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间与文学书写

2022-03-22

社会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性群体书写

〔主持人语〕

人类文明一直是在与生存空间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演进的,各文化群体早期的聚居之地由乡村变为城镇,主要是出于族群安全同时便于以仪式规约集体行为的考量。与此同时,文学的早期书写也呈现出了与人类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欧洲各国早期的史诗大多都与英雄传说、战事和生产有关,而东亚等区域基于农耕的生活样式决定了其抒情短诗以及神话传说的类型。这些文学类型均与当时的生存环境和获取资源的方式有关。时至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模式以及教会势力范围发生了持续的改变,城镇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此时的骑士文学、民间创作、传奇故事以及戏剧等文类均折射出社会群体新的精神诉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群体社会化存在方式的提升,其生存空间也持续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在19世纪,现代城市的出现也带来相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由此,城市不仅成为群体活动的主要空间,同时也是文学的集中表征之地,呈现出人类在某一空间范围所特有的境遇和感知。

在过往的外国文学研究中,城市虽然大量出现在相关研究成果中,但一般是将其作为作家创作的背景或作品中事件发生的场景,并没有特别集中突出城市与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二者并不构成完全一致的对应性关系,然而其中讨论的线索以及相关的理论盲点却是存在的。有鉴于此,本栏目试图从文学地理、生活实践和现代性等角度,强化城市空间与文学书写之间的有机关联,使学界能够持续关注该问题的学理意义。本栏目由两篇文章组成:王晓路的文章梳理了城市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对应性关系。作者指出,人类以城市为标识的生存方式及其基于都市经验的精神状态,对于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塑形作用,它不仅带来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书写主旨的变化,同时也随着都市文化的发展促使文学融入文化现代性之中。刘岩的文章追溯了英国戏剧的历史发生学轨迹与伦敦城市发展之间的多重线索。作者重点討论了文艺复兴时期伦敦的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公共露天剧院在特定区域的兴建,勾勒英语戏剧职业化的机制特征,并探究其形成的历史动因及与城市发展的联系。这两篇文章以跨学科为方法论基础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进行了多重线索的考察,从不同角度阐明城市空间对于群体认知和文艺形式的激发作用,进而彰显城市与文学的互构关系。作者希望这样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文学文化的复杂生成机制。

猜你喜欢

现代性群体书写
复魅与拯救: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现代性危机和后世俗希望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中间群体
重构现代性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