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

2022-05-30张晓晓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政治

【摘 要】单元主题教学是涵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完善单元主题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方式。然而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的现状却是:忽视积极价值的引领、缺少思辨情境的生成、偏离主题实践的探索。基于此,结合学科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把握了单元主题教学价值引领,优化了单元主题教学过程实施,拓宽了单元主题教学实践资源。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主题教学;高中政治;整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3-0047-04

【作者简介】张晓晓,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东海,222300)教师,一级教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并不见之于孤立的、碎片式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1]51它强调教学过程的综合性、系统性、活动性和实用性。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是以大概念为单位,通过提炼单元主题,贯通结构化情境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生成素养,既促进了教学内容资源的整合,又较好地契合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由此,笔者引入 “大概念”统整教学,进行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建构。

一、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忽视积极价值的引领,使教学“弱化”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需要用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统整、统筹学科知识”。[1]44因此,单元主题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自觉投入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进行实践。但是,传统的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容易忽视价值导向,弱化了教学的引领功能。

(二)教学内容:缺少思辨情境的生成,使教学“肤浅”

高中政治课堂情境从发现到设置到分析与解决直至反馈与交流,就是展开政治思辨的过程。选择具有思辨性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辨析、比较、理解、重构问题现象,从而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实的高中政治单元主题课堂对情境的设置关注度不足,甚至直接用几个综合性问题代替情境的设置,忽略了学生情境体验的需求、思辨思维的锤炼以及必备知识的深化,导致教学内容的肤浅化。

(三)教学活动:偏离主题实践的探索,使教学“低效”

有调查显示,当学生进行接受性学习时,学习效果留存率不到20%,当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比如参与讨论、演示、具体实践等,学习效果留存率高达75%。然而,现实中很多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较多地罗列书本要点,较少涉及课堂体验活动,更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使得教学低效。

二、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新课标“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4以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能够凸显单元教学的主体性、思辨性、实践性,有效克服了传统单元主题教学的弊端。

(一)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的内涵

“学科大概念可以理解为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的、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 [2]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是以大概念为指引,围繞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真实的主题情境为载体,依托序列化的活动,涵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以大概念为指引构建单元主题,凸显了价值引领;对情境议题的深入探究,推进了深度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亲自参与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促进其开展社会实践。

(二)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的特征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必须既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又能够协调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而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题价值的引领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教学内容的思辨性,锤炼思维品质;第三,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迈入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明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行为,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三、大概念统整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大概念贯通:把握单元主题教学价值引领

1.明晰目标:搭建单元主题学习框架

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的重要前提是科学地把握学科目标、内容和结构。“大概念能指向学科结构的中心,瞄定学科内容的基本框架,引导师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开展深度学习,理顺学科脉络,把握学科本质。”[3]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需要以大概念为指引,明晰目标,搭建单元主题知识框架,理清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精细化学习和整体理解。

例如,在学习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大概念统整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这一大概念可以层层牵引出 “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 等关键观念;之后再划分出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分解概念。这样的做法统整了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结构化,提升了学生快速有效调动多方面知识的能力。

2.融通生活:涵育单元主题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课堂教学必须融通生活,凸显时代背景下政治学科的特色。因此,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理应站在课程的高度,指向课程目标,将单元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认识世界、参与生活、思考人生。

例如,在探究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时,可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大概念,并由此建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发展、完善等单元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改革开放的意义,深入探究如何“开辟道路”“形成理论体系”“确立完善制度”,以此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主动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征程中。

(二)大概念统摄:优化单元主题教学过程实施

1.议题驱动:单元主题情境质疑思辨

“一个好的议题,要有足够的思辨性,能够激发参与者思维的火花,围绕解决议题的策略,引发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发散等思辨过程。”[4]以大概念观照主题情境设置,促使中心议题聚焦学科大概念,中心议题进而引导子议题层层展开,深入推进。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置身于单元主题情境中质疑思辨,帮助学生激发了思维活动,澄清了观点,深化了认识,进阶了思维品质,涵养了实践能力。

例如,针对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的教学,围绕大概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可以设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活情境,并确立“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心议题。之后逐步分解以下子议题:“在抗疫过程中,彰显了我国国家治理的哪些独特优势?”“我国国家治理还存在哪些挑战?”“我能为推进国家治理做些什么?”促使学生在情境议题中表征问题、活化知识、迁移运用。

2.情感体验:单元主题活动井然有序

“教师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时,可以更容易地从必要内容中分离出不必要的细节,选择合适有趣的活动,并将其组织成一个整体。”[5]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大概念观照单元主题,开展序列化的体验活动。在体验活动中,学生相互合作,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氛围,把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内在的情感因素,由此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活力。

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作主”时,在“人民当家作主”大概念统摄下,可以开展采访人大代表、商议大会议程、仿写人大提案、模拟提案讨论等序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人大代表产生过程、活动方式以及职责的理解。这样的主题活动站位高远、层次分明,不仅有理论厚度,而且有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三)大概念整合,拓宽单元主题教学实践资源

立足“大概念”整合各种体验资源,有利于拓宽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的路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实践。教师可以依据生活实情,创造条件,整合学校、社区等资源,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外化学生的“思”与“行”。

1.恰当对接:联动社会各方资源

高中政治单元主题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但又不局限于课堂。社会生活也为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能否灵活利用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成效。聚焦大概念,有利于教师结合学情及生活实际,描述、筛选、整合、联动学校及社会各方资源,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课堂,走进生活实践的大课堂。

例如,在学习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概念,笔者整合、联动县内优秀文化资源,鼓励学生恰当用好相关资源。笔者组织学生参与东海县内历史遗迹的调查,带领学生参观曲阳古城等东海县内历史遗迹,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主题,向当地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学生亲密接触身边的优秀文化,萌生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达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识。

2.及时反思:制订评价量化清单

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程致力于创建主体多元、方法多元的既关注必备知识,又重视个体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单元主题教学评价,以大概念为基准,以活动为依托,既要评价学生必备知识的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能力的体现,以及相关素养的达成。制订评价量化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探究“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时,可以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概念,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对学校门前交通堵塞的问题进行采访,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专题讨论。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情况,教师制订了如下评价量化表。(见表1)通过量化表,教师可以审视活动是否达成目标,学生则可以进行自查、反思与提升。

新课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涵育,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主题教学成为高中政治教学转型的必然要求。诚然,基于学科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促使课堂转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不断求索。伴随新课标的践行推进,大概念统整单元主题教学必将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

[3]刘丙胜.大概念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38.

[4]李勤.議题设计的“六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40.

[5]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5):39.

(注:本文获第33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大概念高中政治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以“大概念”主题开展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