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022-03-07刘妮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核心素养

刘妮

摘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努力为学生制订创新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多元化教学措施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崭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层面较浅,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态度大多是兴趣使然。新课堂不能缺少创新教学手段的参与,兴趣是学生产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助燃剂,激趣是教师在构建道德与法治新课堂过程中所要开启的第一个程序。游戏就是一项对学生来讲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活化枯燥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设计教学游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新课堂的构建效率。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游戏教学不是单纯为了玩乐,而是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领会课程重点,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必须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对游戏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突出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游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想。

二、积极沟通了解,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纵观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下新课堂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仍然采取严肃刻板的教学态度,疏于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不仅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陷入僵局。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形式,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核心素养得以蓬勃生长的土壤。积极沟通是营造和谐课堂环境的主要途径,也是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基础。教师想要消除新课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必须首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掌握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制订人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强化,提升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效率。

三、渗透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

健康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教师构建核心素养新课堂的主要途径。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所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构建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合理渗透生活元素,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本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实例,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教育的联系,引导学生以学科的视角看待生活、体悟生活的真谛,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生活教育对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实效。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教师努力完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就标志着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成功构建。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单刀直入的讲解方式,反复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不仅没有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导致学生的道德意识趋向麻木,降低了学生自我提升道德品质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思维品质虽然处于萌芽阶段,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构建新课堂过程中,不妨采取迂回的教学思想、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深刻领会优质的道德思想,进而自觉约束自身言行、自主提升道德修养,既能达到完善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也显著增强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质量。

五、发展合作探究,培植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多人合作才能迸发更丰富的思维灵感。新课标主张教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课堂,这一指导思想也为教师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开启了全新的思路。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模式,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发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探究平台,锻炼学生的探讨能力、培植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合作学习习惯,打造一个充满活力、释放自我的自主化课堂,既实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目标,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了优渥的发展环境,深度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六、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全新的教学课堂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或者单纯以试卷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无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积极影响,也容易让新课堂的构建趋向片面,影响新课堂的构建效果。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完善的评价机制中激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使教学计划有始有终,最大程度发挥教学功效,从而全面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成功构建。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不仅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围绕着核心素养,努力進行教学革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学习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工程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任志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19(48):114.

[2]曾素青.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19(55):125.

[3]吴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探[J].名师在线,2019(43):6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