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创融合育人路径研究

2022-04-27蔡立锋唐玉藏李忠跃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蔡立锋 唐玉藏 李忠跃

摘要:基于校企協同视角,分析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在职业理念、价值取向与实践内容方面的融合育人本质,将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校企联动桥梁搭建、培育政策机制健全作为劳创教育融合的要素,剖析融创造性劳动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造性劳动精神贯穿创新创业实践、引优秀企业创造性劳动文化元素进校园等三大劳创教育融合策略,构建了“双元双轨、三维协同、四位一体”的劳创融合育人路径,对提升中职学校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融合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C-0018-05

一、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创融合育人背景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体现的时代特征为“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要求为“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要求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相关文件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高度重视。劳创教育融合既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意愿,也可以提升中职学生坚毅担当的品质[1]。在当今就业竞争越发激烈的态势下,中职学校与企业协同实施劳创融合育人,培育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精神、能力与习惯,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更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必然。

二、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创融合育人本质

(一)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蕴含的职业理念相通

创造性劳动精神是就业者爱岗敬业、对产品与服务精益求精的体现,是反复雕琢、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是弘扬劳模精神的有效载体。作为面向生产一线培养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必须强化创造性劳动精神教育,才能孵化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双创教育是一种“就业型”“发展型”“素质型”教育,是新时代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2]。中职学校在双创人才培育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创新创业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与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精雕细琢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而后者恰恰是创造性劳动精神的核心元素。因此,中职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精神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更体现在技能形成后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国工匠纵然需要恪守行业准则和岗位标准,但切不可墨守成规,而应打破固有思维枷锁束缚,大胆创新,力求呈现完美的产品与技艺。双创教育需要以创造性劳动精神养成为支撑,而创造性劳动精神教育也应该以双创教育为抓手,共同培育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赋予的价值取向一致

为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塑造富有创造性劳动精神的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共谋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中职学生就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弘扬创造性劳动精神、孕育大国工匠是国家各行各业在技术、工艺及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由“制造大国”跨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提升中职学校育人质量,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造性劳动精神的优秀毕业生,更是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随着国家迈入双创时代,作为未来创业大潮的一支主力军,中职学生自主创业或将成为多元化就业的趋势之一。特别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未来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必将以创业谋生。与之呼应的是,中职学校无论价值取向还是办学理念,都应积极落实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对多变就业市场环境的适应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当代价值高度一致。中职教育在着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以逐步形成能工巧匠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的同时,更要大刀阔斧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实施的实践内容统一

我国中职学校对双创人才的培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必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弘扬劳动精神、培养能工巧匠、培育双创人才,起码有五方面的工作要重点落实。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学校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三是行业企业加大支持,四是强化崇尚创造性劳动精神的氛围,五是营造创新创业培育环境。从培育的实践内容角度看,双创精神必须经过创新创业实践而内化成创业者的职业涵养,创造性劳动精神只有与实践岗位关联起来,才能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创造性劳动精神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中职学校应以劳动精神为引领,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基础,将劳动精神渗透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意识,磨砺创新意志,潜移默化地形成执着专注、追求极致的劳动精神。

三、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创融合育人要素

(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是实现劳创融合育人的前提

在“中国制造2025”与“双创”战略双驱动下,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加体现了其肩负的时代使命。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业强国阵营,需要培养一大批具备“大国工匠”品质的人才,这也是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为此,中职学校应统筹设计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融的教育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跳出以往片面聚焦机械式技能培养的束缚,转向重视培养具有创造性劳动精神内核的技能工匠。

(二)校企联动桥梁搭建是实现劳创融合育人的关键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得以突破学校封闭空间与固定时限,与广泛的行业企业相结合[3]。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享创新创业、研训一体化平台,形成校企协同发展新格局,实现中职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对接,充分发挥多维度、多要素实岗协同育人的效应。中职学校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现有创新创业资源供应无缝对接,是中职学生养成创造性劳动精神与能力的先决条件。

(三)培育政策机制健全是實现劳创融合育人的保障

为助推学生崇尚创造性劳动的热潮,让创造性劳动精神化为技能人才的核心素质和价值追求,中职学校不仅要健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打造“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促创、以劳为荣”的文化环境。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制定激励性政策,扶植具有劳创教育融合潜力的试点企业,鼓励企业增强对中职学校劳创教育融合工作的支持,营造鼓励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氛围。当前,国家积极创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一线技能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也为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顺利从事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创融合育人策略

(一)融创造性劳动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可以结合行业企业及专业特点,提炼专业工作岗位应具有的创造性劳动精神与能力元素,直接将这些元素纳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范畴,力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全领域。可以引著名工匠、创业典型事迹进校园,尽显创造性劳动者的风采。通过岗位培训研修、下企业实践、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手段孵化校内双创型专业名师,同时邀请企业名师大师、能工巧匠、青年创业者进校园,让学生与其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匠心传承和创造性劳动精神熏陶,点燃自我创造性劳动的热情。

(二)将创造性劳动精神贯穿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多维途径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中职学校将创造性劳动精神内化为技能人才核心素养的关键。学校应该着力打造“互联网+双创”的生态环境,搭建学生创新创业虚拟平台,让学生在仿真企业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悟创造性劳动精神在自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价值。要联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组建双创教育团队,搭建创客空间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培养创造性劳动精神,并以具体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共同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创造性劳动精神的真谛,从而内化成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引优秀企业创造性劳动文化元素进校园

学校可以搭建凸显创造性劳动精神的校园文化宣传平台,举办彰显创造性劳动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创造性劳动精神、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各类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或社团组织建设之中,营造崇尚创造性劳动的文化氛围。同时,宣扬各行各业技能大师、企业劳模、时代英雄的先进事迹,宣传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让中职学生感悟创造性劳动的精神价值与美好前景。同时,着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敢闯敢拼、宽容失败的宽松文化环境,支持鼓励学生树立创造性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创新创业活动,保持创造性劳动的热情。

五、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创融合育人路径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目标互促、内容相通、方法相融、功能相合。为形成企业乐于参与、学生肯于学习、学校便于操作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创造性劳动精神与能力的技能人才,我们结合中职学生劳创融合育人要素与策略,构建了“双元双轨、三维协同、四位一体”的中职劳创融合育人路径。该路径规划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成长路线,按照“专业始业教育→岗位技能实训→岗位综合实训→专业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学段递进梯度,校企共同对中职学生实施阶梯式的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

(一)双元双轨

“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双轨”是指学生创造性劳动精神养成和创造性劳动能力成长两条轨道。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紧贴企业工作岗位标准,校企“二元”联动推进学生成长“双轨”并行发展。

(二)三维协同

“三维协同”是指校企双方协同实践教育、协同师资建设、协同管理评价。“三维协同”与学生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

1.协同实践教育。一是拓宽劳动教育实践内涵与路径。借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技能比武与社团活动等载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内涵,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组织职业精神教育实践、优化实习实训实践环境、明确校企“双师”指导内容、规范实习实训实践管理等路径,学校与企业搭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二是建立“专业+双创”教育体系。不仅让创新创业教育进专业教学课堂,而且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三是开启“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按企业真实项目设计技能比赛内容,融入企业岗位技能及创造性劳动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四是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中心,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组建“双师”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服务。

2.协同师资建设。一是加强校企双导师管理。校企共同出台双导师管理办法,优化校企双导师制度,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育、聘用、考核与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特别是要落实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促进教师提升职业精神、实践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素养。二是壮大校企双导师队伍。制定企业实践专家聘任与管理办法,大力引进企业实践专家,形成企业实践专家乐于入校教学的保障机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在传授新工艺技术的同时,促进校内教师拓宽创新创业视野。三是强化校企双导师培养。学校进行企业导师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培养企业导师的教学指导必备技能,同时企业开展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岗位实践水平。

3.协同管理评价。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劳创融合育人内容。校企循序渐进地设定融合创造性劳动价值观和精神的教育目标,把创造性劳动精神与能力的培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设计,制定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落实教学目标管理责任、教务管理部门督导检查、学期期末实行考核奖惩等制度。二是构建劳创融合育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从学校教育成果、企业效果反馈、校企合作深度、双导师工作绩效等维度定期对劳创融合育人工作全面评估,另一方面校企分别基于认知水平与实践产品视角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精神与能力进行评价。正是通过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校企共同逐步实现了学生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三)四位一体

“四位一体”是指四种身份和四个梯度。“四种身份”是指校企协同育人下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依次获得的学生、学徒、准员工与员工四种身份。“四个梯度”是指专业始业教育、岗位技能实训、岗位综合实训与专业顶岗实习四个学段梯度。在学生向员工身份转变的不同学段梯度,秉承“专业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基地对接车间”“教师对接师傅”“学生对接学徒”的理念,校企共同加强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

1.专业始业教育阶段。第一学期,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注重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课程知识传授的过程之中,把隐性的创造性劳动精神视为核心观念传导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一线,让他们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和创业艰辛,逐步形成创造性劳动意识。从第二学期开始,合作企业进校宣讲招工,确定学生的学徒身份,定期开展企业技术骨干、工匠大师、青年创业者和名师大师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建立起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观。

2.岗位技能实训阶段。第三、四学期,开设通识性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加大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技能传授训练环节中的比重。学生的相关基本技能学习與训练在学校完成,主要由校内导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技能操作,部分实践能力训练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以阶段轮岗的方式和过程考核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各个单项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素养。此外,校企可以通过联合开展技能比赛、工匠比武、双创项目等活动,打造学生创造性劳动素养的孕育氛围。

3.岗位综合实训阶段。通过前期一、二梯度的工学交替,校企完成学生在学徒阶段的培养任务。第五学期,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到合作企业跟岗实习,实现学徒身份向准员工身份的转变。强化以创造性劳动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的实习考核评价,让学生走进企业特别是创新产业,直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创造性劳动思维,强化创造性劳动能力。

4.专业顶岗实习阶段。第六学期,组织学生以员工身份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里,学生将进一步体悟到创造性劳动精神是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通过接触企业一线优秀员工,激发锐意进取的动力。通过真正的职场实战,学生在校内所学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得以强化,逐步养成胜任企业岗位独立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在未来职场上自我快速成长夯实基础。

校企协同实施劳创融合育人,不仅是中职学校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中职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当然,劳创融合育人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全方位协同,是一个不断内化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晓颖,王金玲.“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可行性探索——以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动漫游戏专业为例[J]. 教育观察,2021(10).

[2]全晓洁,邱德峰.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12).

[3]吕艳娇,姜君.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价值、困境与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1(4).

责任编辑:华轩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