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2022-01-06韩文静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韩文静

摘要:大班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大班幼儿的可塑性极强。作为人生教育起点的幼儿教育,一定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茁壮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确定下来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会出现的行为方式。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社会习惯和学习习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让大班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

第一,自主性低,依赖父母与教师监督。经过小班和中班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大班幼儿基本上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他们也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等,能够自主进食,自己穿简单的衣服,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端坐在教室里听讲。但是很多时候,这些习惯都是需要父母和教师监督下才能完成的。比如,如果父母、老师不要求他们做家务,幼儿很少主动做家务,替家长分担。又如,很多隔代教育的幼儿,依然习惯爷爷奶奶给穿衣服甚至喂饭、提醒喝水等。再如,很多幼儿刷牙都需要家长不断催促和提醒。而且,很多大班幼儿都会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晚睡、挑食、争抢玩具、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如果没有父母、教师的监督和提醒,他们很难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第二,持续性弱,无法坚持良好的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时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断的强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本无法坚持下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却非常容易在不经意间养成。比如说脏话、啃手、挑食等,而一些幼儿很容易被其他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幼儿影响,也养成这些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引导。

二、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日常行为规范上

第一,制订明确的行为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明确和制订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及规则很重要。小学阶段的规则更加详细,更加严格,因此,必须要为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制订明确的行为规则,通过规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在制订规则的过程中,不能仅由教师来制订,这样会导致幼儿缺乏主人翁意识,产生被强制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同来制订规则,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进行投票,总之,要汇总全体幼儿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一来,幼儿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规则的认同,他们会很自觉地遵守规则。

第二,为幼儿创设隐性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老师的监督、父母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也可以通过隐性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走廊、教室的墙面、地板等地方,都可以张贴一些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海报、提示语。比如,为了防止幼儿随地丢垃圾,幼儿园的垃圾桶可以张贴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形状的标识,幼儿可以通过不同的标识来了解这个垃圾桶是储存哪种类型的垃圾,从而使幼儿形成垃圾分类、垃圾入桶的好习惯。当然,这类的案例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的隐性环境有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幼儿多创设一些隐性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二)学习习惯上

第一,在布置活动室的环境时,可以以图片的方式提供直观、正确的学习习惯范例培育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环境中的墙面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如为了让大班幼儿了解上小学后的生活,教师可以在照片墙上张贴小学的作息时间、整理书包的顺序、整齐的书包图片等,从而提高幼儿对小学学习的关注度,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言行对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再者,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里的行为习惯“小老师”,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增强幼儿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第三,正面激励。激励幼儿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对表现得好的幼儿做出语言和动作上的肯定;其次,教师可以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具体做法为设立奖励墙,用小印章记录幼儿每天的表现,在每个月底进行总结评比,并发放奖状和小奖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想说、敢说,并且勇于表现自己。

第四,养成幼儿多动脑、爱思考的习惯。幼儿如果对互动环节不感兴趣,就不会积极思考。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说明幼儿在专心听讲,也会非常积极地思考了。有所疑才会有所问,有所问才会有所发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和引导,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第五,家园共育。除了幼儿园以外,家庭教育同样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起“家园结合”教学模式,与幼儿家长形成合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首先,从幼儿教师的角度的出发,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成长需求以每周或者每月为单位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极具可行性的《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再将其发送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延续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确保行为习惯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力争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化。其次,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家长要意识到自身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家园结合”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针对某些不符合规范之處进行监督管理和早期干预,从根本上减少错误习惯的形成机率。家园结合的方式培养幼儿正确行为习惯,主要在卫生习惯的培养上,幼儿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降低患病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点一滴的培养,一日一日的坚持。因此,在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芹.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19(09).

[2]张宝冬.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分析[J].儿童与健康.2018(Z2).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