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赏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2022-01-17何纯渊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初中

何纯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性强,而影视资源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将其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电影赏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科学选择和有效利用,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做粗浅的介绍。

关键词:电影赏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合格公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包括知识内容的传递、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凸显了对法律知识的重视,也提升了教材的整体难度和高度。教学方法上,要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内容、社会的热点有效连接,在新课改背景下,笔者最近几年将影视作品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电影赏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价值分析

(一)电影赏析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师多采用讲述法,但部分知识点专业性较强,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情感受到压抑,辨析和鉴赏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造成“教者昏昏终日,学者昭昭无期”的局面。

而影视资源画面立体生动,场景引人入胜,利用这种优势,不仅能给学生认知感性素材,而且能使深奥道理条理化,复杂内容浅显化。更为可贵的是经典的影视资源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和高尚思想,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认知观,正如伊壁鸠鲁所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影视资源的引入,让课堂不再沉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快乐。

(二)电影赏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历年苏州中考考点“青少年的优秀品质”,是主观题中的基础分,但仍有学生几乎一分不得,面对现状,一次笔者播放了剪辑好的约6分钟的《飞屋环游记》,主人公和爷爷通过努力、创新、毅力,把老屋搬到梦想中的彩虹瀑布边,实现了对奶奶生前的承诺。影片放映结束,笔者没有一句说教,孩子们眼中已充满神采,脱口而出“磨砺坚强意志”、“树立崇高理想”、“保持乐观心态”、“勇于战胜挫折”、“在实践中学习”等优秀品质。而向来上课没精打采的“他们”,也伸长了求知的脖子。多次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影视作品,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激发学习欲望,当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内驱力释放,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电影赏析能够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与学是一个人性化的有机互动过程,脱离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双方基于理解、包容而展开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是动态生成的双向联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良好的情绪,所以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学效果总是比较优异。但亦师亦友的关系又岂是简单就能建立的呢?笔者认为有共同语言,有语言沟通便是一个良好开端。不少学生表示喜欢我的道法课,我窃喜这多半是电影赏析的“功劳”,因为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有时课后学生还会和我继续谈论,电影赏析拉近了彼此关系,使“亦师亦友”不再是空话。

二、电影赏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一)精心挑选、适合教学

案例:《厉害了我的国》

在复习九上四个单元,和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时,笔者播放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剪辑片段,射电望远镜、“蓝鲸2号”、中国蓝光伏等,完美演绎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

1.明确教学目标

电影赏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宗旨是服务于教学,所以首先要研究教材,明确电影赏析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寻找知识点间联系。该案例中,不仅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身临其境地感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取得的成就,认识到青年一代要高扬民族精神、中国精神,同時让学生根据视频联系考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四个单元的内容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2.兼顾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任务。因此教师在选择赏析片段时,既要考虑其对知识目标的作用,也要考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该案例通过大规模航拍镜头,展示强国风采,传递中国力量,赋予学生情感上的奋进,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裁剪适度、把握时间

案例:《当幸福来敲门》

在教授“多彩的职业”时,笔者采用了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首先约30秒向学生介绍一位单亲爸爸从落魄业务员,渴望成为股市交易员的背景,再通过剪辑好的赏析片段,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发展,给人们的职业选择带来更多机会,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主人公在数字和记忆方面的天赋,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感悟职业选择时要考虑兴趣爱好,把握个性特长,结合能力和经验,以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实干和敬业精神。

1.珍惜课堂时间

一节课40分钟,若赏析时间太短,学生难以理解;时间太长,则影响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其加以简单介绍,交代赏析片段的前因后果,如上述案例中笔者在伊始简单介绍了单亲爸爸的生活艰辛,但又对生活充满憧憬的背景。同时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裁剪,必要时倍速播放。

2.提高编辑技巧

当今社会,一体机、希沃白板、钉钉直播、微课等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如运用格式工厂、Adobe Premiere等软件对视频进行分割和拼接,对视频格式和分辨率进行转换,为视频文件添加字幕等,这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体现。

(三)翻转课堂、激发潜能

案例:《舞动人生》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电影赏析,提供了翻轉课堂、学生上台的媒介,可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舞台经验,增强自信心,实现教学与艺术的结合。在引导学生实现理想中笔者运用了《舞动人生》,让学生领悟“也许我当时因为要实现梦想只有一条途径,可如果我选择了一条路,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放弃其他的方式。”

1. 紧密联系生活

教师要牢记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构建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因此在播放影视片段后,可采取感悟电影、小组讨论、链接书本、续写故事、我来点评、小小辩论等活动形式,在该案例中我首先让学生谈观后感,续写我是主人公会如何,借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从小到大理想是否发生过变化,再让学生谈困惑,以及实现理想的艰难,接着让身边的同学以第三者的角色分析。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生活,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2. 发展学生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高的规范就是自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运用电影赏析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成长和进步,认可闪光点,激发潜能,发展初中生的核心素养。电影赏析的最大优势在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在该案例中我构建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想参与的课堂氛围,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内向的学生,同时关注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

(四)古今中外、取其精华

电影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课信息,当代学生,接触多,见识广,所以电影赏析的取材范围应古今中外,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鉴赏力。

“古”,奥斯卡经典电影,一直是我们认可的精神食粮;“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符合国人审美理解,简洁易懂省时;“外”,当今世界已融为一个整体,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总之,不论时间和空间,不论语言和国度,能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课堂的电影片段都是合适的,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重视延续、以心育人

教师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改变、塑造、训练学生,而是尊重、爱护、信任、赏识每个学生,为他们建立心灵的家园,让他们看到生命的光明、生活的希望。

不同于简单的说教,电影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运用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对触动其心灵的情感也是最深的,它的短期价值是服务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讲授,而它的长久价值在于教师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在选择赏析片段时,要兼顾其背后深远的育人价值,这也是我们在多年之后更愿意看到的教育的美好。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而电影赏析丰富了教育情境,笔者认为无疑兼顾了两类,使“教育”追随“美好”。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2009

[2].邓会敏.用微电影演好思政课育人大戏.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8)

[3].陈强,李见新.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河南教育,2018(12)

[4].张百顺.论教师在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中的主体作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9,(0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初中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教学实效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态势
也谈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