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养成教育途径探微

2022-03-24邢铭烨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养成教育道德与法治

邢铭烨

【摘 要】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时,教师有意识渗透养成教育内容,精选养成教育渗透角度、确立养成教育渗透方向,提升养成教育渗透品质,围绕学生养成教育展开具体施教行为,能够营造良性教学氛围。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服务者,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生本、教本、师本的多点融合,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养成教育 渗透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对接渗透意识,强化生本、文本、师本的多点融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在不断体验实践中实现养成教育目标。生本与教本的对接,能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原则;生本与师本的对接,能建立多重互动,促进养成的进程;生本与生活的对接,能建立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围绕养成教育展开施教探索,符合学生健康成长基本要求。

一、精选养成教育渗透角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载体,教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内容,促进生本与教本的多元对接,能够快速确立养成教育机制。

1.展开教学调研

在生本、文本、师本三位一体建设中,师本一直是最为活跃的因素,自然要发挥关键的作用。在文本与生本思维对接中,教师要做出积极的引导,促进教情和学情的对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掌握教情和学情信息,以便形成最为科学的教案设计。教情调查时,要深入教材,深度发掘其内涵;学情调查时,要深入学生群体,通过观察、询问、测验获得学情信息。

教师展开有目的的教学调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推出养成教育渗透内容,转换养成教育渗透角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如教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先做了一个学情调查:我们的班级有哪些班规呢?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熟悉,自然都能做出比较细致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布置活动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具体讨论一下:班规有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参与班规制定工作,你会给出哪些有益的建议呢?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积极行动。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给予更多个性化引导。课堂汇报阶段,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都比较有特色,教师针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予更多肯定评价。教师结合教情和学情做出教学规划,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互动,自然收到教育成效。

2.整合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和教学辅助手段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师作为执行者,需要自觉践行对接融合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引导,也要科学组织,还要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媒体、实物、故事、案例等教学辅助手段的广泛介入,能为学科教学形成助力,教师要有筛选匹配的设计意识,让学生在多重学习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

教师选择教学手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教学《我们班  他们班》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是我们班和四(2)班的拔河比赛、读书交流、合作大扫除的图片,从这些图片的观察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之后,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两个班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朋友,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互补。也有学生说:“两个班级经常有比赛活动,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样的合作是在竞争中成长。”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推出学习活动:你认为开展班级之间的活动有什么积极意义呢?你知道他们班有什么最擅长的方面吗?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比较感兴趣,自然顺利进入集体讨论环节。在问题解读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典型发言,学生都能主动配合,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发言做归结,整合出一些亮点内容,积极评价,让学生展开互动学习,学生自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目标顺利落实。教师推动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为学生习惯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提升养成教育渗透品质

生本与师本、生本与生本的多点对接,对全面提升养成教学品质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学互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激活教学互动因素,自然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

1.师生互动对接

师生互动是最为常见的对接形式,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在互动设计、互动组织、互动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回应,以提升教学互动品质,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思维启迪中建立认知基础。

教师借助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思考设计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是最常见的学习形式,其训练效果更为明显,需要科学组织,确保师生互动保持良性氛围。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进行生活回顾,对父母的操心情况进行梳理发言,然后为学生设定了一项任务:父母为你付出太多了,你将如何回报父母呢?用一句话来概述。有的学生说:“我一定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报答父母。”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学会做饭,还要学会干其他家务,替父母分忧。”教师对学生表态进行评价,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

2.生生互动对接

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有广泛运用,教师需要对互动形式做出创新设计,课堂演绎、话题辩论、案例讨论、游戏竞赛、情景剧创编等,都能为学生带来互动动力支持。学生有互动主观需求,关键要看教师的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唯有增加其趣味性、开放性、互动性,才能成功调动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积极性。

教师为学生推出一些互动活动,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这些事我来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角色游戏活动:你平时在家做家务吗?同桌自创编小品,针对做家务展开设计,并现场进行演繹展示。学生听说要进行演绎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演情况做出专业点评,并让学生互动交流,学习气氛逐渐浓厚。这项活动带有浓厚的娱乐成分,学生在玩乐之中接受了教育,这无疑是最有创意的设计。

三、构建养成教育教学机制

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需要将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对接,为学生健康学习和成长创造生活环境。

1.课内课外对接

课内学习要和课外训练对接,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诉求。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是教材内容,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需要有一个对接的过程,结合生活认知实际做出多重对接处理,这样才能形成认知的对接和融合。

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对接,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这种对接更为自然,以提升养成渗透品质。教学《健康看电视》时,教师要求学生针对生活中看电视的经历进行讨论,在反馈中,有的学生平时不看电视,而是喜欢看手机。教师针对学生反馈实际,对教学做出必要的调整。从保护视力角度进行思考,要求学生介绍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法。学生接到任务后,都能独立思考,针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展开深入讨论。有学生主张,要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还有学生建议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协助管理,确保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梳理学生的建议,选择精彩内容集体推介。

2.线上线下对接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教法选择,教师利用网络展开远程教学,通过微课、翻转课堂展开线上操作,都能形成学习动机。特别是节假日,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对接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线上线下对接成为自然话题,教师要从学科教学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出合理设计和组织,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利用网络展开线上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科学习也成为常态。如教学《网络新世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网络应用进行集体讨论,介绍自己的网络应用经历,结合身边人运用网络的实际,阐述网络带来的便利。学生对网络极为熟悉,自然有更多信息需要展示。有学生说:“网络能够为学科学习提供更多主动支持,寻找训练内容,学习学习方法,都能够借助网络。”还有学生说:“网络上可以购买商品,还可以交流,这都是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调查,利用照片形式,将生活中利用网络的情况进行直接展示,将其传递到网络交互平台上。学生都主动展开训练活动,在具体操作中获得学习体验。教师为学生设计电子作业,这是对网络的合理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在文本、生本、师本多点对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学习模式,对接是对多种因素进行的科学整合,为学生习惯养成创造良好条件。生本與教材对接时,教师要成为媒介者;生本与师本对接时,教师要成为发动者;生本与生活对接时,教师要成为引导者。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养成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