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的馆校合作初中地理研学课程实践探究

2022-05-05刘杨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馆校合作研学旅行初中地理

【摘 要】馆校合作是城市各类场馆发挥教育、科普功能的重要平台。研学旅行兴起后,馆校合作的课程开发在研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馆校合作仍存在着课程质量不高、馆校合作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如何有效整合馆校资源,开发出具有探索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初中地理研学课程模式,是馆校合作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小小城市规划师”PBL课程设计与实践为例,从PBL的理论依据、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估等方面探讨了馆校合作课程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今后馆校合作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PBL;馆校合作;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102-03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随着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兴起,以博物馆、科技馆等各类场馆为基础的研学课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馆校合作的研学课程开发也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

一、基于PBL的馆校合作地理课程的开发

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广博的知识基础与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PBL教学的一般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驱动性问题—分组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汇总各组成果—设计解决方案—评价反思[2]。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实际的生活问题,PBL旨在帮助学生建构起广阔的知识基础,形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3]。基于此,馆校双方应将自身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开发优质课程。

本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学校与城市规划展览馆进行深度合作为例,利用PBL模式,选取了“每天上下学出行途中,你遇到了哪些因为交通规划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为驱动性问题,结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了课程设计思路。

二、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PBL地理课程实施过程

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座集展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实践等为一体的城市建设综合性展馆。该馆馆藏资源丰富、设施齐全,有AR、VR、3D碗幕影院等现代高科技设施,具有较高的体验感和研学价值,具备开发研学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一)课前准备

1.组建场馆合作团队

馆校双方进行合作,建立复合型的课程开发团队,为学生开展项目提供权威、专业指导。课程教师团队涵盖了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副馆长、讲解员和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的地理、历史教师,以满足学生获取不同学科知识、学习路径的需求。

2.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为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已经由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以及思维活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等特点。因此,采用开放的教学空间来呈现直观的地理表象信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采用PBL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3.研学课程内容分析

研学内容以宝安老城区交通情况为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让其通过访谈、调查、参观规划馆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对宝安老城区的交通情况提出看法或建议。并将方法迁移到城市生活的其他方面,勾勒出未來城市面貌。最后借助场馆的高科技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模拟出未来宝安的样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爱乡情感。

4.课程目标确定

①掌握基本地图技能,能看懂各种城市规划图、立体地图、电子地图,并能从各类地图中提取到地理信息,形成地理表象。②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的设想。③激发学生作为宝安人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了解家乡的未来规划,坚定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信念。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BL的核心是提出驱动性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选定合适的问题、创造恰当的情境是构建PBL研学课程的关键。本次课程的驱动性问题为“每天上下学出行途中,你遇到了哪些因为交通规划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并对问题链进行了拆解(具体如表1)。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适应,对学生来说易于把握,同时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复杂性。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

教学内容与流程具体如表2所示。

(四)课程成果与评价

课程在开放式环境中进行,学生的情景带入感强。采用PBL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上学途中所遇到的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法,不乏创新和亮点。开放式情景和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可以大胆带领学生打破课堂边界,采用PBL和馆校合作的新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育。

三、课程实施过程反思与小结

(一)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研学课程创新点

1.“双减”政策为乡土地理教育提供新模式

本课例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围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将乡土地理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乡土地理教育理念的融合。这一模式打破了课堂的边界,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馆中,能有效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对初中地理教育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同时,PBL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解决身边地理问题的动力,使其主动了解家乡的规划和发展,增强了学生对宝安区的热爱之情,厚植家国情怀,为乡土地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2.利用馆校合作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课程开发研讨,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深度合作、密切配合,有效弥补了馆校不同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改变了传统场馆以“知识为中心”的专业讲解参观模式,为课程提供了权威专业的知识引导与资源支撑。

3.以学生为中心,创建馆校合作课程开发新思路

在传统的场馆课程中,大部分设计理念陈旧,主要以参观、讲座、问答等形式为主,参与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足,课程内容缺乏探究性。基于馆校合作的场馆类课程中,学生在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驱动性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PBL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迁移性更强的新思路。

(二)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课程难以转换成常态课

场馆类课程受地理距离、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转换成常态课。目前,场馆类课程主要通过社团课程、亲子社群活动等形式进行,难以让所有班级学生都参加,给课程的常态化开展造成了较大影响。

2.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PBL的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项目评价设计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他评与师评等环节,但在操作过程中,很多评价过于主观化,且没有纳入到学校综合素养评价系统。少部分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因此还需要建立更加立体、科学、权威的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PBL的馆校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为城市场馆类研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易推广的、可操作性强的一般性流程,对城市场馆实现研学价值、发挥教育功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次课程中城市规划馆工作人员、学校教师整合资源,围绕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乡土地理探索学习的兴趣,为馆校合作课程的开发实践及乡土地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3).

[2]赵海涛.论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4(12)

[3]张彦晓,梁彦庆.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9).

【作者简介】

刘杨(1986~),女,彝族,四川西昌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深圳市宝安区“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課题“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项目编号:yb202001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馆校合作研学旅行初中地理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新时期科技馆与学校合作模式浅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