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绩效研究综述

2022-03-21黄宸杰廖灵芝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精准扶贫

黄宸杰 廖灵芝

摘   要:2013年以来,伴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实、扶贫脱贫路径的明确,扶贫工作因地施策、有序高效地推进,切实帮助各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朝着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迈进。因此,搜集了63篇核心文献梳理分析,得知理论界对扶贫政策在实施后的绩效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长;研究角度多,包括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绩效;研究的区域广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某些区域或微观村落。以层次分析法作为主要绩效评价方法,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领域各区域的扶贫成效用量化模型来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扶贫绩效的对策。结论是: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已经实现,未来理论研究将围绕“后扶贫时代”如何持续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深入,如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的持续增收效应,消费扶贫绩效研究,扶贫政策调整后绩效研究等。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路径;扶贫绩效;层次分析法;后扶贫时代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5-0018-05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2013年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以来,非常关注扶贫开发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在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后,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自此“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相关路径和措施。我国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稳步有序推进,尤其是近7年来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论界关于脱贫、精准扶贫的研究紧跟着政策的步伐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关于扶贫绩效的研究也客观呈现出脱贫攻坚的成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围绕“扶贫绩效”搜集2013年以来的“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最终选取精准扶贫绩效、教育扶贫绩效、产业扶贫绩效、旅游扶贫绩效、健康扶贫绩效、金融扶贫绩效6个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的领域开展分析,客观呈现扶贫绩效研究现状,并结合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对后续研究领域提出展望。在维普信息资源和万方数据库两个平台输入“精准扶贫绩效”、“教育扶贫绩效”、“产业扶贫绩效”、“旅游扶贫绩效”、“健康扶贫绩效”、“金融扶贫绩效”等关键词,筛选2013年以来的“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经过整理,搜集到有效相关研究文献总共有63篇。

二、扶贫绩效研究现状

(一)扶贫绩效研究文献量逐年增长,超六成是关于精准扶贫绩效、旅游扶贫的研究

搜集文献在各年度分布情况见表1。由于2013年是精准扶贫提出的第一年,理论界还没有绩效相关研究文献成果。从2014年开始,六大领域文献总量呈阶梯式上升,且关于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在该年就有成果。精准扶贫脱贫路径的实施,经过约3年的实践应用,自2016年以来,精准扶贫绩效研究文献快速增加,且持续成为研究的热点。2019—2020年六个领域都有研究文献成果。从图1来看,7年来文献数占比排前二的是精准扶贫、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二者总量超60%。精准扶贫是2013年以来全国关注的热点。贫困地区往往在旅游资源上有资源禀赋的天然优势,旅游产业扶贫一直是扶贫实践重要形式,因而关于这二者的研究占比量大也是必然。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但是从已有文献来看关于消费扶贫绩效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

(二)第三方评估是有效的扶贫绩效评价机构选择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由國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进行评估,第三方评估探索启动。2018年理论界有4篇相关文献探索第三方评估的设计和应用。林文曼(2018)在研究中提出引入信息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绩效评估机构[1]。孟志华(2018)开展第三方评估理论溯源、论证使用第三方评估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也为第三方评估如何有效实施提供建议[2]。吴雄周(2018)通过构建五阶段三元博弈模型,解析出第三方评估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主体选择、报酬设计、评估方式和市场声誉问题[3]。田维绪(2018)以第三方模拟评估阶段性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贵州省D县阶段性工作成效基本现状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探讨深度贫困地区县域地方政府改进提高扶贫工作成效的可能对策[4]。

(三)扶贫绩效的研究地域涉及全国各地的贫困县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中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分别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了精准扶贫攻坚主战场,理论界紧密关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种扶贫路径实施绩效。既有整合各个贫困区域的研究,也有微观村落选点的研究。具体研究区域的选择详见表2。

(四)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考虑因素多元化

指标体系的构建共性原则包括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任务),区域扶贫政策和规划;反映扶贫瞄准、投入、过程、产出、效益,《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要求,借鉴和参考已有研究学者的成果;数据的可获得性,专家咨询与意见整合(KPI)[5]。个性原则主要是受基础理论选择角度(基于多维贫困理论[6]、计划行为理论[7]、场域绩效[8]、绩效棱柱模型[9])、可持续生计[10]、顾客满意度[11]的影响。从已有研究来看,评价指标确定以定性方法为主,但也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如陈颖(2020)的研究中将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通过权重超过5%的标准来构建最终指标体系[12],赵萍(2020)、管陈雷(2020)、王安琦(2020)的研究中用因子分析法提炼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五)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以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满意度为主

从扶贫绩效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来看,精准扶贫绩效的共性评价指标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脱贫成效、生态环境绩效;教育扶贫绩效的共性评价指标包括教育投入、产出、满意度;旅游和产业扶贫绩效的共性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金融扶贫绩效的共性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绩效、满意度,详见表3。从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来看,第一类是从客观的角度来构建,反映扶贫实施后样本点客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也是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第二类是从主观的角度来构建,反映主体感知和满意度。第三类是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结合来构建指标。

(六)层次分析法是扶贫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法

关于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如熊正贤(2017)、荀关玉(2017)、刘锦扬(2019)、张笑薇(2016)、豆晓利(2019)、冯伟林(2017)的研究仅对样本点扶贫绩效做描述性分析,相关文献较少。而定量研究则包括(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DEA模型评价(东梅(2020)、尤玮(2020)、杜兴洋(2019)、倾向得分匹配法(何军(2017)、闫杰(2019)、韦艳(2020))等,其中用层次分析法的文献数为33篇。详情见表4。

次分析法的运用首先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再对样本点开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是按照层次分析法要求确定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二是对指标赋权,已有文献中,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熵值法、专家打分主观权重与粗糙集客观权重结合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即在权重确定过程中既有用主观赋权也有用客观赋权的方法,还有主客观赋权结合。赋权方法的考虑影响着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确定,最终影响绩效评分。

样本点绩效评分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系数法、TOPSIS法等。

综上,层次分析法是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在指标赋权和计算绩效得分中方法选择多样,权重确定以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为主,绩效评价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主,根据样本点数据特征和可操作性选择较优方式,以得到较为客观、有效的结果。

三、扶贫绩效研究展望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建立巩固成果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成为“后扶贫时代”反贫困的“头号任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扶贫绩效的理论研究将从如何持续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深入。

第一,结合乡村振兴背景,持续关注旅游、产业扶贫持续增收作用的发挥,了解如何实现相对贫困缓解。

第二,消费扶贫政策是从终端需求市场出发来确保产业持续发展,持续发挥产业提升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拉动政策。从以往的文献来看,还缺少关注消费扶贫绩效的研究,今后关注消费扶贫绩效对供需两端优化的研究都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三,选取案例点从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精准识别,并针对这一主体采取的帮扶机制创新和绩效开展研究,为其他地区这类群体的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第四,后扶贫时代,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并分类调整优化。调整之后的政策绩效研究仍可以作为政策优化调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文曼.海南农村精准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4):102-107.

[2]   孟志華,李晓冬.精准扶贫绩效的第三方评估:理论溯源、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3):46-52.

[3]   吴雄周.精准扶贫绩效第三方评估模型与应用[J].求索,2018,(2):76-84.

[4]   田维绪,王晓晖,周贤润.精准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评估运行机制研究——以贵州石漠化片区D县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4):132-141.

[5]   李社宁,张哲,李喜宁.全过程视域下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地方财政研究,2019,(8):20-26.

[6]   杨阿维,图登克珠,张建伟.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12):1-10.

[7]   钱力,倪修凤,宋俊秀.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多维绩效模糊评价——以安徽省大别山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3):22-27.

[8]   牛宗岭.精准扶贫绩效评估:场域绩效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3):135-141.

[9]   王继平,周娜,祝珊.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职业院校教育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5):59-62.

[10]   陈超群,胡伏湘.基于可持续生计的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5):76-81.

[11]   许星,杜君楠,吕卓洋.金融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贫困农户满意度视角[J].武汉金融,2019,(2):64-69.

[12]   陈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原藏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J].社会科学家,2020,(3):88-93.

[责任编辑   妤   文]

3615501908268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精准扶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