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2022-01-06钟美莲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钟美莲

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学科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初中地理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引入生活化教育模式使地理知识学习变得容易很多,最重要的是初中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理是中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后,核心素养教学就成为各科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使教学向外拓展和延伸,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行生活化教学。那么,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构建生活化初中地理课堂的必要性

作为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教师,深知照本宣科学习地理知识的枯燥,尤其是自然地理,初次接触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因此难免有不少中学生排斥学习地理课程。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引入课堂,用简单易懂的例子循序渐进地融入地理知识,再通过地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题可说,有问题可思,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这在无形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高效策略

(一)更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念,高度重视生活化教学

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旨在渗透基本的地理现象、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为后续的地理教学奠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学习,导致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缺乏实用性,为引入生活化教学创设了条件,经过实践调研发现,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和初中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广泛的学科需要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感受丰富地理课堂内容,融入趣味性的生活素材,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理念、加强调研,根据地理课堂内容进行综合设计,把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真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初中地理“中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进行详细的教学,通过对地图中的省份信息、海岸线、领土范围以及我国所在的经纬度进行详细解读,真正激发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深刻了解我国的地理面貌、国土领域和气候类型,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提高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开发各种生活资源,应用生活化素材来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会使地理课变得枯燥无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拓宽视野,将地理教学置于生活这个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开发、整合教学资源,机动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借助生活化素材促使枯燥无趣的教学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作用,促使学生爱上学习。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导入:气温不仅会随着季节变化,日常也是有变化的。就像今天早上有风,我看到大家都穿上了厚衣服。但是中午太阳正好,气温升高,大家都将外套脱了。那么,气温的日常变化,跟什么有关系呢?大家想知道吗?这样结合生活现象来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2008年中国雪灾”的图片、视频来教学,借助视频讲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让学生讨论近些年气候出现异常的原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品质。

(三)设计课堂训练生活化,强化学生知识记忆

通常情况下,为了让生活化课堂训练有实效性,我会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难度,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训练过程中获得进步与提高。例如在“中国的民族”这节知识的课堂训练中,我为学生设计了答题竞赛游戏,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我选择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尽量控制好各小组能力的均衡,以确保竞赛游戏的公平性。在答题过程中,我会运用信息技术随机呈现出某一个民族的要素,如特色美食、特色头饰、特色乐器或者特色节日等,各小组需要举手进行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在此种训练模式下,学生不仅获得了愉悦的训练感受,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对我国民族及其文化内容的知识,这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重要助力。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各小组随机抽签选择民族,在课后搜集该民族的资料,等到下节课时向全班同学介绍该民族,由此做到让学生进入生活中探究地理知识,在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四)课后作业紧密联系生活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要求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来源于生活,要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询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绘制出对应的天气符号,并为未来一周自己的出行做好合理安排,从而思考天气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样的课后作业既贴近生活,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以提升地理教学效果。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借助生活化的素材、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和课外实践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认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全面成长、健康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俊.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12):63.

[2]张金龙.初中地理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园,2017(35):129.

[3]李美玲.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浅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6(08):63.

[4]夏小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5(09):64.

[5]郑积慧.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09):133-134.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