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2022-02-11刘美子

光明中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味苦湿热型利胆

刘美子

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是指因感染、疾病、胆囊结石等引起的胆囊壁重复发炎的病理过程,具有高治愈与复发性[1,2]。在发病时,患者大多伴有疼痛等症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为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应及时治疗[3]。消炎利胆片为祛湿剂,具有利胆、祛湿、清热等作用,但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发病机制复杂,单独应用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中医认为其病因为肝气郁结、化热犯胃、气行不畅,治则以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为主。基于此,选取中—东北国际医院78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分析柴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0月中—东北国际医院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39例)和西医组(39例)。西医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1.35±6.12)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09±0.37)年。中医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4.32±6.38)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22±0.45)年。2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B超等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胆囊炎;②均为肝胆湿热型;③伴有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②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③伴有免疫系统障碍。

1.3 方法

1.3.1 西医组予以消炎利胆片(广东省罗浮山白鹤制药厂,国药准字Z44021899),餐后1 h口服,0.75 g/次,3次/d。

1.3.2 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予以柴芩清胆汤。药方包含:茵陈30 g,金钱草30 g,白芍15 g,蒲公英15 g,白术15 g,黄芩15 g,枳壳15 g,茯苓15 g,香附15 g,柴胡12 g,木香10 g,甘草g。若患者伴有腹痛可添加姜黄10 g,延胡索10 g;若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可添加姜半夏10 g,竹茹10 g;若患者伴有便秘可添加大黄15 g,生地黄10 g;若患者伴有结石可添加海金沙30 g,鸡内金15 g。将中药放置容器内,浸泡0.5 h,添加清水,需没过中药2~3 cm,武火烧沸后转小火慢煎,2次/d,1剂/d。2组均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疗效。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消失,经彩超检查表明胆囊正常;缓解:治疗2个月后,症状有所消失,经彩超检查表明胆囊趋于正常;无效:治疗2个月后,症状无改变或有加重的趋势。显效、缓解计入总有效。②中医证候积分。将口苦咽干、腹胀纳呆按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量化评分,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变化。③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度,满分10分,评分越低,疼痛感越轻。④不良反应,记录对比2组患者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疗效中医组总有效率94.87%较西医组76.92%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2组口苦咽干、纳呆腹胀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口苦咽干、纳呆腹胀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VAS评分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VAS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6%与西医组15.3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可依据是否含有结石将其分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因结石、炎症等刺激,使胆囊壁被炎性细胞浸润,使囊壁厚度增加,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增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4-9]。该疾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口干、呕吐等,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消炎利胆片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可对肝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使其分泌胆汁,并促进胆管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出,进而减少胆汁淤积,但单一用药疗效欠佳。

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肝胃气痛”“痞满”“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其为肝气不畅、脾胃受损所致。柴芩清胆汤含有茵陈、金钱草、白芍、蒲公英、白术、黄芩、枳壳、茯苓、香附、柴胡、木香、甘草共11味中药成分[10]。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可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枳壳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经,可理气宽胸;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消肿、健脾、宁心;木香性温,味辛、苦,肺脾、胃、肝、肺经,可行气止痛。诸药联合,具有疏肝、化湿、理气等作用。本研究针对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取柴芩清胆汤治疗,结果显示,中医组总有效率94.87%较西医组76.92%高(P<0.05),提示柴芩清胆汤可提高疗效。且经进一步研究,治疗后,中医组口苦咽干、纳呆腹胀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表明柴芩清胆汤可改善临床症状。柴胡可减少细胞色素P450活性,降低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黄芩使单核细胞DNA受抑,减少内生致热源,对上、中焦产生清湿热的功效;茵陈可使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受抑,降低葡萄糖醛酸被分解速度,增强其在机体肝脏内的解毒功能。本研究数据表明,治疗后,中医组VAS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可见柴芩清胆汤可减轻疼痛程度。白芍可抑制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E2等水平的过度增殖,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机体受损,进而产生镇痛的作用。本研究数据还显示,中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6%与西医组15.3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柴芩清胆汤不良反应较低,具有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可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味苦湿热型利胆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雪莲花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桃仁大黄熏洗治痔疮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治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临床分析
亚甲蓝溶液局部封闭配合自拟除湿止痒方坐浴治疗湿热型肛门瘙痒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