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2016-08-23李小玉

考试周刊 2016年59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中学语文德育

李小玉

摘 要: 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德育 渗透途径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及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渗透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谋求文道结合的最佳方式

语文教学中有两种倾向必须禁止:一种是单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课,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而不顾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及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强加给语文一个政治任务,它应该是同听、说、读、写等同起来的一项语文内容。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就每篇课文来说,都有侧重点,而且思想教育内容已经融在课文主题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各个环节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如导课时渗透,了解背景时渗透,辨词析句时渗透,把握情节时渗透,分析人物时渗透,探讨主题时渗透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分析文学内容时容易上得生动,学生乐听易懂,贯彻德育教育时往往形成一种平板模式,单纯说教,用老腔老调吓唬学生,招引学生反感。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孤立德育内容,不向学生提出应该怎样而不能怎样等问题,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形象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茹志鹃的《百合花》这篇小说曾看过多遍,也多少体会到新媳妇的美好心灵,而一节文学概论课留下的印象更是难忘。执教老师对文章内容只字未提,充分酝酿好感情后便开始专注朗读,当读到最后一段:“是我的—她气凶凶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时,声音停住了。我们抬起头,只见老师已泪流满面,教室里,静默一片,但我的心却久久被那拖毛竹的青年撞击着,被新媳妇那晶亮的眼神震撼着,学生时代的这一节课告诉我,要传输给学生某种情感或精神,唯有自己要投入,以情激情,换得学生的共鸣,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熏陶。

二、发挥综合透视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1.抓好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

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每篇稿都要有一个鲜明主题,每节课由一个学生上台讲演三分钟,然后短评两分钟,学生评姿态、语音、音量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则针对其思想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用时虽少,但它重在日积月累。每日三言两语的思想教育,积累起来,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不无好处。

2.加强日记沟通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要求写周二记,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辅助手段,同时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通过日记,你可以看到一扇扇敞开的心灵窗口之内的喜怒哀乐。有一位男生在日记中写道:“真讨厌,又轮到我做卫生了,大家扔的纸要我一个人扫。”我在他的日记本中写道:你愿意自己的班级像牛栏一样脏吗?你能早上四点起床看看街上的清洁工吗?《人民勤务员》中的雷锋为什么要帮助列车员扫地板?向他提了三个问题,最后他用三篇日记向我做了回答。我钟情于日记,把它当做联结师生情感的金色桥梁。寒假要学生写日记,军训要学生写日记,并进行评比,择优展览。大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深化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设计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启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学生进行直观思想教育。如习作《变化就在我的身边》,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学生可以以小见大,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反映社会进步、历史发展。再如《功到自然成》、《“为学”读后感》、《清流与活源》等作文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情感及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就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就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加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形成了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有利于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兴文.德育教育必居教育之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2]晶叶.中学蒙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宋福坚.加强地理德育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05.

[4]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5]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中学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