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析

2022-05-15李树林李全和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个性化阅读自主

李树林 李全和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上该怎样去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该怎么去安排,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合适,怎样去处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是需要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去思考、实践和探析的,本文着重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契合新课标,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目标;自主;合作;个性化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学科的培训者,在基层教学调研中,发现有很多的新教师,他们刚刚踏上教学岗位,对新课标缺乏深入研读,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上该怎样去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该怎么去安排,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合适,怎样去处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上还比较迷茫。让这些年轻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更契合新课标,更符合本地教学实际和学情,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让他们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地成长,一直是我在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下面,针对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学习目标定位要准确、富有新意,并且要得到很好的落实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三袋小麦》,文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定位:通过学习能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大家请注意,是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我们很多老师在这篇文章教学中在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引领时经常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三个小动物谁的做法最好,你最欣赏哪一种小动物的做法?讨论的结果,老师是想让学生回答小猴的做法最恰当,因为小猴把麦子全种到地里,这样一直有麦子吃,考虑长远,聪明、能干。在教学中这样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引领是非常狭隘的,缺乏新意。三只小动物中小猪虽然贪吃但它能干,能用面粉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小牛勤劳、踏实,能够合理规划生活。这不都是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吗?这正契合了我们中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思想。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来为社会做贡献。这对孩子如何辩证地去看一个人,如何去和别人处理好关系,如何去和别人团结、协作,在教学时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孩子头脑中埋下了一颗思想的种子,这颗思想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对孩子的成长,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作用是积极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太需要这种开放的情感及价值渗透了,一直以来,我们语文课堂这方面的教学古板化、程式化、单一化,上课表面上看孩子们回答得异口同声,好像都知道这种道理,但一下课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本就没有渗透到孩子的内心,更别说影响孩子们的生活,指导孩子们的行动了。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切记: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領学生去追寻思想,而不应该统一学生的思想,固化学生的思想。

二、自主、合作学习要贯穿于整个学段当中

在课堂教学当中,有一部老师错误地认为,自主、合作学习只适合高年级学生,地、中学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经验缺乏,自主、合作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根本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正是因为许多老师有这种思想,导致低中学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被动地学,学生过早地就对语文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锻炼。其实,在低中学段就可以开始进行自学能力锻炼,自主、合作学习要贯穿于整个学段当中。仍以《三袋麦子》为例,这篇文章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篇幅是很长的,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老师在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有关小猪的片段,而其它有关小牛和小猴的片段描写就可采用让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有效地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多种形式穿插运用,是课堂结构显得不单一,随时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语言用词的准确,通过咬文嚼字,让课堂教学语文味十足

比如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乌鸦喝水》,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让学生围绕“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句话交流时,就要紧扣“到处”这个词,让学生体会到乌鸦找水的不容易,这就为让学生体会乌鸦的“又累又渴”做了很好的铺垫,为进一步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做了情感酝酿。再比如在讲到“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个句子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乌鸦那么渴,为什么还要一个一个的放石子呢?在让学生思考“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时,让学生体会“渐渐”的意思。这样的处理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还有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用“因为……所以……”把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说一说,巧妙地进行了用词训练,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学生的写话训练以及将来的习作训练都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在教学中多进行这样的品词、品句训练,我们语文课就应该咬文嚼字,讲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来。

四、要摒弃技术化的朗读训练,提倡个性化的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要多读,这已经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共识,绝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去让学生多读,但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读书的目标不明确,表面上看,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比如自由读、齐读、默读、指明读、小组读、比赛读,好像让学生读得很充分,但每一次读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学生不清楚,老师不清楚,其实很多时间的读就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并没有从读中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朗读训练应该是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每一次的朗读都呈阶梯式推进,层层深入,得到提高。也就是说,阅读必须多读,多读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有法。这一点,我们老师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读书要求,大家都知道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训练的第三级目标,但并不是终极目标,朗读训练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有韵味地读,或者说是个性化阅读。就是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都不一样,读书的时候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对文本的感悟就不一样,学生只要对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师就应该予以正面的评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提倡个性化阅读。

另外,我们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朗读指导技术化的痕迹太明显了,比如朗读的时候是应该低沉一些,缓慢一些,高亢一些,有力一些还是轻快一些,我们老师都会很直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读,甚至有时候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来效仿,对学生朗读进行定势训练,这不利于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这种技术化的处理是不可取的。

五、品读中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要让学生能够沉入文字之中,边读边思,读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但我们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就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放手,不敢让学生质疑,总担心这样很难把控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予以重视。

我在基层学校参与听课调研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聪明的使者》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禄东赞的智慧,这位老师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让学生来充分质疑,比如:禄东赞把蚂蚁放在玉石的洞眼上,为什么要在玉石眼的这一头慢慢吹起,在玉石的另一头放上一些蜜糖呢?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分析,才恍然大悟,放蜜糖是為了引诱蚂蚁从洞眼里爬到有蜜糖的另一头,蚂蚁爬到中途可能停下来就不爬了,所以要慢慢吹起,来给它助力。通过质疑,学生们不禁感叹,禄东赞真聪明啊!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阅读能力在质疑当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非常好。

六、老师一定要增强课程开发和利用意识,充分重视拓展性阅读

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不仅要走进教材,还要走出教材;不仅要立足教材,紧扣教材,还要超越教材。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一些与文本相关的主题性资料。这些拓展性材料和教材文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讲授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张志和同一时期的其他诗词作品,不但欣赏张志和的《渔歌子》,还要欣赏其他诗人所写的《渔歌子》,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立体空间多角度获取信息,让学生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华。

我们老师要有这种大语文观意识,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发展,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有些拓展性材料可以课上欣赏,有些可以课后欣赏,有些篇目、书目,老师只要点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性地去看,我们语文课重要的是就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颗语文学习的种子,这一颗颗种子将来就可能变成一片片绿荫。

七、语文课要返璞归真,“非语文手段”不要过多介入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的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学生朗读、感悟、思考、表达的能力,而过多的让“非语文手段进入课堂”,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揣摩的。

我们现在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确,信息技术的采用,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但有利就有弊。有些老师上课,课件制作的非常精美、丰富,课件里面有大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画面,还有视频资料。但老师要意识到如果一开始就把大量画面塞给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比如我们看《红楼梦》,我们先看电视剧,再看原著和先看原著,再看电视剧,效果会一样吗?如果我们先看原著,再看电视剧,会发现电视剧有很多拍的不如意的地方;如果先看电视剧,再看原著,我们很容易受到电视剧里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干扰,不利于品赏原著。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老师在制作使用课件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课件的使用要与学生品读文本相得益彰。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思考,让我们每一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主编,《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刘海涛、王林发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落实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个性化阅读自主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