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一政史课堂中融入弟子规的实践研究

2022-01-06李丽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教育

李丽

摘要:随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不断深化,政史学科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激活课堂,精选《弟子规》中的德育思想融入政史课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和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积极向上的生活。也为人文学科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提出尝试性建议,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教育资源和新途径。

关键词:初一学生 弟子规 政史课堂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学阶段是品德养成、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型,所以在中学阶段学习《弟子规》具有重要意义。《弟子规》是中小学生道德品行教育的经典教材,它蕴含丰富的德育理论和规则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仍然值得学习和继承。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他是这样评价《弟子规》的:“本书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学习并践行《弟子规》就是培养人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比起分数和技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良行为,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另外,近年来随着昆明市中考改革的全面推进,政史学科权重有所下降,导致政史学科得不到学生、家长和学校应有的重视。因此,学生对学习政史学科的主动性大幅降低,甚至产生偏科、厌学等现象,这些不利因素对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带来许多阻碍,对政史学科教师提出新挑战。

一、《弟子规》的德育思想融入初一政史课堂的策略

(一)弟子规融入政史课教学的原则

把《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和方法揉进中学政史教材各章节知识体系中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辩证分析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其中的积极思想来指导学习和生活,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意识不偏离。

(二)弟子规融入政史课堂的方法

《弟子规》作为一部行为规范类型的启智教育经典,传递了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的教育智慧。在对《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进行分析后,主要以专题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1.开展亲情教育,培养家庭责任意识——首孝弟

《弟子规》的思想核心是重视家庭美德、伦理亲情。教师把优秀德育思想融入政史课的德育教育课堂中,有利于中学生重视人伦孝道、手足之情,增强责任意识、感恩意识。“首孝弟”内容与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教学相结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尧舜禹因上孝下贤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故事,以此为纽带,开展历史课和道法课中的孝道教育。在母亲节开展亲情帮教活动,通过为父母洗脚、捶背等行为,让他们感受人间美好的人伦之乐,体验父母恩情和感悟孝悌思想。

2.养成良好习惯和诚信品质,为做人打好基础——谨与信

“谨与信”从衣食住行用方面提出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节要求,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享受学习和生活。“谨”与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做更好的自己、第二课享受学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中汉文帝与汉景帝严于律己、谨慎简朴、励精图治的事迹相结合。在政史课堂中,通过朗诵“谨”内容,分享人物事迹和经典故事,让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坚定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信念。“信”与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诚实守信的内容相结合,与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商鞅徙木立信并成功推行变法”的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诵读“信”内容,从总体上感知对青少年的要求,然后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展示《弟子规》中所蕴含的我国古代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经典案例,以使学生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教育功效。

3.倡导休戚与共的人文情怀——泛爱众与亲仁

“泛爱众”要求要有博爱的胸怀,希望教会孩子懂得尊重、感恩,拒绝冷漠,坚持善良品格作为做人之原则。道法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味情感的韵味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好情感并向外传递,逐渐培养博爱的情怀。“亲仁”要求与有仁德的人亲近并向其学习,自己的德行也会逐渐得到提升。“亲仁”与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的内容相结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要学习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早已将“仁”的思想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最深处。在教学中,课前预习“亲仁”部分,课上让学生畅谈对“亲仁”的感悟,引经据典讲故事,学生分享感悟。

4.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不仅在政史课堂上全面深入学习《弟子规》的重要内容,还把学习领域拓展到课堂之外,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班级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和亲情帮教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让学生在诵读和践行中深刻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二、實践研究获得的启示及意义

1.教书育人,坚定立德树人的理念

《弟子规》作为行为规范和品行教育的好教材,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规矩、涵养品格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做好垂范,做到知行合一,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拓宽教育教学思路,发挥教育的合力

课内教育仅仅是开展文化教育的一个方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不断拓展新的教育思路,多领域多方面地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家庭与学校合力的教育作用,为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探索新途径。

3.用心学习,提升教育修养

老师首先在明确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对《弟子规》和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做挖掘,引导学生在客观的历史事件和个人生活经历中思考,这个过程也是老师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跨学科合作的经历可以为其他具有相似功能学科开展联合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任何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是一成不变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创新中要不断反思,“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勤于思考、方能更远”,这样,我们可以收获源源不断的成长喜悦和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段娟:《弟子规与初中生的德行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23.

[3]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袁倩:从养成教育视角谈《弟子规》的意义、作用及局限[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5月11日

猜你喜欢

弟子规德育教育
弟子规·泛爱众(一)
弟子规·谨而信(十三)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