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文化融入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022-05-18何静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何静

摘要:校史文化作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能够拉长、挖深、提升、拔高校史文化丰富的内在特质与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史文化传播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目标一致性,内容协同性和路径的互通性。将校史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内容交融、教法创新,实现校史文化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构建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关键词:校史文化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或是课程德育,已很难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需求,“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应运而生。专业课程学习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容,促成各学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校史文化是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文化传承的结晶,蕴含着高校的办学理念、教育主张、文化诉求与核心价值观,对在新时代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在科教兴国和培养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校史文化的育人作用和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和吻合。

一、校史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功能

1.校史文化育人的示范性功能

校史文化体现着高校的文化传承,是高校办学理念、文化诉求与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是高等院校接力传承与创新的文化成果,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国多所高校都有抗战办学或迁移办学的历史。在特殊时期,各高校不忘历史,秉承前人,停课不停学的守好教育战线,体现着校史文化对高校育人功能的示范性作用。

2.校史文化育人的激励性功能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历史中,大学伴随着国家动荡一步步成长,每一所大学的历史都记载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为了发展和振兴民族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的拼搏过程。[ 2 ]校史中记录的学校办学过程中涌现的各类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和卓越精神,这些校友的拼搏之路、奋斗之路、成功之路,鲜活、生动、亲切地激励着同学们努力学习、勇于攀登、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3.校史文化育人的认同性功能

当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紧迫性凸显。生活在社会主义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历史的实际体验感受不深,缺少坚定的意志和浓厚的感情。并且,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多元、思想意识自主多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心认可度和实际接受度呈现出多变性。校史作为培育家国情怀“最接地气的教材”,吸引广大师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与其他德育内容和形式相比,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中的教育效果更持久、更稳定。

二、课程思政建设与校史文化传播的关联

1.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史是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校史文化传播,也是通过文化育人,将国家意识和社会主流形态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校史文化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一致,因此将校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对培育学生文化自觉、塑造理想人格、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内容的协同性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专业课程,在这一载体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挖掘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高校校史反映了一所学校乃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创建、发展的历程,是最贴近学生的思政元素。将校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之中,构建与专业课程思政相契合的内容体系,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融合等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路径的互通性

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校史文化传播都需要通过学校的宏观政策的制定、红色资源深挖、师生参与共建的路径。通过顶层设计,在学校层面构架立体式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校史文化传播体系;通过德育元素的深挖,寻找课程思政的抓手和切入点,提升校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通过师生共同成为课程思政和校史文化传播的主体,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注入新内涵、新功能、新路径。

三、校史文化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

1.基于校史文化融入的专业课程设置

(1)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校史校情教育、校史文化传播,必须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开设具体的课程,有规定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和具备完善的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大纲,使校史育人落到计划,真正实施。

(2)纳入通识教育体系。校史课程应纳入通识教育,并设置成新生入学第一课,应选聘资历较深、通晓校史、学识渊博的老教师、老校友来担任授课教师,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学科的发展过程,感受到学校和国家壮大的历程,做好个人定位和规划。

2.基于校史文化融入的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1)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理清校史脉络。在专业课程讲授的开篇,讲授学科、专业、课程的发展演变历史、现状和前沿。在梳理课程研究脉络的过程中,讲授课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术准则发展的历史,并说明没有前人的基础研究,就没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引申到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了解办学发展的起源、过程,理清学校办学的发展历史。学史知今、学史知新。

(2)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讲好校史人物故事。校史人物是校史档案所记载的,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留下足迹的,对于学校及社会发展、人類进步起到推动作用的个人。校史人物故事的形成是依托校史档案的客观真实性,有目标地进行人物挖掘和理性加工塑造的过程。要求专业任课教师,要对本专业领域的优秀校友事迹了然于心,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尽可能从本专业领域的优秀校友中选择典型案例,融合课程讲授。校友的案例要真实、具体、生动,细节化、鲜活化,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并且与专业课程结合紧密。

(3)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深挖校史的红色资源,打造立体生动的红色专业思政课对校史中的爱国活动、爱国运动、抗日救国活动等红色基因进行重新梳理。在专业课程中发起唱想校歌、铭记校训等活动。同时将唱响校史红色基因贯穿于学校各级各类主题教育、专题学习、校本培训和实践活动中。确保校史课堂教学主渠道畅通,推进校史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

(4)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师生共同书写当代校史。专业课课堂是高校育人的第一课堂,专业课教师的品德和素质对学生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教师在专业课程讲授中通过给学生传播人人都是学校的一份子,人人都在创造历史,人人都在书写校史的理念。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思想和专业素质展示,言传身教、德高为范,给学生树立书写当代校史的风采,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产生者。

3.基于校史文化融入的专业课程教法改革

(1)将专业课程融入校史场域教学。任何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离开具体的实践内容,都會失去生命力,也难以提升实效性,因此具体的实践形式是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史文化的形成往往会通过一些具体的物质载体或者记忆符号进行继承和续写,例如学校的校史馆、档案馆、纪念馆,标志性雕塑等等。这些可观看可触摸的物质载体和具体场域,能以具体形态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诸如沉浸式体验类的活动,可以不断丰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

(2)邀请校友线上教学讲授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开设校友进课堂模块。邀请老、中、青校友进课堂,讲述他们上学时的情景,了解他们成长、成功、成才的过程,明确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同时邀请校友来讲一节专业课,把理论讲述与他们的现在工作相结合,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以致用,从而自学、自主、能动地学习。同时利用微小说、短视频、微电影、专题片等多媒体影像资料,生动地呈现校史文化;还应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如文化沙龙、情景剧、开发文化衍生品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功效。

(3)开篇3分钟常态化学生校史讲述。以学生课前3分钟讲述,开启每一堂课堂。让学生们分主题、分小组、分模块讲述学校变迁、学校发展、学校改革、学校创新的历史。每个主题中要有人物模块、事迹模块、时间模块、地点模块。在校史的讲述中,一方面渗透式构建学生的德育体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团队中配合互助,体验式学习,调动学生的校史学习和宣传兴趣与热情。通过常态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惯常性,真正做到校史文化课程思政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方法,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校史文化教育正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在新时代,将校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进一步与课程思政的建设体系融合,从而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导向,以专业课程教学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校史文化教育与传播形式,搭建校史文化的立体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中的主渠道作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校史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形成勤奋刻苦的内驱力,进而大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地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本文系河南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校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喆.校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理论观察,2020(01):54-56.

[2]王玲.在文化传承中提升大学校史的育人功能[J].《兰台内外》,2020年(04):42-43.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