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探究

2022-01-21黄仕珍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民族文化第二课堂

摘 要: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为更好的响应国家所提出的现代教育思想,为国家输送人才,高职院校方面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以适当的调整,拓宽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开放性,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有效拓展。在第二课堂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助于学生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也有助于其自身道德品质及修养的逐渐形成。文章将立足于对高职院校如何利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 第二课堂 民族文化 思政育人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职业院校及教育工作者注重转移教学目标,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教育工作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职教育工作中,渗透民族文化,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是促使学生文化自信提高的直接手段,是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载体的重要战略。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将其引入到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中,有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 运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的功能及特征

站在育人功能角度来看,实施民族文化育人,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所接触的是教材中所不包含的信息,极大程度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身的认知及储备。而认知储备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大养分;能够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发展,孕育多种不同形式的民族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其背后蕴藏着极为浓厚的德育要素,可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范围内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能够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进一步发展,以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操。

站在育人特征角度来看,开展民族文化育人工作开设第二课堂,具备较强的时代性、政治性、陶冶性及传承性。由于民族文化的地域性比较明显,所以其整体特征还包括民族性及多样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第二课堂育人价值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运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的机制设置

完善的育人机制是保证第二课堂民族文化育人价值展现的重要条件。打造完整的育人机制、育人制度,对第二课堂的开展体系以及开展路径加以合理创设,十分重要。在构建民族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两大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区域民族文化为基础,对校园文化的育人机制加以适当的构建以及完善,能够立足于学校视角,进一步创设合适的第二课堂教育目标,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奠定基础,促使民族文化与校园发展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工作者需加强育人机制的激励性,打造以民族文化为主的第二课堂激励育人体系。通过这一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接触民族文化,体会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的激励中,产生更强的兴趣,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民族文化输出,养成民族文化认同感。

4 运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的路径构建

首先,学校方面需要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文化育人的大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对民族文化传承给予重视,善于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与融合。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彼此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碰撞。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协调好民族文化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彼此能够和谐共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重点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精神文化。如學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校园环境中,均渗透与民族文化有关的信息,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氛围里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的第二课堂,有效强化自身的民族素养与思政素养,发挥民族文化育人价值。

其次,对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第二课堂并不同于第一课堂,学生不必局限于教室中,教师也不必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实施教育评价时,更不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总的来说,相比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多元性与开放性。职业院校可以基于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校园活动、选修传统技艺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真实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格境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每一个民族背后都会有独特的发展特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学校方面可基于民族文化的这一特点,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艺术节、民族体育、民族舞蹈大赛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以直观参与的方式,更好的体会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促使学生养成民族统一民族团结的发展思想,以此既能够强化第二课堂民族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展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再次,善于从第二课堂探寻民族文化与教授专业知识的衔接点。在各类活动的组织中,要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梳理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全面的促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高职生思想意识的有机融合。以儒家思想的融入为例,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重要结晶,不论在哪个时期都要进行弘扬。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儒家伦理思想第二课堂开展分享会等活动,将这一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民族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得以充分发挥。其中,“仁爱”是个体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积极推崇的道德境界,其和现在人们积极倡导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极为相似。对此,在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中,可以将仁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做到对其丰富精神内涵的进一步领悟。“义”指的就是道义,在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中,可以将义和利联系起来,引导更多学生真正懂得重义轻利、仗义疏财等内涵。除此之外,还有儒家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其不仅在古代的人际关系规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到现在,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维护的关键。在高职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中,也可以将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激活高职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引导其始终坚持真诚待人、崇尚科学、积极进取。

最后,通过网络媒介平台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媒介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重要路径。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上,网络的吸引力、影响力普遍都要高于课堂教育和教师的引导。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平台来加强第二课堂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的应用研究。具体来讲,就是进一步优化校园网建设,为学生营造出更健康的网络环境,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引领,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比如,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可以在学校资源板块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民族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当中,通过增加师生的线上观影讨论,了解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况,并讨论出更新颖的第二课堂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促使大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了解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提升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兴趣板块的开设来充实第二课堂,将学生自身感兴趣的部分激发出来,然后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角度来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全面、深入的讨论。这样在拓展认知视野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在第二课堂进行独立思考,为其正确价值观塑造带来积极影响。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在哪一课堂,仅通过单纯的理论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要尽可能的联系实际,为大家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以此来丰富体验。如,在线上讨论中,若发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鼓励学生在线下组建调查小组,通过寻访老物件、参观访问,或是下乡助教等诸多形式来对从传统文化层面来拓展思想教育的手段,让大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从不同层面去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精神。同时,在了解多民族文化过程中,也能够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作出全面把握,也能够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发、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消除以往存在的一些偏见,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能够为多民族的和谐相处、共同繁荣贡献一份力量。这些若不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认识,仅通过课堂上单纯的理论引导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

5 运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的评价体系

打造完善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是推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教育价值的重要举措。教师只有能够了解现阶段的育人效果以及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察觉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加以针对化的优化以及调整,促进整体育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立足于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分析来看,教师需落实以下三大原则。

第一,要保证所开设的第二课堂能够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虽然,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与民族文化的巧妙融合具备较强的思政价值,但其与社会发展之间也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孵化基地,而人才与国家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息息相关。强化高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识与思政素养,自然也会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分析所设立的第二课堂整体结构是否有助于国家经济及当地地区经济的积极发展。

第二,要保证所创设的评价指标满足于行业及相关企业对于人才思想素质所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会更高程度的关注学生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就业是其实要关注的一大问题。在现代社会很多高职生在就业方面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而导致学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大多包括以下几点。一方面,当前社会中很多行业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还会持有一定的错误认识,认为这一领域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并且个人素质偏低,但其实不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体系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创新调整。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教师也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素质,侧重于转化学生的态度及认知。相较于以往高职生来说,当代高职生的素质能力与综合品质会更强。带领学生开展包含民族文化思政育人因素的第二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形成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适当的考虑到相关行业企业对于人才所设定的要求,分析最终形成的教育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结构及教育手段。

第三,教师应侧重于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高职阶段的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并向成熟期的转变。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能力认知与基础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构建育人效果评价指标时,教师需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究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第二课堂是否能够贴合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1]。

第四,教师需要合理的构建评价导向,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育人效果。在选择评价导向时,教师需要贯彻德才兼备的教学思想,既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行为修养[2]。高职院校开设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而融入了民族文化之后,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内涵能得以更加丰富[3]。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瑰宝,而这些文化瑰宝背后蕴含的是中华传统的智慧。带领学生对这些文化进行了解,既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塑造学生的品德及情操。第二课堂的实践价值与民族文化的修养价值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合[4]。两者的融合所凝聚的教育原则便是德才兼备。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德才发展,以此检验第二课堂下民族文化的育人价值与育人效果。

最后,教师需要基于民族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设立合适的育人成效指标。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4点内容。

第一,教师应通过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在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中,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是核心体现,能够立足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植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精神思想及素养形成直接影响。因此在高职第二课堂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渗透民族文化的方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导向,对学生形成积极引导,使之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5]。

第二,教师应通过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第二课堂,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四个自信,分别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高职第二课堂中的民族文化思政育人模式能极大程度贴合于其中的文化自信,但对于其他三大自信也能够形成一定的积极化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第二课堂发挥民族文化思政育人功能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观学习、主观传播以及主观创新,正确解读民族文化内涵及价值,能够增强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为自身自信意识的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第三,教师应通过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高职生而言,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素质以及专业水平是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在高职院校毕业后,学生会直接进入到社会,开启自己的下一段人生。而不论学生所处何种专业,选择哪一职业,都应该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节约意识、合作意识,能够严于律己,能够谦让宽容。中国是一个讲礼仪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我国对于文化礼仪都有较为严格的教育要求。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融入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在了解先人智慧与先人道德的基本上,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完备的职业素养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四,教师应通过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第二课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并提高个人行为品格,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行为意识以及健康的身心素养迎接自己的未来。

综合来说,高职院校在开设以民族文化为主的第二课堂时,需要以本章节所提及的三大原则、一大导向、四大指标为核心,进一步构建并完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借此及时审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优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以及民族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设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立足于现代教育思想,正确看待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并能够将其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充分体现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功能。并且,在实施第二课堂时,教师需基于民族文化思政教育模式,设置合适的教学机制,构建合理的教学路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促进课堂活动的稳步开展,做好育人铺垫,促进文化的长远传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民族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2020SZ109)的研究成果;2020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战‘疫后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A0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秦世新.新时期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研究[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8(3).

[2] 唐鹏,谢清,唐咏春.浅析推进高职学院传统文化育人工作方法[J]. 商情,2019,000(012):66.

[3] 覃秋燕.“三全育人”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思路——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10):84-86.

[4] 周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究[J]. 科技视界,2019,No.271(13):145-147.

[5] 徐扬.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析[J].商情, 2014(44期):278-278.

作者簡介:

黄仕珍:(1982—),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民族文化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