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2022-01-17王科刘月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学习习惯小学数学

王科 刘月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初始阶段,也是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耐心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习惯是指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而适应生活的行为方式。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在学习方面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能够专心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喜欢,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从而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小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1.认真听讲的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相对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教师喊道学生的名字或提出问题后,学生常常会不知所措,當教师问道“刚刚在想什么、做什么”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回答道:“在搞小动作、胡思乱想、看窗外”等。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够明确,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听讲的注意力不集中。

2.思考和质疑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充满思维乐趣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不够积极,思维不够活跃,很少提出质疑。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体意识不强,通常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很少会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掌握质疑的方法。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后,通常会问学生“有没有疑问、听懂了没有”之类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通常是“听懂了、没问题”,不清楚应该从哪些角度思考问题、质疑问题。

3.认真审题、观察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常常会在审题环节出现较大问题,导致整道数学题目出现错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观察题目不仔细,会不经意间给题目添字、漏字甚至看错字;部分学生在审题和运算的过程中会漏掉数字、运算符号、看错小数点的位置或漏掉小数点;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很少会再次检查一遍题目和答案,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在计算后及时进行验算。

4.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并不理想。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各不相同。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思考,善于倾听,回答问题比较踊跃;中等生能够完成基本的活动任务,但思维不够活跃;学困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参与交流互动,自主性较低。

二、课堂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三、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1.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各部分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稍不注意,就会遗漏重要的知识内容,形成知识漏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1]例如,在教学“测量”这一课时,教师从生活出发,组织学生估测并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毫米的概念。学生先根据教师的提示,猜测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交流不同的看法和对比的参照物;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测量实际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2.养成勤于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应当会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和内容产生或大或小的疑问,只是学生不知道应当从哪些角度思考,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质疑的习惯。[2]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你说我猜的游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先后猜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但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描述和猜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质疑,如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四个角是不是直角,有没有直角?两条对边是否平行且相等?台上负责描述的学生根据台下学生的问题,详细的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完善描述的信息,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处、方法规律的结论处、重难点的理解方面”进行质疑。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观察的好习惯

无论是哪一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巩固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观察的好习惯,减少学生因审题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要整体把握题目的含义,逐词逐字分词题目,从而养成认真审题、观察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一课时,由于小数除法的题目中,常常会出现多组小数,学生容易看错小数点的位置,或在计算中漏掉小数点,出现错误,因此,在审题、观察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题目中的题干和小数,通过验算的形式减少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的活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3]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小明重多少克”的问题。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适量关系,并与小组学生积极讨论,如组员1:儿童的体重×=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组员2:28÷=35。组员3:设一个未知数x,=28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合理制定学习习惯养成计划,优化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善于观察、合作学习的习惯;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完善习惯养成策略,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凌燕.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8):84-85.

[2]焦果成.养成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3):68.

[3]刘春燕.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探究[J].智力.2020(29):9-10.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学习习惯小学数学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