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22-05-10许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精彩数学课堂

许飞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赋予了“让学”概念新的含义:“让”直捣教学的核心和本质,是课堂教学地位的转变。重心的有效转移,将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及场所极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交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让学;数学课堂;精彩

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限制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这就要求人们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思想是新课改模式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倡导教师放开手脚,将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适时让学,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让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基于此种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变为活跃状态,并释放学习的潜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态画面:在一片圆形的草地的正中央,拴着一匹马,这匹马一边围着桩子转圈一边吃草.学生在观看这个动画时,表现得异常兴奋,还时不时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观看心得.播放完毕,教师让学生依据动画情境尝试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马走过的路线是一个圆圈?有的同学提出:马围着树桩转一圈的路程是多少?还有的同学提出:马走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五花八门的问题接连提出,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求出圆的周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这时,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商讨一下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积极投入讨论活动中,并在与同学交流、探讨过程中,尝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中,教师通过动画播放的形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并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动画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在之后的交流探讨中,又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开放性让学,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材的基础知识,既枯燥、乏味,又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让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仅限于基础知识范畴,还要将目光放长远,例如,设计开放性“让学”环境,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理念,让学生的思维时刻面临着挑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真正融入开放性环境中,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后,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些基础性题目,如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周长:(1)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为100米,宽为60米,请问操场的周长是多少?在学生能够快速计算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可向学生出示拓展性题目:(2)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为100米,宽比长短40米,请问操场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在上一问的基础上,稍加思索便能找出解题思路,完成相关计算.之后,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开放性题目:(3)一根绳子长20厘米,请你想一想,你能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尝试找出题目答案.这一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案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讨,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尤其是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思维进行想象,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让学”模式的不断开展,教师对让学的认识愈发深刻,充分认识到“让学”的实质是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让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精心研究数学教材,创设有价值的、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充足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主动认知、积极思考,以改变学生被动思考、学习的状态,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负数”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是自然数及什么是整数等知识,但对负数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为了加深学生对负数知识的有效理解,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向学生出示一支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同时思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数有何不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温度计上有“-”标志.教师可引导提问:温度计上的这个符号应该怎样读?有的同学说,读减号;有的同学说,读负号.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给出正确读法.顺着学生思维,教师引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负数进行了解释:负数指的就是与正数相反的量.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与负数相关的例子.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当中.

案例中,教师借助不同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思维探究情境,让学生跟随问题而思考,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巧妙讓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巧妙地运用“让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内部规律,深化知识的有效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性和连贯化,并大胆地尝试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巩固和发展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一些高大建筑物,如工厂的烟囱、旅游景点的宝塔、学校的旗杆和教学楼等,同时提出问题:这些建筑物都很高,如果爬上去实际测量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你能想办法算出这些建筑物的高度吗?学生产生了迷惑,不爬上去如何进行测量呢?这时,教师给出明确答案,即使不爬上高度的建筑物,我们也完全有办法计算出这些高大建筑物的真实高度.但要如何计算呢?问题的抛出,立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让学生站成一排,并观察阳光下自己和同学的影子.学生发现站在阳光下(由西向东站成一整排),身高相同的两名同学,影子的长度也相同,而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影子的长度也不相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影子的长度来计算身高呢?学生展开想象,并实际进行操作,最后发现了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向学生传授经验,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对生活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强化了学生对比例应用知识的有效理解,调动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让”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待学生个体,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让”过程,指的是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历知识学习的过程,逐步扫清障碍,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索,形成自己的理解,构建特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探索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使学生获得个性能力的发展,构建精彩课堂.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数字:3,30,300,然后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数字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这三个数字显然大小不同,学生在听到教师的提问时很是诧异,开始议论纷纷.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是不是可以给它们加上不同的单位?这时,学生讨论得更加热烈.有的说,可以加上米、分米和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分米、厘米和毫米.这样就可以保证数字相等了.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继续引导提问:可不可以用同一单位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学生陷入深入思考中……这时,有同学提出:给数字加上小数点,使3米=3.0米=3.00米;3元=3.0元=3.00元.那么加上小数点之后,3,3.0,3.00这三个数字就相等了.如果相等,那么原因是什么?带着问题学生结合之前的知识开始思考,进入小数性质的学习中.

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通过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这样既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相关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品质.

六、“让”活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新时期下的数学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融入新知教学、问题探究、任务学习等一系列过程中,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让”活动是一个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强调对学生运算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提出对活动教学的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活动,让其在活动中思考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主动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实现从认识到认知、从理解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完成“垂线与平行线”的基础教学内容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全套三角尺,并设计“连一连”活动:将30°,60°,90°,45°连接到三角尺的各个角上.这一活动在让学生回顾课上所学“角”知识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在学生用量角器量三角尺各个角的角度,完成连线后,教师再组织“拼一拼”教学活动:给你一副三角尺你能够画出多少度的角?一共能拼出多少个角度不同的角?以教材中的案例为前提,教师演示180°,105°角的拼接过程,以启发学生的拼接灵感.在与教师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跃跃欲试,使用90°角与60°角拼成150°角;使用45°角与90°角拼成了135°角;还运用角的加减法将60°角与45°角相减拼出了15°角.在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打开、掌握了动手做的技巧后,教师再组织“画一画”活动:哪些度数可以用一幅三角尺画出来?你是怎么画的?让学生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出60°角、15°角等,然后通过随意组合画出75°,120°,165°角.

案例中,教师按照从简到难的顺序依次设计教学活动、实践操作型教学活动与思维拓展型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创新创造,在“连一连”“拼一拼”“画一画”的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运动神经,使其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均得到锻炼.

七、“让”联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应用过程,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与符号意识,能够在具象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抽象问题,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让学生主动思考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思考不同学习方法的差异,总结学习不同知识点的学习规律,让其在回顾、思考、联想、总结的过程中搭建出深度学习框架.课堂上,教师要在知识范围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辩证教学与批判教学,通过引入案例、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思维习惯进行反思与总结.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先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总结出三角形的特点,让其理解三角形高、底的含义,并能够在三角形内画出各条边上对应的高.接着,教师导入多媒体课件,并提出问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不同?”讓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领悟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特征,学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将三角尺教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用三角尺拼接出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关系?”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等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之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用三角形拼接不规则四边形、六边形的Flash动画,并提出问题:“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让学生总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五边形内角和为540°的规律,让其根据已知现象推理未知数学规律.

案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出课程教学内容,并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抽象几何问题进行直观演示.在直观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引导其思维螺旋式上升.

总之,“让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构建全新知识体系,让学生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卢自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6).86.

[2]彭清林.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8(24).113.

[3]吕爱华.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学苑教育,2017(9).51.

猜你喜欢

精彩数学课堂
正视错误促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探究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