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新时代的精神灯塔

2022-02-28邓东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象征

邓东方

内容摘要:《父亲原本是英雄》主要描写了张富清精彩的战斗经历和工作事迹,塑造了一个形象饱满的英雄人物。本文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灯塔”作为切入点,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解读“精神灯塔”在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内涵。通过对时代楷模的刻画,书写了中国精神,弘扬了时代正能量。

关键词:象征 精神灯塔 时代意义

《父亲原本是英雄》是土家族作家田天、田苹联合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2020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文本以“时代楷模”张富清为书写对象,对他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全面刻画。本文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灯塔”作为切入点,挖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解读“精神灯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揭示“精神灯塔”的时代意义。

一.“灯塔”的象征意义

灯塔是一种装有强光源的高塔。公元前约270年,托勒密二世在法罗斯岛东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灯塔——法罗斯灯塔。它为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根据灯塔的特点和作用,人们赋予了灯塔许多象征意义。在非常古老的灯塔中,灯塔常常以煤油灯作为光源,需要被火光点亮。在后来,它就逐渐演变成了光明的代名词。灯塔象征着方向。在苍茫无垠的大海上,如果没有灯塔的守候,许多船只就会迷失方向,丧失了前行的目标。邹韬奋在《苦闷与认识》中写道:“至多是你在工作上有了一个灯塔,知道向什么方向干去。”灯塔代表着希望。巴金在他的散文集中写道:“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1]对于航海的人来说,有灯塔,就有生的希望。有灯塔,就有归家的希望。灯塔还代表着坚守。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中写道:“在嶙峋的大海石之间,岩隙的树荫之下,我望着卵岩,也看见上面白色的灯塔。”[2]灯塔日夜守望着大海,无论海面吹起多大的海浪,它都默默地坚守在这里,不离不弃。灯塔象征着奉献。它像蜡烛一样,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灯塔是“一座银色的、神秘的白塔,有一只在黄昏时突然睁开的柔和的黄眼睛”。[3]它时刻守候着来来往往的船只,不求一丝回报。

二.文本中的“精神灯塔”

作家有时会将“灯塔”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如英国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选用“灯塔”来表现拉姆齐夫人的人格光辉。她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热情大方、无私博爱,为周围的人带来无限的温暖。“灯塔之光与夫人的精神之光将作为一种牺牲、奉献、关爱的永恒品质永存人间。”[4]《父亲原本是英雄》中,张富清就是“灯塔”,是典型人物,他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向困难进军。

“判断典型人物的艺术质量,更应该以是否具有灵魂的深度、是否符合人类的理想为尺度。”[5]显然,通过作者的描写,把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灵魂都展现了出来。“值得说明的是,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来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6]文学典型的灵魂,往往是作家的人格和情感精诚之至的表现。这说明,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作者对手头掌握的大量材料进行了精心地筛选,选取一些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狄德罗曾说:“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7]张富清的特征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促使他做出不同的行为,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精神。

1.解放战争时期的“精神灯塔”。解放战争时期,张富清是一位战斗英雄。他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点亮了这个时期的“精神灯塔”。

张富清说:“打仗,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死的勇气。”1948年3月初,张富清自愿参军,成为了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在壶梯山之战中,他自告奋勇担任突击队员,在我军遭遇敌人拼命反扑,前进的道路被阻断的关键时刻,他勇敢地扑向敌人的暗堡。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我军夺取了战争的胜利。这一次战役,张富清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

自从壶梯山之战立功以后,每一次战斗张富清都踊跃报名参加突击队。突击队员往往处于最危险的位置,常常意味着牺牲。但张富清不怕死,一心只想着尽快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没有太多地去考虑前方的危险。他就是这样一位勇敢的战士。

1948年11月28日凌晨,我军再次向永丰城发起总攻。上级组织交给张富清的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越过城墙,炸掉兩个对我军威胁最大的五六米的碉堡。他不顾一切地靠近碉堡。完成炸掉两个碉堡的任务后,他一个人坚守在阵地,一次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孤军奋战了5个小时。他带着坚持不懈的品质,拼命咬住牙关,直到天亮才结束了战斗,而他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令人欣慰的是,永丰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张富清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2月初,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召开全纵队英模代表大会。西北野战军总部加授他“特等功”,并向他家寄送了报功书。签署这张报功书的,正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1950年,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他所获得的勋章,都是他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正是他精神品质的象征。

张富清在数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顽强斗争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无数战士。同时也感染着面临困境时,时刻想要选择放弃的平凡人。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灯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富清正处于退役转业的人生路口上,他主动选择去贫困山区支援国家建设。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点亮了这个时期的“精神灯塔”。

张富清总是说:“哪里艰苦,他就去哪里。”他决心到湖北最偏远最贫困的恩施去,积极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各项难题。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和工作作风就是:凡是遇到特别危险特别艰难的事情,一定要冲在最前面。例如张富清在来凤县三胡区石桥村工作时,他带领村民们找水源。当周围的村民都在担心他的生命安全时,他只是乐观地说了一句“我当过兵、打过仗的,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最后,他独自一人在山洞里找到了水源。这件事发生不久以后,他又积极引导老百姓修建输水管道,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难题。

张富清在高洞工作的一段时间里,老百姓同样面临的是吃水难的问题。他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提出下到危险系数极高的天坑找水,经过一番艰难努力,找到了水源,为高洞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为了解决高洞村不通公路的问题,他腰间系着绳子亲自在岩壁上打眼装药,点火放炮,为高洞的人民开辟出了一条公路。从此以后,乡亲们就可以用拖拉机把农产品拖出来,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劳动负担。

张富清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初来到来凤县时,他与妻子孙玉兰所居住的房屋十分简陋。孙玉兰为了省钱,只想买两双筷子和一个枕头,甚至连喝杯热水这种简单平常的要求都觉得很奢侈。他说:“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这里是穷,是苦,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他在高洞村为农户们剁猪草、刮洋芋皮,还帮住户的孩子们缝补衣服。为了更好地与农户们交流,他主动学习高洞的土话,和农民们打成一片。他住在当地最贫困的社员家里,屋子空间狭小不够处,他就在放柴的地方,铺点干草,打个地铺,睡自己带来的铺盖。

3.新时代的“精神灯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张富清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坚守使命、不改本色、艰苦朴素。他的英雄事迹和精神点亮了新时代的“精神灯塔”。

拥有赫赫战功,张富清却刻意尘封自己的功绩,就连自己的儿女都不知情。他说:“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我比起他们来,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直到2018年末,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他的英雄身份才被人们知晓。作者在结尾写道:“张健全不禁打心底感叹道——啊,父亲!父亲原本是英雄!”“原本”二字体现了张健全对父亲身份的惊讶和感叹,同时也体现出了张富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张富清始终以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他依旧保持着当年突击队员的本色,努力为党工作,从未有过一丝的懈怠和放松。最初来到来凤县时,文化水平成为他开展工作的一大障碍。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碰到不认识的字,马上就会查阅字典,然后用小本子记下来,以便随时翻阅复习。如今,书桌上摆放的一本字典,早已被他翻烂了。他的文化水平也长进了不少。退休后,张富清都没有停止过学习,依然保持做读书笔记,做剪报的习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张富清,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看新闻联播、读报纸,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事情。他这种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生活中,张富清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富清的残腿肌肉萎缩加重,骨骼也渐渐缩短,这就导致假肢使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更换假肢才能保证正常行走。但他总是觉得修修还能用。就这样,修来修去的假肢,用了一年又一年。2018年,他的眼睛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做白内障手术才能恢复正常的视力。在选择人工晶体的时候,他本可以享受医药费报销的政策,去选择价格较高的人工晶体,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张富清最后选择了价钱便宜的一种晶体。他说:“银行的钱是国家的,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张健全和张富清一样,也患有高血压病,需要常年服用降压药。有一次,他忘記带药了,想要服用父亲的药。张富清说:“你不能吃,我的药是公家报销的,其他的人不能吃我这个药。”他就是这样一个为国家节省开支,不占国家一点便宜的人。

党的第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需要发挥张富清的精神感召力,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巨大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努力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张富清的精神如同“灯塔”一样,带领着我们扬帆启航。

三.“精神灯塔”的时代意义

“现代报告文学这一新兴的文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了明显的独特的政治意识形态内涵。”[8]这说明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应该准确地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在作品材料真实的情况下,还要注重主题的时代意义,传达积极的价值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文学自身的使命。《父亲原本是英雄》通过展现张富清精彩的战斗经历和工作历程,表现其崇高的精神品质,为树立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还被改编成歌舞剧的形式进行呈现。2021年6月11日,原创民族歌舞剧《老兵》在恩施大剧院首演成功,歌舞剧通过张富清孙女张然画外音的形式,讲述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迹。

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恩施民歌、民舞等独具特色的元素,向全国各地的观众推介了恩施地区的民间文化。如张富清带领高洞区的村民找到水源后,老百姓内心十分喜悦,纷纷挑起了摆手舞。摆手舞中的许多动作都改编自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场景,如:播种、插秧、擦汗等。又如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最大困难,精简机构人员,孙玉兰也身列其中,为了补贴家用,她开始纺线织布,织的这个布匹就是极具土家特色的“西兰卡普”,这展现了土家妇女勤劳淳朴的一面。张富清刚来到高洞村,为了给老百姓修路,没日没夜的干,因为怕延误工期,没来得及看望家中病重的老母亲,不久,母亲因病去世,村民们跳起了“撒叶儿嗬”。舞台场景的布景瞬间变成了冷色调,张富清的表演者李佳俊手拿棒槌奋力敲击水鼓,鼓面上飞扬起了水花,表现其内心的忧伤。“撒叶儿嗬”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为了悼念死者,为死者送行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它的独特之处就是丧事当作喜事办,打鼓人一边打鼓一边引吭高歌,曲调悠长。另外本剧还展现了“打连厢”这一表演形式,表演时演者边唱边舞,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其歌曲多为各地民间小调,舞姿充盈着飞扬之美,呈现出轻松活泼的风格。歌舞表演是歌舞剧重要的一环,采用丰富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增加了整部剧的看点,引得观众们不禁为其拍手称赞。

在歌舞剧的尾声,讲述了97岁高龄的张富清依旧保持每日看报的习惯,中间穿插了孙女与他的一段互动,张然不小心把爷爷的水壶碰到了地上。一句“别动!”将观众带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抗战年代,紧接着张然的饰演者与其他舞者有一段抒情现代舞表演,每人身戴一条红绸,手捧红心歌唱道“啊!我多想读懂爷爷的故事,让青春赋予全新的意义。”不一会儿,一条巨型红绸覆盖了整个舞台,舞者纷纷从红绸里探出身来,她们像穿了一条大红长裙。这段表演象征着青年人定会将爷爷的故事牢记心间,将爷爷的精神发扬光大,暗示其事迹对青年的引领作用,张富清就是青年人的学习榜样。《老兵》在恩施大剧院首演后,还将在北京、武汉等城市上映,歌舞剧这种表演形式比文学文本更具有接受性,其传播的范围更广,这对张富清先进事迹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其精神对整个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依旧没有变。需要有英雄事迹来鼓舞我们去克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困难。作为青年人,张富清们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努力向英雄靠拢,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勇往直前,努力到达胜利的彼岸,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20年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之年。要想打好这场战役,就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来做支柱,它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有了它,我们便拥有了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英雄们用行动再次证明,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态度,平凡的人就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而收获精彩的人生。

总的来说,《父亲原本是英雄》是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用事实来说话,用细节打动人心。通过对英雄人物的书写,传播了中国故事,体现了民族精神,树立了新时代的精神航标。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散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86.

[2]冰心.寄小读者[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08.

[3]〔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家湘译,到灯塔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335.

[4]张沁文.心灵之窗与灯塔意象:《到灯塔去》解读[J].时代文学,2010,(12):123—124.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35.

[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34.

[7]〔法〕狄德罗著、陆达成等译,论戏剧艺术[M].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1979.363.

[8]黄科安.域外资源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理论之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39—50.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象征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意义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时代意义及其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