成功,设计的材料不能过难,材料太难的话,学生的学习往往不能成功,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设计的材料不能过易,如果过易,思维的强度不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体验就不够强烈。如以教学低年级“10的分与合”一课时为例,教师预先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10支铅笔。一上课,请一名学生上台数铅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数到的支数猜盒子里剩下的支数,经过几次猜测都猜对了,学生感到很好奇,然后教师趁热打铁说:“因为教师知道了盒子里总共有10支,然后根据10的分成就能猜着了,你们想学会这个本领吗?”数学知识的神奇力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考。

三、在数学学习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教学要实现从“传授—接受”到“再现—探索”教学模式的转变,就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感悟数学,给学生自主探索思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想、归纳和整理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数学。例如演示加法中的“凑十法”,8+5=?可以用多媒体演示8只兔子加上5只兔子,将5只兔子中的2只移到8只兔子的那一边凑成十只,一目了然,很轻松地得出结论。

又如在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公式,然后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切割—移动—拼”,用不同的方法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训练联想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联想思维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是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其他事物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兴趣,以克服思维的保守和呆板,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有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在跟随教师的思维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散,那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维。

比如学生看到“某班男生占全班五分之三”后,可联想说出:女生占全班五分之二,男生比女生多五分之一,女生比男生少五分之一……这种联想训练,学生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对单位“1”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深刻,为日后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量”与“率”的对应关系奠定了基础。

又如填空:(    )+(    )=1。有的学生从数的角度想,填出整数1+0=1,分数1/4+3/4=1,小数0.25+0.75=1等;有的学生从量的角度上想,写出50分钟+10分钟=1小时,5天+2天=1星期等。

五、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同一条件,不同的思路会得出不相同的结论。它是创新思维的主导,能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提倡解题思路多、奇、新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会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地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思考计算,总结出哪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这时,教师可以很快地用板书写出如513、315、531、135、153、351这六个数都是3的倍数,学生验算后发现自己的“规律”是正确的。学生自然而然找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思维的规律。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度地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上把培养创造性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作为第一目标,给学生一片广阔的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娟.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 教育艺术,2021(11):24.

[2] 王池富. 浅谈数学思维的诱导[J]. 数学教育学报,1995(01):52-56.

[3] 景丽芳. 论数学思维教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03):76-77.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