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改革探索

2022-03-21毛松松王育峰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

毛松松 王育峰

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因此课程教学的着重点应放在旅游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推进高职旅游管理课程创新与改革的进程中,要全面落实教学实践模式,其中“以赛促学”为核心理念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改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旅游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使学生更好融入旅游实践,并能优化旅游职业认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赛促学模式;高职旅游管理课程;课程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5-0098-03

新经济浪潮影响下,旅游消费升级迭代,旅游业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须创新和转型,融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贴近行业需求的课程创新改革也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以赛促学”、“1+X”职业证书等培养模式凸显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特色性,如何利用和选择好这些培养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材施教、依托学校的地缘文化特性、融合多样化教学模式、改进和更新旅游管理课程设置,从而探索出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道路。笔者根据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专业课程创新改革的调研数据和“以赛促学”的实践情境,得出一些感悟与建议。

一、“以赛促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中应用的趋势行和可行性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指,在旅游管理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比赛,从而开展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旅游管理实践训练、实践能力演练考核,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与创新型人才。通俗地说,就是以参加旅游专业相关竞赛为中心,开展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在高职旅游管理课程设置中,专业课设置覆盖面较广,旅游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等内容都会涉及。课程的广度延伸性较好。但伴随旅游业态变革,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和理论更好地融合。将“旅游竞赛”作为课程核心,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赛内容,通过组织课堂竞赛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参加旅游专业各类竞赛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把日常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应用到实践演练中,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内在潜能,通过获得丰富的竞赛成功体验来树立学习信息,增强学习动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竞赛分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竞赛主要分为校级、省(市)级、国家级三个级别,内容主要有导游讲解大赛、城市讲解大赛、定制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红色旅游线路大赛等。这些竞赛类目涉及的课程门类多、综合性强。其中,导游讲解大赛关联《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英语》等课程;城市讲解大赛与城市文化相融,可以在“城市有温度、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引领下,深度挖掘城市文化魅力;定制旅游线路大赛主要由携程旅游大学主办,全国高职院校联动性强,注重旅游实践性,涉及《计调实务》、《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等课程;红色旅游线路大赛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涉及红色景点感知、红色文化传承等特性,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有正向指导的积极意义。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探索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调整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广度和维度围绕团隊旅游职业设置较多。伴随旅游消费特性改变,旅游形式呈现专业化和散客化,摄影旅游、研学旅游、定制旅游等形式出现,旅游升级转型。对于旅游人才培养来讲,各种特性的旅游形式需要学生快速掌握,常规的课堂理论学习达不到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培养要求。因此,各种类型的旅游竞赛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调整的推动因素。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根据对100名左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调研数据得出,常规《导游业务》课程内容陈旧,一些接待流程标准不符合现代旅游要求,接待对象也比较局限。因此,课程内容需要调整,调整的指挥棒就是竞赛。根据2021年上海以及全国导游讲解大赛的要求,学生需要准备自选景点(世界遗产或5A景区点)、根据不同接待对象(教师团、研学团、商务团、公务团、亲子团、女性团等)讲解不同旅游资源元素等。因此导游业务课程中,竞赛的各因素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训练,形成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能为选拨学生参与高级别竞赛而奠定坚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务性,但是伴随文旅融合、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原有课程体系亟需创新。根据笔者调研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以上高职旅游院校教师反馈旅游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创新。国家教委也对旅游专业名称做了一系列的调整,研学旅行、定制旅游等专业应时而生。笔者经过近三年对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得出一些新的体会。首先,专业课程创新体现于教材创新。部分旅游专业常规教材内容需要教师去甄别并合理利用。不能唯教材是用。比如《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中,伴随法律体系调整,原有部分法律条文已经调整或者不再使用,那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更新的法律条文通过“旅游法律知多少”的课堂竞赛进行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把专业融入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新的知识。教材创新还体现在根据旅游岗位认知以及旅游实践需要,新编教材。旅游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和理解往往停留在导游、领队等职业上。那就需要旅游专业教师编写新的适应行业发展的教材。根据“以赛促学”模式要求,可以把“文化和旅游”、“互联网旅游”、“旅游新业态”等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而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更好认知和实践。笔者编写的校企合作实践教材《旅游行业认知与实践》,不仅把旅游竞赛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把旅游业态以及旅游岗位需求等要素进行优化,获得学生较高的好评。其次,专业课程创新体现于教法创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把“旅游竞赛”内容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旅游新时期背景下,旅游竞赛内容中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融合及其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旅游移动课堂,把教室搬到课堂之外的博物馆、街区、旅游景区(点)等,通过实景探知和互动学习,把旅游相关竞赛融入到移动课堂教学目标中,让学生有目的学,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红色旅游线路竞赛”内容列入到教学目标,通过对上海一大、二大会址、南昌路、浦西滨江等景区(点)进行探知,通过4-5次的移动课程训练,分组探索、团队协作,最后设置学生课堂展示环节,进行理论融合实践的汇报,从而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获取新的感知和体会,提升旅游专业课堂效率和效果。

四、“以赛促学”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遇到的问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难题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同学能够真正参与到“以赛促学”模式下的课程中,使专业技能得以提升。部分学生较难融入到“以赛促学”模式下的课程创新与改革中。这部分学生在团队分工协作中过于依赖其他同学,无法真正融入到团队中去。在个人竞赛项目中,部分学生也往往只注重过程参与,抱着完成即可的态度,随大流的心态较重。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导游讲解”竞赛为例,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较踊跃地参与到比赛中,并能在课程学习中不断改进比赛文稿、实地探索、并进行多次演练,从而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但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较敷衍了事,不参与或者是尽量少参与各项训练,并且还可能传递一些负能量情绪,从而影响其他学生训练和展示。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不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习惯于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较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到各项“以赛促学”模式下的旅游竞赛中去。而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如果学生真心不愿意改变学习方式、不愿意主动参与,也没有办法强迫他们“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以赛促学”模式引导下的旅游专业课程开课前不去探究教师在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平台上传的各项竞赛相关的视频、课件、参考书目、相应案例等资料,就很难跟上教师课堂授课的节奏。在对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定制旅游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师游老师做面谈访问时,游老师指出,班级的近四分之一学生不会在课前进行探究性学习,由于缺少对各类旅游竞赛的理解和探知,同时也没有查看相关各类竞赛的资料链接,学生在以“竞赛”主导的移动课堂上会陷入同教室学习一样的困境。近一半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相关学习资料死记硬背的层面上,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从而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真正融入“以赛促学”模式下的课程当中。

(二)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

1.旅游竞赛内容和模式单一化。高职旅游竞赛项目主要涉及导游讲解、各类线路设计,主要考察学生讲解能力和线路设计能力。但是,对比其他技能操作性竞赛,旅游相关竞赛还是呈现出内容同质化和模式单一化。通过比较和查阅全国各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讲解大赛内容,主要还停留在景点讲解、元素介绍、才艺展示等环节,内容差异不大。近几年比赛要素突出英语技能环节,但对英语的考察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无法真正做到全范围、全过程的职业技能提升和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主要考核学生对旅游全过程中旅游全要素的组合编排,但是,学生由于缺乏更多的实践性认知,只对部分热门和网红旅游景区(点)有较多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设计的线路往往较空洞,设计的线路同类化现象较严重。套用线路格式的现象也较普遍,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线路设计的能力。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场地安排受限。在“以赛促学”模式引导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全过程中,往往突出教学情境化、实景化。但是,一般高职院校所在地理区位较偏,教师实践教学场地往往受到限制。以上海工商职业技術学院青浦校区为例,学校地址位于青浦区,距离上海市中心外滩旅游风景区30公里左右,单程公交转地铁的话需要1.5小时,学生开展旅游情境化移动课堂教学浪费在路上的时间较多,无法真正凸显旅游情境化教学优势。缺乏情境感知和探索的教与学是无法真正和“以赛促学”本质相融合的,也就无法真正体现“以赛促学”模式下专业课程的创新改革。

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的技术性受限。“以赛促学”模式引导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改革需要引入互联网技术。旅游新媒体(抖音、快手等)的推广和使用、教师教学技术多样化(微课设计和制作、教学视频剪辑、PPT课件制作、教学平台调试和操作)等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但是根据调研得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资金投入较少、教师和学生学习各项新技术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的能力较薄弱,很难真正在“以赛促学”模式下把“赛与学”、“赛与技术”的融合落在实处。

五、“以赛促学”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解决思路

(一)创设多样化旅游教学竞赛

在“以赛促学”模式指引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类旅游竞赛(比如红色旅游设计/讲解大赛、城市微旅行设计大赛、旅游法律知识竞赛等),感知、理解各种旅游竞赛内涵,把竞赛和课程融合,设立竞赛和课程融合目标、学习方法和过程,创设和优化课程学习竞赛场景,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上海行健学院《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课程设计中,设置三个旅游竞赛内容,分别为:上海武康路微旅行讲解大赛、“从新天地到新时代”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文明旅游我先行”法律知识竞赛。通过旅游资源与要素收集、情境化教学探知、学生分组协作等形式,真正把“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落实到课程实处。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引领作用,更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发挥旅游竞赛资源库的效用

在旅游专业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收集各类旅游竞赛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学习通等教学载体,让学生能够通过“提前学、提前问、提前探知”等方式,真正融入到课程中。在《导游业务》课程中,教师把全国导游大赛的优秀选手比赛内容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通过模拟演练,感知和内化优秀选手的竞赛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把“学与练”融合于一体。旅游竞赛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时间的积累,内容不仅包括国赛、省(市)赛优秀选手的范例,也可创设本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竞赛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参照对象,从而更有导向地进行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创设也体现在旅游专业教材的编写中。在全国高职院校旅游讲解大赛比赛结束后,竞赛委员会把国赛优秀选手的讲解稿进行整理、优化、出版,并发放到各个参赛单位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利用这类出版物进行到课程教学中。同时,旅游管理教师也可自行编写旅游竞赛类相关教材,真正把“以赛促学”模式落实到教学实处。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作用

“以赛促学”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和改革一定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支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创新,促使旅游管理专业师生要适应和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例如:抖音平台上的旅游短视频发展迅猛,参与者、受众者多。很多网红景区(点)依托抖音短视频而走红,西安的摔碗酒视频推动了大众更好认知西安的永兴坊景点。杭州的开元森泊酒店经过抖音短视频的宣传,一房难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全国各地文旅局也在积极开展与旅游有关的短视频创新大赛,2021年中国旅行社协会与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一起开展了基于微信视频号的导游文旅内容直播大赛。这些竞赛的举办也在不断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一定要学习互联网新技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

实行“以赛促学”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和改革,需要认知“以赛促学”的重要性,通过模式引领,理论融合实践,创设更多符合时代背景的旅游竞赛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也应合力创设更多旅游竞赛资源库,真正发挥各类旅游竞赛效用。专业课程创新改革全过程中一定要把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把“以赛促学”模式下的课程创新改革通过互联网技术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吕本勋,梁涛,蒋丽霞.旅游管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实践探讨——以《旅游创意与创业》课程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3):104-108.

[2]   何仁芳,卢丽宁.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专业建设实践创新——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9-42.

[3]   卢志海.技能大赛引领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OBE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5.

[4]   晏竹.以导游大赛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27-127.

[5]   李曉军,杨惠玲,朱洪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7):245-246.

[责任编辑   兴   华]

3712501908228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Android课程教学实践及思考
以赛促学 以学促效
敢拼才会赢
软件人才培养“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教师介入在高职英语“以赛促学”中的应用
以赛促学、以学促赛、赛教结合
“以赛促学”在职前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