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来自外语院校继续教育的实践视角

2022-04-27马晓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摘 要:当今世界,全球治理格局深刻调整。中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建设。新时代,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需要。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肩负新使命,多方面参与其中,外语院校的继续教育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应基于核心素养,有的放矢,科学施教。在以往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继续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自觉服务大局,创新思考、积极作为,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再作贡献。

关键词: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外语院校继续教育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此同时,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伴随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动,国际各种领域的交流互动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亟须提升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与塑造力,亟须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历史方位

当今中国,广泛而深度融入全球化,使得参与全球治理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要看到,全球化本身并不形成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民族国家与其他公共机构和私立机构之间数十年合作的结果。它包括制度、机构、条约、法律和实践,处理许多跨越国界、单个国家没有能力完全解决的全球性问题。”[1]从根本上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其参与权利、参与能力与参与机会建立在国家的综合实力基础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参与全球治理是时代需要、历史使然。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彰显独特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同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其中相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广泛的海外利益,中国的全球治理人才还很匮乏。全球治理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为,影响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不利于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当然,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不能简单认为就是为国际组织培养人才。中国在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在国内)从事国际交流互动的各方面人才,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基础。因此,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瞻远瞩、统筹规划、综合考量,需要从国家层面构建教育培养体系和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全面发挥各组织机构的立体式协同效应。各级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着力培养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回应时代需要,不断提升教育能力,成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主场之一。

从核心素养出发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这是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3]这是关于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了全球治理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应成为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标准。

一要熟悉国情国策与国际规则。站稳国家立场、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全球治理人才既要拥有国史国情国策的基本知识账本,也要立足岗位需要,认真钻研本行业领域的国际规则。

二要具备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全球视野是找准世界坐标系、明确发展新定位,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国际胜任力的基本标尺。知己还要知彼,有效沟通,求同存异。战略思维是系统思考、全局思维,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生发展规律。这对于处在具体情境中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协调发挥系统作用非常重要。

三要具备外语沟通能力与专业综合知识体系。新时代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应从单一学科背景向跨学科背景转变。外语能力、某一领域专业的综合知识体系、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形势敏感力等都是全球治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精神。

四要经受多岗位历练与跨文化考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仅有校园学习和实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参加工作后多岗位培养锻炼,增强跨行业领域工作经验,在全球实践中经受跨文化冲击与考验,积累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经验,同时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家国情怀。

五要善于议题设置与国际谈判。全球治理人才要具有思辨、论辩能力,熟悉国际话语体系,擅于设置普适性的国际话题,阐述中国理解与倡议。在国际谈判中明晰时势,守好底线,努力弥合分歧,贡献中国方案,逐渐掌握话语主导权。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外语院校实践

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从部委层面到高校层面,开展了以“多语种、跨学科、国际化”为特点的众多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积极作为,通过多语言能力提升,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助力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坚实的基础。从历史发展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语高校,學校从创办之初就承担起为党培养外语干部的任务,数十载在外语教育上深度耕耘,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从人才培养看,学校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培养了大量涉外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面对全球治理人才的急需,2017年,学校成立国际组织学院,聚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探索人才培养、智库研究、人才推送等方面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学校的继续教育也积极应变,与政府及行业战略相融合,与企业转型发展相融合,建立健全沟通合作机制,整合多方优质资源,致力于“外语+”行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近十年来,组织开展了涉及28个语种的350多个项目,合计21万学时。积极务实地为国防、警务、司法、金融、能源、基建、教育等多行业培养近2万名国际化人才,包括对外警务联络官、涉外法律顾问、国际工程师、银行国际业务的高级经理等专业人才,助力部委、地方政府、大型央企、地方大型国企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具体来说,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精准”,师资课程“精选”,力求培训实践和成果“精彩”。

一是以外语为抓手,提供全球语言支持。开设了多语种、多层次、多领域的外语课程,涵盖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缅甸语、老挝语等,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水平,聚焦基建、能源和金融等多领域的国际业务。通过业余和脱产的“骨干班”“外派集训班”“蓄水池班”等不同班型有针对性地完善学员外语知识体系,有效提升所学语种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助力某大型央企实施高素质海外人才培养工程,近年来举办了几十期外语培训,累计培养人才超过2,000名,大部分学员已成为海外单位的骨干。

二是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我国国情才能更好向世界介绍中国。结合外语学习和各单位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与“跨文化沟通”工作坊。例如:聚焦中国文化读本、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涉外礼仪、西方文化发展简史、跨文化融合与团队管理、跨文化危机与冲突管理等主题的学习与研讨,助力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保险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与巩固。

三是以实践为导向,全面提升人才国际胜任力。结合培训目标和业务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国内国外相互动的实践模式,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全面提升国际胜任力。例如:多次参与中国维和警察的培训工作,其中,多名优秀学员参与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凭借过硬的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联合国、国际警察同行和驻在国民众的高度赞誉。

继续教育具有即时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精准对接已有学科专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一线人员国际实践的需求,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国际语言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国际组织管理能力、国际化社区治理能力和国际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等。这些人才胜任跨文化情境,求同存异,在各自行业领域的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与感召力,从全球实践角度,推动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与国际实践的结合,在全球治理上作出了新的贡献,成为中国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上的新思考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强调,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4]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北京外国语大学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指出了外语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5](以下简称“三有”复合型人才)。这应成为外语院校办学的根本遵循。外语院校的继续教育,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以“三有”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自觉践行新使命,自觉担当新责任。继续教育应从国际视角、从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角度、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思考人才培养的新内涵,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上主动作为、创新作为。[6]

一是把准定位,重视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三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高等学历教育不是终结,继续教育是后续的有力支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特质是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继续教育是重要的教育供给,是必要的学习途径。继续教育要坚持实践取向,加强国际视角,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有力掌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自觉思考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如何作出新贡献,做好定位,主动作为。

二是提高站位,重视人才的价值教育。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必须培根铸魂,必须深耕在国家的土壤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场。继续教育要重视价值教育,把价值教育贯穿在全系统育人过程中。在课程研发上,把好价值标准关;在教材建设上,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上,重视价值目标实现;在师资队伍上,强调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引导和专业精神塑造;在对外合作上,注重一言一行的价值影响。[7]

三是突出优势,继续加强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升。作为全球治理人才,外语能力是基本素质要求。众所周知,培养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全球治理实践对人才需求迫切,要有一批人才先用起来。我们发现外语能力成为一些专业人才转型的短板,制约了他们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行业人才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由于外语能力不足,不能适应新的国际交流互动环境,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才闲置”。使这些人才动起来、用起来,就要加强外语能力提升,这其中继续教育大有可为。外语院校继续教育应突出优势,发挥长项,做好外语教育这个基本工作,前置性地培养全球治理人才。

四是整合资源,主动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中国企业“走出去”,截至2019年底,仅中央企业境外单位就超过1.1万户,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项目实施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增长红利。[8]在國际化经营中成绩斐然,关键在于有一批国际化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9]在大变革时代,新的挑战不断出现,对人的知识技能不断提出新要求,学习与人才培养没有止境。继续教育要继续服务好这些国际化人才,不断满足他们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需要,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实践,调研需求。继续教育要更加开放办学,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提供新的教育产品,服务国际化人才需求。

五是创新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培养人才。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实”与“新”,务实、实效,解决国际实践中的问题;面对复杂的新形势,要提出新思路,拿出新方案。这就需要加强外语学科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外语学科与其他行业/专业实践需要的深度融合,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具,增强适用性,构建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效果更加突出的继续教育模式。通过英语开道、专业跟进/复语跟进、区域与国别研究补充,构建语言提升—行业专题培训—全球实践的一体化立体式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通道,更加精准地服务于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六是深修内功,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国家大战略的能力。随着时代的深刻变革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继续教育在服务国家大战略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服务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长期以来,继续教育被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看待,人们往往从非学历教育角度看继续教育,其实践取向被窄化为短期目标的功利行为。继续教育服务国家大战略,要突破理念上的自我限制,克服实践上的短期行为。这就要求,要不断研究继续教育规律,从理论上系统建构,从实践中反思提升,深化内涵建设,深修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质量。

结语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多领域、多行业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在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互动中积极作为,同频共振。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一个大命题,教育的主动参与、系统作为必将有利于这个命题的解答。继续教育的长项就是能够与时与势俱进,在人才培养上相对灵活应对实践急需。外语院校继续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主动回应,精准发力,提高本领,提升质量,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的教育支持,在服务伟大事业中建功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马丁·阿尔布劳.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M].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22.

[2]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J].人民周刊,2018(12):7.

[3]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J].理论学习,2016(10):1.

[4][5]劉生全,马晓燕.新时代外语院校发展的根本遵循[N].中国教育报,2021-10-21(7).

[6]本书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76-185.

[7]姜锋,李岩松.“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教育的新定位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外语电化教学,2020(6):27-31.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391.

[9]刘畅唱,贾良定,杨椅伊.不仅是“入乡随俗”:外派经理的跨文化“三环学习”[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3):74-91.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