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洪灾后恢复措施

2021-12-29徐源畅

南方农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洪灾田地田间

徐源畅

(信阳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河南信阳 464000)

洪灾对我国农业产业有着极大的影响,不仅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而且对我国农业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进一步降低洪灾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灾后恢复措施。因此,探讨农作物洪灾后的恢复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洪灾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1.1 受灾面积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洪涝灾害风险不断加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近60 年时间里,我国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6%,而农作物最大受灾年份,其受灾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4%,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近60 年来,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农作物的成灾面积在科学预防和处理措施下,虽然正在不断下降,但是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

1.2 农业经济

洪水灾害对于农业产业有着极大的影响,会造成各种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大幅减产,而由此引发农业经济水平降低,也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国受灾地区都会在洪灾之后,对粮食减产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此评价洪水灾害影响。相关统计管理部门数据显示,2006 年以来,我国每年由于洪涝灾害而造成的粮食减产平均高达1 869 万吨,约为我国全年产量的3.5%,每年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在700 亿元以上,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1]。

2 常见农作物洪灾后恢复措施

2.1 玉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发生洪灾之后,玉米作物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

1)开沟排涝。洪涝灾害会给玉米田地造成极大影响,使得田间大量积水。对此,需根据玉米田地的实际情况,在地势较低的位置挖掘沟渠,使积水能自动排出。对于不能通过自然引流方式进行排水的玉米田地,需使用机械抽水机抽水。此外,为避免由于排水造成的土壤板结,还需配合浅耕翻地措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使地表水下渗,达到排水的目的。

2)扶正植株。在完成田间排水后,需进行田间查看,对于还有补救希望的田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通过人工方式将田间倒伏玉米植株扶正,并在植株根部进行培土,将损伤相对较为严重的叶片进行摘除处理。为避免玉米遭受病虫害、细菌等侵袭,应尽可能避免机械损伤,并对玉米叶片表面泥沙等进行清理,确保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浅耕松土。对于已经排出积水的田地,需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浅耕松土,增加田地通透性,排出土壤中的多余水分。应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浅耕,帮助水分蒸发,改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在实际进行浅耕过程中,需轻翻细作,避免对根系造成损伤。并在土壤水分有所降低,达到玉米生长发育需求之后,进行破垈整地。

4)追肥管理。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玉米,通常会呈现出发育缓慢,叶片发黄等情况,对此需及时追施氮肥,促进玉米生长。通常情况下,可增施尿素150~300 kg/hm2,若在灾害之前,已经施加过化肥,则可补施尿素75~150 kg/hm2。

5)病虫害防治。洪涝灾害后,是病虫害暴发的高发期,常见的玉米病害包括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对于不同病症需有针对性地采用治疗措施,为保障治疗的质量和效果,降低药物影响,可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同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6)及时改种。对于受灾较为严重,无法进行补救的玉米田地,则需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改种,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

2.2 水稻

对于积水的秧田而言,其主要处理和恢复措施与玉米田相似,需要先进行挖沟排水,然后扶正倒伏植株,并对对植株叶片表面进行冲洗,清理掉泥沙等其他杂物,防止对植株造成二次损伤。然后再结合水稻实际生长发育需求,进行追肥,通过施加叶面肥的方式,促进植株生长,并做好相应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被水淹没的秧田,则应直接进行改种,可改种部分生长发育周期相对较短的作物,如大豆、油麦菜、生菜等。在改种过程中,需先将田间积水排净,然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晾晒后再进行整平处理,最后进行播种[2]。

2.3 马铃薯

在发生洪灾之后,马铃薯作物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田间排水。马铃薯怕涝害,因此在洪灾发生后,需以最快的速度排干田间积水。常用的排水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引流及机械抽水2 种,即通过挖掘沟渠进行引流排水,或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抽水。此外,对于部分浅种地区,在完成排涝工作后,还需进行沟壑填补,避免根茎暴露。

2)科学田间管理。对于马铃薯灾后恢复而言,其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植株整理、田间除草及追肥3个方面。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后期,其植株体型相对较大,在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倒伏情况,需在田间排水后,及时进行植株扶正、支撑绑扎等处理,同时将植株表面淤泥杂物等处理干净。在完成植株整理后,还需进行中耕除草。田间排水后,极易出现地表板结情况,土壤的通透性相对较差,因此需结合土壤实际情况,进行中耕,同时清除田间杂草。

3)做好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植株易发生倒伏情况,而植株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泥土里,会导致马铃薯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降低其自身抗病能力,因此极易发生早疫病、蚜虫等病虫害。对此,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于疫病可使用多菌灵等制成喷雾进行防治,对于蚜虫则需使用抗蚜威喷雾。

2.4 瓜果、蔬菜

瓜果、蔬菜是极易受灾的农作物品种,对于受洪灾影响相对较为严重的田地,需及时改种;受灾较轻的区域,则可通过排水、翻耕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补救。对于部分不耐涝渍的作物,如黄瓜、茄子等,则需及时进行采收销售。

2.5 中药材

中药材通常种植在山地,因此积水相对较少,但也正因如此,当发生洪涝灾害时,种植区经常会出现渠沟,易导致植株根系暴露。若灾后天气长期晴朗,那么就会导致植株根系缺水,甚至死亡。因此,洪灾后,需先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洪水进入田间的入口,并做好相应疏导工作,然后将因洪水冲刷而形成的沟渠进行填埋处理,掩盖植株根系。同时做好相应追肥、中耕及病虫害工作,基于中药材自身生长发育需求,其追施的肥料主要为以磷、硼肥为主的叶面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中药材病虫害主要包括炭疽病、疫病等,因此其防治药物应以杀菌剂及抗病毒药剂为主。为降低洪灾损失,对于受灾严重区域还需及时进行补种,若时间不充足,则可改种其他作物,以此减少损失[3]。

3 农作物灾后恢复措施

无论是何种农作物,在受到洪灾后,洪涝浸泡的时间越长,其受到的影响也就越严重,因此,在实际进行灾后恢复处理过程中,均可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进行排水,降低灾害影响,常用的排水措施为挖沟引流和机械抽水2 种[4]。2)合理判断受灾田地实际情况,若受灾较为严重,则需尽快改种其他早生、速生作物,降低损失;若受灾情况相对较轻,则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田间管理,将植株扶正,并清理掉叶片表面的淤泥和杂物等。此外,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地处理,提高土壤通透性,并对裸露根系进行培土,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生长。3)洪涝灾害发生后,为帮助植物恢复生机,还需要进行追肥处理,主要施加速效氮肥及叶面肥等,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植株进行光合作用。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灾害发生之后,植株抵抗力大幅下降,极易发生病虫害,因此需结合作物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5]。

4 结语

洪灾后,为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减少农业损失,需及时进行田间排水,并结合实际情况补种相应作物,同时增施化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并采取相应排涝去渍措施。相信随着对洪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和补救措施的深入研究探讨,我国农作物受灾损失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洪灾田地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田间地头“惠”果农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找梦
醒醒吧,人类!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