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考与重构

2022-04-27马辉杨丽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马辉  杨丽萍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职业特征、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对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思考,提出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需注意的问题。根据人才分类理论、高等教育分类理论,厘清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期望通过合理目标的构建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C-0051-04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是整个培养体系的核心与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科学认识学前师范教育,立足学校实际,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遵循教育规律、厘清人才类型、规格和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审视

(一)职业特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教育本质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要对本专业有清醒的理解和科学的认识。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虽然是职业教育,但由于其培养对象是幼儿教师,具有“师范性”,因此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师范性”大多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培养教师的一些特殊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见习、实习等,以及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如普通话、板书,组织管理能力和特长培养等[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范性”更多体现在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能够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理解幼儿,在教育目标、教育情境和教育策略之间形成关联。其核心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职业,不是培养技术和技能,而是培养综合的能力和素养,通过适宜的课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人才的“师范性”职业特征,关注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全面的素质。

(二)专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确保幼儿园有效运转和质量提升的核心人力资源。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2018年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同时强调,要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这些政策阐明了高水平师资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在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上指明了方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要求,对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更加重视培养幼师生具备主动发展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发展。

(三)社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对高水平学前教育师资的需要与日俱增。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各幼儿园都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对老师的能力与品质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细心、耐心、负责(68.6%),对幼儿亲切、有爱心(64.9%),受过专业教育(36.3%),能与幼儿父母经常沟通(27.3%),能保证幼儿的安全(26.6%),人品好(21.6%)[2]。而从目前的培养情况来看,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在科研、课程设计、文字表述、与家长沟通交流和观察分析儿童等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园长访談中也提到:“学生的观察、评价和反思等理论功底要加强。”[3]由此可见,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亟待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幼师生的核心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理论依据

1.人才分类理论。从生产、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角度,社会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即学术型人才(科学型、理论型);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即应用型人才[4]。学者H.W.French提出了“职业带”[5]理论,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比重将技术人才划分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三个系列,如果将职业带和人才类型相对应,技术工人相当于技能型人才,技术员则相当于高技能人才,工程师则属于工程型人才。而由于未来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日趋复合与分化,处于人才类型边际的复合型人才将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

2.高等教育分类理论。高等教育分类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6]。有学者从教育研究的视野将我国高等学校系统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大类,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框架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7]。厘清高等教育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有效对接。

(二)目标定位

根据“职业带”理论,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位于职业带的中央及偏前的区域,前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后面有技能型本科院校、研究型本科院校等的学前教育专业。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所占比例来看,应是二者兼备,技能占比稍多于理论,总体来讲,应属于技能型人才。根据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分类,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属于高等职业学校大类,或者说,是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技能”,在具有“师范”性质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理解为“实践”,也就是说,在目标定位上,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幼师生的培养目标是能适应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人才,而非“理论型”“研究型”人才。

基于上述分析,职业教育应基于社会需求,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培养面向工作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人才的实践技能、职业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能胜任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工作要求的高等专科层次的实践型人才”,关注岗位要求,突出实践特征。

三、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一般目标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目标两个方面。一般目标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科学文化基础、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是每个专业人才培养中比较通用的标准。特殊目标包括,幼儿教师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与保育能力,能胜任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工作要求。特殊目标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情感态度方面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的悉心理解和关照。他们对自身的评价往往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影响最为直接。而且幼儿园课程具有“潜在性”的特点,很多时候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对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远远高于中小学和其他类型的学校。前文阐述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中,“热爱幼儿教育”“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细心、耐心、负责,对幼儿亲切、有爱心”等也屡次被提到,因此,在制定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首先考虑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将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等作为目标的首要方面。这种爱,不是一腔热情,而是真正认识了这个职业后依然葆有热爱,葆有童心,愿意与孩子共同探索和成长的“真爱”。

(二)知识技能方面

幼儿教师是一项“专门性”的职业,所谓专门性,其中的一项标准就是“所从事的工作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8]。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幼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知识、保育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更加强调全科、全能,从关注“教的结果”转向“教的过程”,同时,结合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突出其“专门性”,可以规定为“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的教育与保育能力”等。

(三)专业发展方面

学前教育由于其“师范性”特征,师范教育是一种持续造就“人”的教育,因此,从幼儿教师作为“人”,而非“工具”的角度来看,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发展和专业发展。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培养其高尚的志趣,同时,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内驱力,培养其成长的意识、创新的动能等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个性特质。关注幼儿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关注幼儿教师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将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相统一,最后实现“双赢”,成就自己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参考了学前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地方与区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专业认证相关文件,组成由专业带头人、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幼儿园园长等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做好培养目标整体系统定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本专业秉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与保育能力,且具有高尚的志趣、健康的心理、成长的意识、创新的动能等适应新時代发展要求的个性特质,能胜任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工作要求的高等专科层次的实践型人才。

四、结语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定之后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还应根据目标制订好相应的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加以落实,同时应追踪学生的成长情况,结合学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目标是培养的起点,也是归宿。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与岗位对接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最终服务社会,实现幼师生的个人发展,从而全面激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活力,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2]毛仕英.浅谈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调查研究[J].学校教育研究,2017(9).

[3]马华,张燕.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8(18).

[4]夏建国.基于人才分类理论审视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5]H.W.French.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Some Problems of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M].Paris: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81:16.

[6]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7]王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

[8]杭梅.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4.

责任编辑:许洁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