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图书编辑把关能力养成路径浅析

2022-01-27杨莉

传播与版权 2022年2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人才培养

杨莉

[摘要]图书编辑把关能力的培养是出版单位人才培养的难点。出版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思想文化领域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作为图书把关人的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编辑把关能力养成的关键在于图书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出版单位人才培养举措的创新以及自身的主动学习。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这三方面相互促进,编辑的把关能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关键词]图书编辑;人才培养;编辑把关能力;养成路径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出版业的人才培养。自1998年颁布的《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工程”纲要》开始,到2005年颁布的《2005—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再到2011年颁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对出版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具体规划相继出台。2017年9月颁布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适应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各级各类干部人才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队伍。”[1]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出版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

这一重要讲话既给新时代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又对出版单位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是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出版单位图书质量的把关人。不管是策划编辑、责任编辑,还是复审编辑、终审编辑(有交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图书把关能力不仅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更是在新形势下确保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优先的关键。

一、编辑把关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出版单位图书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为了确保图书质量,出版单位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选题论证相关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随着社会效益考核权重的增加,出版单位也在相应地对这些规定和办法进行修订,以强化编辑的内容把关能力。但这种发布、修订文件规定的做法往往还是被动的防范,在实际工作中,内容导向问题仍时有发生。因此,出版单位要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建设,必须通过积极完善、落实图书质量保障机制,切实在图书出版全流程中培养编辑的把关能力,才能实现对图书内容的严格把关。

(一)策划组稿环节务必做到内容把关前移

对选题策划工作,大多数出版单位都要求严格执行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在论证内容中,除了选题内容及特色、读者对象及市场需求、经济效益预测等,更重要的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编辑从前端规避内容风险的主动作为。坚持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也是如此,对涉及政治、军事、安全、外交、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的重大选题,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规定履行备案手续,这本身也是内容把关前移的具体体现。组稿环节也要从源头抓起,考察选题编著者有无良好的社会形象,现有的研究成果有无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些必要的考察是挑选合格编著者的前提。对约稿而言,编辑可以提前与编著者沟通,把可能涉及的内容导向问题以编写注意事项的方式提供给编著者,从源头切实把握好书稿的内容导向;对入选及推荐书稿,编辑可以通过初审排查导向问题。不管是哪种情况,基本原则是对存在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错误的书稿,编辑应坚决予以退回。编辑应积极主动参与策划组稿,把内容把关提前到编著者的筛选之前,这既是编辑在出版前端责任到位的体现,又是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把关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编辑校对环节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

随着出版业从速度增长到质量提高模式的转变,图书内容质量的提高无疑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在于编校。各出版单位对此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即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与责任校对制度。责任编辑在对书稿进行通读加工时,应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并撰写责编意见。复审人员应对书稿质量、责编意见提出复审意见,力求审查并纠正一审通读加工中存在的疏漏和错误,对内容涉及政治、政策、民族、宗教、国际关系、保密等问题的书稿应全书通读重点把关。终审人员在初审、复审的基础上,要对出版导向、内容质量以及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把关,并对书稿能否出版提出意见。三校环节也是如此,校对人员在校对环节发现内容导向问题一样有责任提出,责编对校对人员提出的意见要相应地做出处理。国家新闻出版署明确规定:“各主管主办单位和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把对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作为确保出版内容导向正确、出版单位繁荣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编校环节是把握书稿质量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只有严格落实好“三审三校”制度,每个环节编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书稿中的内容导向风险。可以说,从初审到终审,从一校到三校,每个环节的编辑严格执行好“三审三校”制度本身就是把关能力的实际体现。

(三)印前质检环节再设关卡查漏补缺

如今,不少出版单位为了提高图书质量,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提高把关能力,在书稿“三审三校”完成后增加了一项印前质检工作,并且把印前质检与印后质检结合起来,倒逼编辑做好前期编辑加工工作。随着对图书质量把关要求的提高以及社会效益考核评价的推行,不少出版单位除了增加印前质检的环节,还对印前质检的比例做了规定,有的印前质检比例为新书品种的30%,有的达到50%,甚至更多。这两年,有些可能涉及导向问题的书稿要求必须有出版单位党委书记同意出版的书面意见方可申领书号。因此,在“三审三校”之后,出版单位还要根据选题的实际需要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项审读,以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的审读把关为重点,确保导向正确。印前专项审读和印前质检是出版单位为图书内容把关增设的又一道防线,编辑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强化把关意识,又能进一步提高内容把关能力。

综上所述,完善、落实图书质量保障机制的核心是在出版全流程中落实责任制,而编辑在出版流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强化责任担当,提高把关能力。

二、编辑把关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出版单位人才培养举措的创新

过去不少出版单位对书稿内容的把关更多侧重于各种质量检查结果,着眼于书稿本身。其实每本书稿的把关人是编辑,与其纠结于书稿的差错,不如重视对书稿把关人的培养。因此,若想从整体上提升书稿质量,步入新时代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出版单位对编辑把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制訂编辑把关能力提升的整体规划

在新时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求出版单位把编辑把关能力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把政治素养教育纳入单位培训课程体系,在组织、经费、人员、机制保障等方面确保将编辑把关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出版单位成立书稿把关领导小组对编辑把关能力培养进行统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划拨专门的培养经费并保证培养经费落实到个人。这些只有真正纳入整体规划并有相关落地实施细则,才能确保编辑把关能力的培养工作有效落实。

(二)创新编辑把关能力培养模式

出版单位应通过拓展、创新培训模式促进编辑把关能力提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出版工作的复杂变化,出版单位要在创新编辑把关能力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如整体培训和专题培训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利用好每年的编辑继续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编辑继续教育目前基本分为线上课程与面授。2021年,继续教育学时已由72学时增加到90学时,线上课程除了编校知识,这几年陆续新增的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解读等,这些课程都是提升编辑政治素养、增强编辑内容把关能力的学习路径。各出版单位组织的线下学习也都会专设政治方向把关、民族宗教问题把关等培训板块,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享等现场交流,增强编辑的政治敏锐性,进而提高编辑对书稿的把关能力。尤其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编辑的政治素养和内容把关能力,有的出版单位会定期汇总编辑加工问题典型案例和政治导向问题案例,并通过分析、讲解这些案例,切实帮助编辑提高辨识和处理导向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敏感性和编辑实践中的把关能力。有的出版单位还会定期汇总质检问题稿件,编制质检工作简报,供编辑学习和参考,这些也都是提升编辑把关能力的有效

办法。

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推行导师制促进编辑把关能力的提升。在编辑人才培养中,不少出版单位推行导师制,有的是社内导师制,有的是社内社外双导师制。在具体的书稿加工中,导师除了编校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编辑内容把关的指导。导师在具体的编辑实践中发现编辑容易忽视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把关点,通过手把手地传授、引导编辑关注这些问题,在多次往复的传帮带中,使编辑的内容把关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出版单位还可以通过比赛和评选的方式促进编辑把关能力的提升。有的出版单位每年会举办编校质量大赛,或者定期举办优秀审读意见评选活动以及优秀编辑评选活动,在比赛和评选中引导编辑关注内容导向把关问题,增强编辑对“三审三校”制度的再认识,强化责任意识,提升编校人员的把关能力。

(三)把编辑把关能力纳入编辑评价体系

编辑对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的把关关系到出版单位的质量工程和社会声誉,把关人的培养应该作为出版单位人才培养的核心。编辑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只有把编辑的把关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编辑在具体的出版活动中才能绷紧内容把关的弦,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因此,把编辑在出版实践中的把关能力作为考核评价指标,既是出版工作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又是新形势下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编辑把关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自身的主动学习

(一)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中提升把关能力

编辑要通过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和导向意识,并将其内化于心,切实指导具体的编辑工作。

(二)在各种业务培训中提升把关能力

编辑应把握好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出版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及社会上行业机构举办的编辑业务培训等社内社外、线下线上各种业务培训机会,提升把关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编辑可以充分利用手机App、有声读物、网络视频等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学习,抓住各种机会主动提升把关能力[3]。

(三)在项目、课题研究中提升把关能力

在出版工作中,编辑可以有意识地收集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以编辑出版工作中遇见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编辑实践中的策划案例、编校案例,成功的或失败的,都是很好的研究样本。编辑可以主动申报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政治素养,进而提高对书稿内容的把关能力。近几年,主题出版、“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选题逐渐增多,编辑在策划、参与这些选题中也能培养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四)在编辑工作点滴实践中提升把关能力

编辑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把书稿中遇见的典型问题有意识地记录下来,在点滴中积累经验。尤其是新编辑,对复审、终审发现而自己未发现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等问题要认真记录下来,经常翻看以强化内容把关意识。编辑还要经常与同行和同事交流学习,在交流讨论中提高把关能力。同时,编辑要善于利用导向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总结,增强深入剖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把关能力。

四、结语

在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宣传思想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出版工作的题中之义。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出版人才的特殊性,新闻出版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要有政治素质过硬的编辑人才。编辑在实际出版工作中只有不断提高内容把关能力,才能做好图书质量的把关人,出版单位才能担负起思想传播、文化传承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9-27)[2021-10-12].http://www.cac.gov.cn/2017-09/29/c_1121741583.htm.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于建航.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与把关力的提升[J].中国编辑,2019(07):49-50,65.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