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育人成效调查研究

2022-05-22李子龙王晓妮刘维婷

文教资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实践育人社会实践

李子龙 王晓妮 刘维婷

摘 要:本文以“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开展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实践育人所取得的实际成果作为评价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不足,论证该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使其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从而推动本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提升育人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实证研究 考核评价 “大医精诚”实践育人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校“‘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开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育人成效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理论背景

医学生医德教育和医德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医学院校要充分挖掘“大医精诚”的思想精华,采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医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着力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1]大医精诚社会实践育人考察体系能促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指导和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培养医德高尚、艺术精湛的医学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并有效跟进、反馈、改进,是提高社会实践育人的必然要求。CIPP教育评价模型是由Context evaluation(背景评价)、Input evaluation(输入评价)、Process evaluation(过程评价)和Product evaluation(结果评价)四个流程评价组成,由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2]CIPP模型的形成性特点与高校社会实践评价的改进发展要求相契合,其灵活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适切于社会实践育人评价复杂性的特点。[3]这个模式的最基本的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是改进。”[4]基于此,“大医精诚”社会实践育人考核体系采取CIPP模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全日制在校本

科生。

(二)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清晰、直观地了解与把握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践育人的现状,笔者围绕本校社会实践基本情况以及实践育人成效两方面制作问卷。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发放问卷共计1050份,回收1008份,回收率为96%,去除无效问卷42份,总计有效问卷1008份,有效率为96%。专业类别方面,将安徽中医药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基本覆盖在内。

问卷共设31道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采集被调查者信息(背景评价),第二部分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基本情况为主(输入评价),第三部分以教师指导实践情况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主体(过程评价),第四部分对于育人成效进行调查(结果评价)。旨在考察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实践活动支持力度以及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否具备规范性合理性。

三、情况调查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1. 动机水平

社会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性地和社会发生多种联系,进行各种活动。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风气。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水平较高。

2. 意识水平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实践是检验能力的必要选择,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调查中,有46.13%的大学生表示“很希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8.12%的大学生选择“较希望”,只有5.16%与0.6%的大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与“不希望”。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94.25%的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

3. 活动种类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种类较多,其中医疗服务类占比最高,而科技支农类占比最低。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校医学相关专业居多,相较于科技支农,多数学生更愿意参加与自身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且学校周围社区较多,交通便利,可提供大量爱心医疗服务的实践机会,这也是导致医疗服务占比高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实践育人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实际参与度低

根据调查显示,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实际参与度较低,仅有51.49%的大学生参与过社会实践,近一半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未参与过社会实践,其中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中有50.5%的大学生很少参加(少于两次),36.61%的大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2—5次。

2. 参与获得感低

由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知及热情比较高,能够意识到社会实践对自身综合素質的全面发展有利,但参与社会实践短期内所直接可见的成效较差,获得感较低,究其原因有二。

(1)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特意设置了关于“学生所属学院每学期对于优秀社会实践活动表彰次数”的问题,结果显示,近半数学生表示学院每学期表彰次数仅为一次。表彰是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学校对大学生所参与社会实践的表彰次数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降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减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获得感。

(2)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跟队指导。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将社会实践知识转化为理论成果,只是一味地单纯进行实践工作。没有引导者的指引,容易缺乏积极主动性,无法体会到实践的意义。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获得感,使大学生更直观地尝到社会实践所带来的“甜头”,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的关键。

3. 实践级别低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您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社会实践项目”这一问题,47.62%的大学生参加过校级的社会实践,64.78%的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级别为“其他”。绝大多数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仅限于校级活动以及班级活动。关于“您是否有到社会企业单位参加过实习活动”这一问题,77.78%的大学生表示未到企业单位参加过实习活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属性级别低,主要原因与学生所属班级以及学生团体有关。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会通过团委以及社团的文件通知、微信平台、宣传栏等途径去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信息,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团体隶属单位单一,团体成员有限,信息更新频率低,无法及时有效地大范围宣传并组织实践。二是团委与社团举办活动一般局限于校内且受限于经费,很少能够举办高级别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这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属性级别有直接且必然的联系。新时代青年不能当井底之蛙,自私狭隘地“等靠要”,而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建设,践行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仅要多了解多参加校内团体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要积极扩展消息渠道,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与体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选择。这对大学生自我定位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四、研究建议

(一)合理配置专业课程,增设实践指导课程

大医精诚实践育人的目的是培育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人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完成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社会实践参与程度并不高。因此,进一步合理优化课程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可通过以下两点进行优化。

(1)合理配置专业课程,利用课余零散时间。各院系要以实践育人为中心,熟悉院系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程序和内容,勤于钻研,对课程配置工作重点研究,制订周密工作计划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拥有相对集中且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6]

(2)中医药志愿服务除了要求大学生志愿者有热情有爱心外,还必须要有专业理论和技能作为支撑。[7]

因此,增设社会实践指导课程是必要的,一方面保障了志愿服务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师生交流。教师可通过实际操作将临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在课堂中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建立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桥梁,从而实现服务对象、志愿者学生、指导老师的三方受益。

(二)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获得感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普遍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且实践成果质量不高,将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的能力较差。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获得感,提高其成果转化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优化师资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出高徒,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各举办单位不仅要增加跟队专业老师数量,还要保证跟队专业老师质量。不仅要对其综合技能与能力进行判别与考察,亦要对其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师德情况进行考评。只有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实践过程才能够得到保障。

(2)明确考核及奖励制度,定期进行表彰。学院可依据评选条件,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先进个人奖”,对成绩优良的團队授予“优秀实践团队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对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颁奖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校方要把控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主要是校团委以及各学生组织的文件通知、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因此,在社会实践质量的把控方面,校方应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类别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扩宽知识领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善。

(1)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能只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去教育学生,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教育。[8]辅导员可开设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想法与建议,并及时反馈。

(2)校团委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层面社会实践活动的敏感度,需斟酌比较,择优汰劣,为学生把好社会实践的质量关。

(3)校团委可适当增加与外校合作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不仅可以弥补我校由于专业限制而导致社会实践内容单一的短板,学生也可以在此类实践中与其他高校同学进行交流学习,扩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素质。

(四)加大社会实践宣传力度

良好的宣传是参与实践的前提,要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校报、校广播站等校内媒体,在特定时间内,要开辟社会实践活动专栏或专题节目。各级团学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览、报告会、研讨会等,还应该利用墙报、橱窗等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深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隽,李亚军,马真,等. 《大医精诚》医德思想融入当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9):1212-1216.

[2] 赵绚丽. CIPP视域下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研究[J]. 经济师,2020(11):155-157.

[3] 张金辉,梁博通. 基于CIPP模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56-58.

[4] 张雪红,何宜丽. 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存在问题及提升对策[J]. 高教学刊,2019(24):60-62.

[5] 梁明山.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观对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启示[J]. 人才资源开发,2020(23):11-12.

[6] 柳国洪,李博飞. 高职高专院系实践育人特色创新研究——以白城医高专护理学院“天使点亮生命里程”育人品牌活动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2):16-18.

[7] 齐亚军. 安徽中医药大学: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实践育人工作[J]. 中国共青团,2021(3):62-63.

[8] 许晓燕,刘维婷.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130-132.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研课题“‘大医精诚’实践育人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2020dyjc02)。

*本文通讯作者:刘维婷。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实践育人社会实践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