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课堂持续学习

2022-05-05龚立恒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高中历史策略

【摘 要】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项目化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各科教师都在摸索本学科教学中实行项目化学习的最佳方式,文章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探讨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学习素养视角;项目化学习;高中历史;学习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270(2022)12-0004-0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提醒教师要顺应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要完成从注重知识到能力、由分析到思辨、由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变。在学习素养视角下,教师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即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两个教学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相关概念简述

(一)学习素养视角

学习素养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教师在学习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并不是用是否求得某个问题的结果来衡量成功与否,而是让学生在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情况下,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态度有所改善、协作能力有所增强[1]。

(二)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方式、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的方式。它通过预先设计的项目和一连串的任务,让学生在复杂、真实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情境中持续探索和学习。项目化学习一般分为六个步骤:制定课题,形成项目;提出挑战性问题,形成假设;设计活动计划,形成方案;开展合作探究,进行验证;分享活动成

果;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对于具体模式,学界有多种界定,但大体都认为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探索解决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科内某一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和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和拓展,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指导,不仅要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更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化学习的结果需要公开展示,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另一方面也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2]。

(三)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的表现有三点:一是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态度的改善,二是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历史思维。项目化学习即可达到这一点。首先,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取大量零碎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从中总结并掌握核心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发展线索,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提升解释历史的能力。其次,项目化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于现实知识的再建构[3]。学生将历史规律、历史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新场景里,也就是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经历相结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架构,从中可以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最后,项目化学习可以营造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学习是有价值的,从而能够形成家国情怀。

二、学习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项目化学习方式

选择的项目化学习方式要能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目标一:保证学生能掌握学科知识。这种掌握不是简单地理解与记忆知识点,而是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控。学生要能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掌握学科知识,在应用过程中灵活迁移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目标二:端正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态度。历史学习者要秉持着横纵结合的宏观思维和正确的时空观念,故学生要具备务实求真的态度。

目标三:促进学生养成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史料收集整理中,学生要学会辨析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解决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同时也要学会以实证的精神对待现实问题,客观地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4]。

目标四: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思维。培养历史学科创新思维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高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比初中学生稍强一些,但是对于历史问题,学生单独解决还是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项目化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项目化学习的难度。

(二)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

如教学人教版高一年级“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以“抗日战争”为专题项目,将学生随机分组,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史料,合作探讨得出问题的结果。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要强调以下几点。

(1)问题要有真实性。强调真实性并不是要求教师只能照搬现实生活中真正出现过或者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是对真实情境的模拟(虚拟性或假设性问题),但所设的情境问题必须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如“如果我是抗战时期的一名士兵,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给我带来的变化有哪些”这一问转换了时空角色,学生可以由此将自己代入到真实的历史时期中,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会更加细致。在理性评判历史事件的同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

(2)问题要有挑战性。问题的复杂程度要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类型,而不是“伸手就能够到”的类型。

(3)问题要引发学生的高阶学习,让高阶学习来带动低阶学习。所谓低阶学习是指对知识的掌握,高阶学习则偏向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故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将问题的陈述性语句转换为设问性语句。如“全民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的联系”可以转换为“全民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联系”,再一进步升华,转换为“全民浴血奋战是怎样推动抗日战争胜利的”,这样一来问题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三)全员参与解决过程

项目化学习的一大要点就是需要持续开展实践活动。课堂内的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过程一般更为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协作,课堂外的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过程更为注重动手能力。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参与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全员参与。其实在许多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部分学生未参与到项目解决过程中的现象。可能因个别学生表现突出,出现“以一代全”的情况;也可能因评估只注重小组结果,出现有些学生还没参与讨论,小组的讨论结果就已经公布的情况。因此,组内分工应该明确,组员各司其职,如设组织1人,执笔1人,汇报1至2人,资料提供3人,提醒补充员2人,时间管理员1人,让每名学生全部参与进来。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设置过程性评价项目,如分发“问题清单”。“问题清单”需要每名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决定这些想法的实施的可行性。如在讨论“全民浴血奋战是怎样推动抗日战争胜利的”这一问题时,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分发“问题清单”。“问题清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①我是怎样想的?其可以从情感方面(认识到了……感受到了……)、实践方面(全民奋战的表现……抗战胜利与之相关的原因……)、经验方面(对全民浴血奋战的感悟……)进行思考。②讨论后的小组共同观点?同样从情感、实践、经验这几方面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记录给予过程性评价。

清单的第一部分由学生在前期独立完成,第二部分在小组讨论后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较为直观且全面地了解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

二是解决过程。项目化学习方式更注重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突破与知识储备。学生由于储备的知识量不足,在探究问题时容易陷入困境,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支架。如教师可以综合性地给出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和学科知识背景。当学生遇到思维瓶颈时,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筛选出合适的方法,打开思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其对史料的实证意识,还可以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5]。

(四)形成性评价

项目化学习是持续的、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但因为项目化学习普遍都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在设置评价系统的时候,应当避免过于繁琐的评价标准,只要注重“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得如何”及“此次项目化学习给下一次的教学带来了什么启示”两点即可。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制定学生学习成果自测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性的收获进行评价。按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价三方面设计自测单。如在“全民浴血奋战是怎样推动抗日战争胜利的”這一项目化学习中,可设计自测单(如表1、表2所示)。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予以总体评价,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成绩由小组合作协商后决定[6]。

最后,必须设置分享总结记录的环节。学生可以在历史课堂结束后,针对课堂上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与答案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收获的知识、对于下次项目的自我调整和预期等。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一环节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能力提升的程度,也可以检测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程度[7]。

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件,需要借助史料进行鉴别与分析。项目化学习恰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成就感,让历史学习高效而便捷。实践证明,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项目化学习可以让高中生具备把握历史知识整体性的能力,对历史学习保有务实求真且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对现实问题拥有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解释能力,对重要历史事件持有创新性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夏雪梅.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人民教育,2018(1).

[2]刘宁.以项目化学习设计培育写作心智习惯[J].上海教育科研,2019(5).

[3]王蕾.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8).

[4]徐耀华.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5).

[5]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江苏教育,2019(22).

[6]蒋保华.项目化学习:教师即设计师[J].江苏教育,2019(2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龚立恒(1973~),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中和中职历史教学教育。

Open Classroom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Design of High School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Literacy

Liheng Gong

(Chenjinglun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is the soul of the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can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high schools. Teachers of all subjects are exploring the best way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subject.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design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literacy.

Key words:learning literacy perspective; project-based learning; high school history; learning design; strategy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高中历史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