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2020-05-03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极群体成员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群体心理学中,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顾名思义,所谓正式群体,即群体的产生、群体的规模、群体的结构、群体的规范等,都是正式确定的。上一期中,我们谈到班级群体的特征、班级群体的发展、班级群体的功能等,都是就正式群体而言的。

而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明确规定的目标,结构关系和群体规范约定俗成,也没有明确规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自然涌现的群体首领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们可以这样把握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一是群体形成的自发性;二是群体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群体成员情感的依赖性;四是群体成员心理行为的一致性;五是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强;六是群体成员信息交流多元化;七是群体首领影响力大。

就班级而言,除了具有稳定的明显的外部结构形式的正式群体,如班级及其所属的小组、团小组、小队、活动小组等,也存在具有较稳定的隐蔽的内部结构形式的非正式群体,也就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自发小群体。可见,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从群体心理学视野做好班级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

假如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没能融入某个伙伴群体,尽管已经归属于一个班级了,仍然会感到孤独。为什么?因为正式群体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从心理角度说,根本原因就在于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心理需求是多样的,比如,人际交往的需求,兴趣爱好的需求,情感表达的需求,思想交流的需求,心灵归属的需求,彼此依恋的需求,相互认同的需求。如此多的心理需求,很难在正式群体中完全获得满足。特别是归属需求和认同需求,是学生重要的心理需求,却常常不能在正式群体中获得满足。于是,为了寻求诸多心理需求的满足,学生便会在班内或跨班自发形成非正式群体。

班级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类型?

首先,根据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划分。

学生因为心理特点、情感生活、学习活动、兴趣爱好、志向理想甚至地域空间、亲友关系等因素相互吸引、自发形成的某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我们可以概括称为“心缘型群体”“情缘型群体”“学缘型群体”“趣缘型群体”等,方便进行区分。

其次,根据非正式群体的结构关系划分。

一是水平型群体,也叫横向型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在正式群体中是一种横向的水平关系,比如,都是普通学生,或者都是学生干部。

二是垂直型群体,也叫纵向型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在正式群体中是一种纵向的从上到下的垂直关系,比如,有学生会主席,有班长,有组长,有普通学生。

三是混合型,也叫交叉型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兼有上述两种情况。

最后,根据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性质划分。

一是积极型群体。这样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正式群体的建设以及成员的成长主要起积极作用,比如,志缘型群体或趣缘型群体多是这种类型。

二是中间型群体。这样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正式群体的建设以及成员的成长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关键看怎样引导。比如有些趣缘型群体。

三是消极型群体。这样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正式群体的建设以及成员的成长有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产生破坏作用。

那么,非正式群体的功能何在?

首先是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非正式群体由于自身特点,对其成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非正式群体能夠满足其成员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求;二是非正式群体能够对其成员起到改造作用;三是非正式群体能够对其成员起到控制作用;四是非正式群体能够对其成员起到激励作用。

其次是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影响。非正式群体通过对其成员的影响,必将影响到正式群体的发展。归纳起来,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促进功能,也就是对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阻碍功能,即对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由此就不难理解,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以及班级群体也有两方面的作用。

就积极方面说,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表现为:一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二是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三是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四是能扩展学生的认识范围和活动范围;五是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六是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七是能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班级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就消极方面说,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表现为:一是会使学生丧失责任感;二是会使学生滋生消极情绪;三是会使学生分散精力,影响学业;四是会使学生混淆道德认识;五是会妨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六是会影响班级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班级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善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我们先看一位教师的班级管理案例。

我在担任班主任不久,发现班中以赵某为首的几个女生,自发形成了一个小群体。她们不仅在学习上懒散懈怠,还讽刺挖苦一些认真学习的同学,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也有接触。

对这个小群体,我冷静分析,正确对待,寻求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方法。

我找到这一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赵某。核心人物是自发产生的,一定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她的变化将对转化这一群体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和她进行了一次坦诚交流,倾听她的意见。同时,我充分肯定她在班级中的作用,以及她的组织能力。交流中,我适当穿插一些社会上不良少年的事例,不经意间对其进行教育。当看到她的神态由欣喜转为惊讶时,我恳切地告诉她:老师相信你不会有这样的行为,因为在老师心目中,你是一个能干的学生,只是方向没有把握好。好比一辆行进中的车,只要调整好方向盘,一定能到达目的地。我的信任与鼓励使赵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增强了调整方向的动力。随后,我还安排她带动小群体的几名同学为班里做一些工作。随后的观察中,她开始有了积极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也分别找了这个小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耐心交流,恳切鼓励。通过细致的工作,这几个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化。

在我的耐心指引下,这个小群体充分发挥内在的积极潜力,逐渐成为班级中有积极影响力的一个团体,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这位老师的班级管理案例对我们善待非正式群体有很好的启示。

非正式群体是个中性概念。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以及学生个体的影响既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怎样对待。积极型群体如果引导不利可能变成消极型群体;消极型群体经过适当的引导也可能变成积极型群体。非正式群体在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某种消极作用,反之,在起消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某种积极作用。

总之,对班级群体中出现的非正式群体,不能轻率扣上“小团体主义”的帽子,也不能随意否定,而应该正确认识,正面引导,从而促进班级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一是支持。这是应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基本对策。

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班主任应有意识地给予支持和保护,使非正式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与班级群体接轨,促使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班级群体目标保持一致。

班主任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学业的提高,进而以点带面,带动班级中其他同学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对学缘型群体、志缘型群体,应该这样支持和鼓励。

班主任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以及能较好满足成员心理需求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班级的一些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比如,通过非正式群体成员来了解其他学生的思想,并让他们协助班主任做工作。

班主任还可以采取恰当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丰富正式群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尽可能把非正式群体的活动纳入班级群体的活动中。

二是引导。这是应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基本对策。

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班主任应着力对其进行方向性的引导,长善救失,助长其积极因素,淡化其消极影响,促使非正式群体朝积极方面健康发展。

班主任应以包容与接纳的态度,着力正面引导,促使中间型非正式群体成员与班级群体心理相容,在班级群体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归属感。

班主任应为中间型非正式群体成员提供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班级群体中获得心理满足,引导其群体目标与班级群体目标统一起来,从而强化其积极因素,促使其向积极型群体转化,不让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变成消极性群体。

班主任还应该多接触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利用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快的特點,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需求,获取信息,归纳分析,掌握班级群体的动向,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既有利于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又有利于对班级群体的管理。

三是改造。这是应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基本对策。

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做好改造工作,从而避免其对班级群体造成严重危害。

班主任应重点做好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工作。比如,多接触,多交流,多信任,指导他们完成某项工作,表现好的还可以培养为班干部,会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个别问题严重的核心学生,要花大力气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包括必要的惩戒。

班主任还应做好非正式群体的整体改造工作,引导其群体的活动与规范向班级群体靠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改变消极的群体目标,引导建立既满足个体心理需求又能被班级群体接受的新目标;改变他们不健康的兴趣,将其兴趣转移到对个体身心发展有利的方向上来。对跨班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还要与相关教师通力合作。对问题严重的小群体,班主任也不能心软,要从根本上分化瓦解。

班主任也应做好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个体转化工作。首先,要保护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成员自我转化的动力。同时,要做好深入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心理疏导,把能量转移到正当的方面,比如,把好胜心转移到学习方面或其他比赛活动方面。

四是整合。从班级管理角度说,我们善待非正式群体,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从群体结构上实现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最佳整合,从而强化班级群体的建设,促进班级群体的健康发展。这要留待下期来专题讨论了。

猜你喜欢

消极群体成员
消极的后果
两只挂钟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转化核心人物 消除消极影响
调查
中间群体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
让自己发光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