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课堂课程思政的本质和路径探析

2022-05-18黄利花

民族文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外语专业课程思政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问题,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政治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外语专业课程中涉及很多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外语专业学生很容易西方文化的浸染、形成错误思潮,因此外语专业课堂中进行课程思政尤为必要。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为课程树魂,树马克思主义的魂,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树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语专业;树魂

多年来,外语教学中的问题之一是一味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讲授,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学习,这导致许多外语学习者长期接受外国文化之后变成了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国内长期存在的崇洋媚外思想也是文化不自信或文化自卑的表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成了新时代中国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讲话开启了课程思政的新篇章。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及对外交流的主力军,在大学阶段牢固政治思想、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使命。外语课堂作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需要外语教师严格把握和加强引导,这样才能将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机统一。

一、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地位

课程思政的概念起源于上海高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索,之后教育部发布相关通知提及“课程思政”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推广是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这次讲话鼓励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要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同时,该纲要还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以及不同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时的不同侧重点和评价激励机制。该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实施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凸现。不同的学科领域因其独特的专业性质,所做的课程思政也就不同。外语专业学科专业特殊,外语专业学生长期接受外语语言和文化,更容易受目标语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三观。因此,加强外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黄国文、肖琼(2021)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一文中解释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涉及的六个问题:“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谁来做”(who)、“何时做”(when)、“何处做”(where)和“怎样做”(how)等。张敬源、王娜(2020)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一文中指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存在潜隐性,“课程设计要注重融合性,教育过程要崇尚自然性,教学方法要凸显暗示性,育德于无形,寓教于无声,课程教学要根植于实践”。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高屋建瓴,科学地把握了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为外语教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二、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教书同时育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化。外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特征(杨蔚,2020),外语教学两个重要任务: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满足新时代对高水平復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外语教师也要利用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外语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极为丰富,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注意了解异国语言和文化的特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还需对比不同文化的异同发掘中华文化的优势所在,增强外语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李凤(2018)指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际上是为课程“树魂”,她这种表述非常值得借鉴。她指出,首先是“树马克思主义的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愿意为了这一信念奋斗终身。其次是,“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民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热爱祖国,愿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力以赴,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强学生个人素养。最后是,“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教学中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和加强自身修养结合起来,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外语课堂课程思政的主要路径

作为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作用非常关键。外语教师如何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到外语课堂教学中去,这是每一位外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明确课程目标,凸显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培养有深度,有温度,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毕业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各个专业、各门学科都要坚持这一政治方向。外语教学作为中外思想接触的窗口,在课程思政改革中是一个显眼的专业领域。外语学习离不开外国文化的浸染,外语学习者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价值的影响,外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等的科学判断能力和甄别鉴赏能力。外语教师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及甄别水平,凸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优势所在。彰显文化自信是外语教育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异文化转向主动建设平等文化的根本转变。课程思政意味着教育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根本改变,要求知识取向向价值取向的转化,教学向深度教学的转化,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化,易凸显课程的精神向度、文化向度和方法向度,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整合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外语专业有其专业特殊性,兼具思想性和文化性双重特点,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特征。这种自带人文价值导向和思想育人的人文性特征使得外语专业教学享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自然优势。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此纲要列举了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思想、职业道德等。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正确理解中外优秀文化,学习做人做事,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多重要求。外语教师应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培育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意识,同时,在教书育人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的价值引导。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表述方式,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政内容和德育功能,因此,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要依据时代要求、课程特点和学生实情,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接近学生的学习实情和实际需求),使得隐性思政溶于显性知识学习之中,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价值根基。当然,不同课程可以结合自身课程特点进行设计,容许有差异,涉及中外文化较多的课程(“英美概况”、“英美文选”、“英语阅读”、“高级英语”等)可以多進行中外文化对比,多进行思政,而文化内容较少的语法课程、听说课程、写作课程可以适当少点思政。

(三)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是为课程树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成败。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属于显性教学,而英语学习者思想政治水平、价值观念、道德素质的提高更适合隐性教学。所以将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是课程思政的关键。课程思政适合“滴灌式”,而不是“大水漫灌式”。“滴灌式”就是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融入部分思政元素,不需要面面俱到,每个章节只需融入少量即可。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外语课堂的教学方法灵活,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从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另外,课堂思政的话语方式也要符合现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其接受。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青年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所以外语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自我提升,能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方式可采用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法,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模式。

(四)设置多元评价标准,为课程思政建设保驾护航

习主席说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绩效考核如果不把课程思政纳入其中,只重过程不计结果,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使得课程思政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对思政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自评”和“他评”两方面进行(成桂英、王继平,2019)。“自评”包括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自己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思政教学水平。学生自评是学生自我评估思政教学对其本人的影响及影响大小,这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学生自评可以通过写日记、写阶段性总结等方式进行,以此了解思政教学对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影响。他评主要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就是从学生角度看教师课堂思政教学中的表现。不过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思想变化:是否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建立了正确的三观?是否拥有国际视野?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绩效考核时对思政效果的考量要量化考核和质化考核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可采用多元模式进行,兼顾思政教学对教师和对学生本人的积极影响,关注师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否以及师生言谈举止上的良性变化。

四、结论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所以课程思政的效果好坏最终得看教师的思政水平。现实中,部分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课程思政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外语教师的内涵和要求理解不足,在思政教学中手足无措,不能将语言教学和思政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还有部分外语教师自身思政水平有限,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这些现实问题都反映了当前外语教学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进而影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要想根本上改变现状,就必须先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育人能力。即是说,外语教师要有坚定的世界观、历史观和发展观,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外语教师要多向思政教师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学习活动,不同课程老师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同时,外语教师自身也要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尺子,把教书育人与教师自我修养提高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正面形象。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2):1-16.

[2]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0.

[3] 杨蔚.外语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17-21.

[4] 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

[5] 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与关注点[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9(1):79-83.

[6]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2):50-58.

基金项目:该文章为商丘师范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利花(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学生为视角谈外语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指导教师在外语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