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2-04-01陈冀远张永凯张骞平黄志华

光明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

王 伟 郭 瑞 刘 蜜 陈冀远 张永凯 张骞平 黄志华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病等,虽然慢性肾炎综合征在临床上进展较为缓慢,但病情迁延,并且恢复较差,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慢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需要早期诊断治疗,一旦延误诊治进入晚期后病情极为复杂,各种浊毒与患者体内存在邪气内结,最终可以发展为复杂而棘手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1]。因此,慢性肾炎综合征必须及早发现、早期治疗。中药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其防病抗病能力,对延缓患者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2]。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慢性肾炎综合征是在“尿浊”“水肿”“腰痛”“尿血”“虚劳”范畴,最早关于该病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丹溪心法》中则有“水则肾主之,谷则脾主之,惟肾虚不能行水,惟脾虚不能制水”,患者以“本虚”肺虚、脾虚、肾虚及脾肾两虚为主;“标实”外邪、湿热、瘀血为辅;“本虚标实”三焦通调失常,水谷精微输布失常,脾气亏虚,升清摄精无权,肾气不固,肾失封藏均与蛋白尿有关,其中脾居中焦,脾气亏虚,升清摄精无权为蛋白尿主要病机,故而慢性肾炎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的脾脏和肾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4]。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具体证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情况,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4.64±5.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4.25±1.13)年。将6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且对照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尿检异常,24 h尿蛋白定量0.5~3 g,尿沉渣可见管型;②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其中尿异性红细胞>75%;③水肿;④血压升高;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早期表现为清除率下降,其后血肌酐升高;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

1.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慢性肾炎综合征诊断标准;②继发性肾脏病,如遗传、糖尿病、肿瘤及自身免疫等;③并发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者,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113)治疗,厄贝沙坦300 mg,每日1次,口服,30 d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根据肾系疾病辨证要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施治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加减进行治疗。黄芪建中汤具体方剂以黄芪30 g,党参15 g,茯苓15 g,白芍20 g,泽泻15 g,陈皮10 g,桂枝10 g,山萸肉10 g,红枣5枚,炙甘草5 g为基本方。如肺气不足加:防风12 g,白术15 g益气疏风;证见肺阴亏虚者加:麦冬12 g,五味子15 g,竹叶9 g,石膏30 g滋阴清热润肺;脾虚湿胜者加:香附12 g,砂仁12 g,猪苓12 g行气利水;肾阴亏虚者加:熟地黄12 g 山药15 g,山萸肉 12 g,枸杞子15 g滋阴补肾;肾阳亏虚者加:肉苁蓉15 g,巴戟天12 g,锁阳12 g温补肾阳。方剂加入水后煎煮分3次服用,每日1剂,30 d为一个疗程,一共3个疗程。

1.5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检测指标(血清尿素氮、肌酐、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临床疗效变化分为:临床缓解:水肿消失,血尿消失,尿常规检查中尿红细胞数正常,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正常;显效:眼睑及或双下肢轻度水肿,尿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40%;有效:水肿有所改善,但仍有头面部及四肢指凹性水肿,尿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 个“+”,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以上;无效:水肿未减轻,仍全身水肿或伴有胸腔、腹水,尿红细胞数无变化或增多,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无变化或增多。总有效率=(临床缓解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安全性评价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升高及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上升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实验室检测及血压测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检测指标和血压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检测指标和血压比较 (例,

2.2 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84.85%(28/33),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安全性评价随访3个月,对照组发生4例(12.12%)不良反应,包括咳嗽2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升高及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上升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情况;治疗组发生4例(11.76%)不良反应,包括腹泻2例,纳差1例,头晕1例,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升高及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上升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情况。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担负着清除体内多种代谢废物的重要责任。肾脏功能损害对患者有着巨大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甚至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尿常规等体检的普及,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炎包括IgA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5-7];患者肾脏长期在慢性炎症、高血糖、高血压病等损害下,无论微量蛋白尿还是大量蛋白尿都对肾脏有危害,但是肾功能损害的进展速度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蛋白尿、高血压病的影响下患者有效的肾脏功能单位逐渐丢失,从而无法正常代谢体内的毒素及有害物质[8]。据临床研究统计,有20%~40%的急性肾脏疾病患者在发病后会逐渐转变为慢性肾脏疾病,这种病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而在病理状态下机体会产生较多的免疫及炎性介质,这些介质的堆积及高血压病会进一步导致患者肾小球硬化,加速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重点在控制感染等各种诱发因素,血尿、蛋白尿根本病因治疗及高血压病等重要并发症治疗,以延缓肾脏病进展[9]。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经验,但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免疫及炎性反应,但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治疗不良作用较多,患者往往由于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或者治疗无效而终止治疗[10]。

该病归属于“尿浊”“腰痛”“尿血”“虚劳”“水肿”等范畴,主要与肺、脾、肾亏虚有关。风寒、湿热蕴结于肾导致三焦水道失畅,膀胱气化无权而发病。肾为水脏,藏五脏六腑之精气,肾气足则精气内固,肾气虚则封藏失职,精关不固则水湿浊邪内聚。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失统摄,脾虚则水湿内停,困于中焦,脾不升清而清浊俱下。中医对于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治疗具有宝贵的经验,可以调节患者的机体综合状况从而发挥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的作用,对于减少蛋白尿、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11]。中医学中虽无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具体论述,但对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肾,脾肾损伤为基本病机”的认识被大部分医家所认可,本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脾肾两虚,故临床诊疗以益气健脾、固肾涩精为大法。常选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黄芪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之要药,历代医家都选用黄芪治疗肾性疾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很好的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的作用[12-16];慢性肾炎综合症应当早期进行治疗,脾肾虚损是慢性肾炎综合征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其中尤以气化功能虚弱最为关键17];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对其进行调补阴阳并配以祛邪之品,温补脾肾,建中益气,活血除湿,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由于患者在治疗时个体状况和病程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具体用药方和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病证变化和个体素质进行调整,旨在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避免慢性肾炎综合征进一步恶化而影响患者的生理状况[18,19]。

黄芪建中汤包含黄芪、白芍、桂枝、茯苓等多味药物,具有温中健脾,益肾化湿的重要作用。起核心作用的君药黄芪益气补脾、固表、升阳;桂枝助阳、驱寒、通脉;白芍养阴;山萸肉补肾、养肝;陈皮理气;泽泻、茯苓利湿。多味药物共同发挥补气、温中的效果,从而起到健脾益肾作用[20-23]。黄芪建中汤可以补肾阳之虚,同时兼顾肾阴之虚,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患者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改善,患者肾单位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肾脏的造血功能改善;患者水肿程度改善,体内积液减少,血液循环容量降低,有利于血压水平下降;肾功能损害的减少也使得蛋白尿、血尿程度减轻[23,24]。黄芪建中汤药理作用能够直接抑制患者的肾脏纤维化进程而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具有行气开郁、活血祛瘀的效果,能够有助于延缓患者的肾脏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性。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根据患者证型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为主线加减化裁,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减少蛋白尿以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从而使患者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病、水肿的慢性肾炎综合征症状得到改善,将经典的辨证施治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结论相结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4,25]。

本临床研究创新之处在于为老方新用,通过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病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发现黄芪建中汤加减在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实用临床价值,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不大,观察时间不长,临床上需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减少血尿、蛋白尿,改善血压,减轻水肿,可以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尿里有蛋白,并非都是病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血尿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