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杞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浅析

2021-12-29张玉生

南方农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木虱根腐病蚜虫

张玉生

(景泰县园林试验示范场,甘肃白银 730400)

枸杞可生吃、泡茶、入药,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现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其作为“十大陇药”之一,与甘肃本土的中药文化也存在极大关联。因此,立足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枸杞种植的常见病害、虫害进行分析,并探索有效的防治路径,无论是对于甘肃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甘肃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枸杞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规律

1.1 枸杞的主要病害及其规律

1.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枸杞种植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该病害发生时,枸杞果实会呈现出明显的黑化特征,故而又名“黑果病”。炭疽病还会对枸杞植株的非果实部位产生影响,如叶、花及嫩枝等。在炭疽病的感染初期,枸杞果实表面可见微小的褐色斑点,并且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变大,最终形成形状不规则且个体较大的深色病斑。其后,果实病变部位会逐渐软化,并因果皮过软而产生塌陷。病斑颜色进一步加深,其边界也将不断扩大,直至果实全部坏死,此时果皮将整体呈现黑色病态。若枸杞生长环境的湿度较大,还可能感染霉菌,并表现为果实表面的浅红色或橘红色孢子团。若感染部位为枸杞植株的枝干或叶片,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褐斑;若感染部位为花部,花瓣及花蕾将逐渐变黑,并对枸杞的结果能力产生极大影响。在发生规律方面,炭疽病多发于5—6 月,若未及时处理,将在7—8 月成规模性暴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再侵染性[1]。

1.1.2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作用于枸杞植株的根部,并导致根茎的腐朽或腐烂。结合种植管理经验来看,不同树龄的枸杞在感染根腐病后,在症状表现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对于生长时间较长的枸杞,其症状主要见于根部。发病初期,根部表皮会因养分流失而逐渐腐化干枯,进而剥落。若病程较长,大龄枸杞基干的维管束还将转为褐色,并降低树木的生命活性;对于生长时间较短的枸杞,根腐病的为害性则更强,其不仅会导致枸杞植株根茎及枝干的表皮层严重受损,呈现褐色或黑褐色的腐烂病变,还可能侵染植株整体,致使枸杞树冠、叶片、枝干等部位枯萎腐化,最终造成病树的死亡。在发病规律方面,根腐病在每年6—8 月均可发生,且7 月、8 月最为严重。

1.1.3 灰斑病

灰斑病也是常见的枸杞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枸杞的叶部及果实,且以叶部最为严重。枸杞感染灰斑病后,特征表现为叶片表面轮廓明显的圆形斑点,斑心部位多呈浅灰色,轮廓部位则为褐色。此外,叶片背光侧的浅黑色霉斑,也是灰斑病的主要表现。若枸杞果实感染灰斑病的致病菌,其表皮也会出现少量的灰白色斑点,易导致果实与结果枝的连接能力降低,引发落果现象。甘肃省在入夏后具有气温高、降雨频繁的特点,进而导致枸杞种植区域的土壤过于湿润,成为灰斑病致病菌的“温床”。所以,枸杞灰斑病在夏季较为常见。基于种植经验分析,若土壤肥力过弱,或枸杞栽种密度过大,也会增加灰斑病的发病率[2]。

1.1.4 白粉病

白粉病也是威胁甘肃省枸杞种植效益的典型病害,其染病症状多见于枸杞植株的叶片部位。当枸杞感染白粉病后,其叶片会出现大量的白色粉状感染物。其后,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深,枸杞叶片的厚度逐渐变小,并由边缘向内部褶皱卷缩,此时叶片的活性与发育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还可见染病叶片干枯甚至脱落。由于叶片是枸杞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一旦叶片染病受损,枸杞的整体长势必然遭到弱化,进而降低开花、结果的效率及数量,使得枸杞种植的实际收益有所下降。在发生规律方面,枸杞白粉病在每年5 月前后最为严重,在此时期种植人员需要着重做好病害的防范、排查与处理。

1.2 枸杞的主要虫害及其规律

1.2.1 蚜虫

蚜虫是甘肃枸杞种植工作的“大敌”,其具有全年发生的特点,且会为害枸杞的花、果、叶、枝等多个部位,对枸杞产量与质量的威胁性极大。在每年的5—7 月,蚜虫的规模最大,活动也最为频繁,严重时蚜虫群或蚜虫排泄物会将枸杞的叶片、果实整体“包裹”起来,直接导致枸杞叶片失去光合作用或枸杞果实腐烂变质。蚜虫集聚在枸杞花部时,花瓣、花蕾的养分将被大量摄取,轻则使花瓣呈现病态卷曲,重则导致花蕾整体脱落,枸杞也由此无法结果。8—9 月,蚜虫的数量通常会有所降低,此时可适当减轻防治力度,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1.2.2 木虱

木虱外形与蝉相似,个体较小,是甘肃枸杞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木虱为害枸杞植株的主要方式为,将口器刺入枸杞叶片、枝干等部位,吸取植株内部的组织液,进而导致植株养分含量大幅降低,直至局部坏死或整树死亡。遭受木虱侵害后,枸杞的结果能力将显著变弱,进而表现出果实的形态异常、体积过小、坏果率高等问题,对枸杞种植效益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木虱对枸杞树液的获取方式为刺吸式,所以树龄较小、表皮较薄的枸杞植株更易受害。结合甘肃地区的现有枸杞种植情况来看,木虱在每年6—10 月活动最为频繁,10 月后成虫进入越冬期,其对枸杞的为害性也随之减弱。木虱粪便多为白色,且成细小粉末状,若在枸杞干部、根部发现有此类昆虫粪便,则代表着相应种植区域已有木虱活动痕迹。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在枸杞种植实践中,土壤、光照、肥水、种植密度等因素都会对枸杞植株的生长状态与抗病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在防治枸杞病虫害时,务必要合理运用农业防治技术,构建科学的种植管理体系。1)要做到施肥得当、定期除草,从而在确保枸杞植株茁壮成长、健康发育的同时,有效限制各类害虫及致病菌的生长空间。同时,在种植初期,还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并尽可能地使深层土壤受到阳光直晒,以此降低土壤中虫卵及越冬成虫的存活率,为害虫数量的减少打下基础。2)要提高枸杞种植土的排水质量,并严格控制灌溉量。这样一来,既能迎合枸杞低抗涝性的生长特点,也能避免致病菌“温床”的形成,达到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3)需要合理控制枸杞的种植密度,以保证枸杞植株的叶片能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照,从而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为枸杞生命力的提升做出保障。4)应采取摘叶、剪枝等技术手段,对枸杞的弱枝、病枝、病叶进行去除,以此保证枸杞内部养分分配的合理性,并避免病害向未染病部位蔓延。此外,在去除枸杞植株的病害部位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降低病害的传播率[3]。

2.2 化学防治技术

现阶段,枸杞病虫害的化学防治仍以农药防治为主。在实践时,相关人员应做到“对症下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频率与用药量,从而在充分遏制病虫害的基础上,规避农残问题[4]。例如,对于枸杞炭疽病、根腐病,可采用大蒜素、芸苔素与高钾肥混合喷雾的方式,大蒜素的浓度以5%为宜;对于枸杞灰斑病,可在种植区域内喷施百菌清溶液,浓度以40%为宜。通常情况下,每10 d 喷洒一次,喷洒2~3 次后即可达到防治效果;对于枸杞白粉病,选择代森锰锌(500倍液)或百菌清(600 倍液)2种可湿性粉剂均可,浓度分别以70%、75%为宜。每10 d喷洒一次,喷洒2~3 次后即可达到防治效果;对于木虱、蚜虫等害虫,可选择敌百虫、吡虫啉、蚜虱绝等杀虫类药物,具体用量应参照相关药物使用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在枸杞果实采收前的7 d内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以免导致枸杞出现药物残留,对其质量产生影响[5]。

2.3 其他防治技术

除农业防治、化学防治2 类传统防治技术外,相关人员还可采取物理、生物防治手段,进一步提高枸杞种植工作的病虫害防治水平。例如,可在种植区域内合理布设黏虫板、诱虫灯,在限制害虫生命活动的同时,实现害虫的集中消杀。再如,可将食蚜蝇、多异瓢虫、啮小蜂等昆虫置于种植区域当中,从而利用其与害虫之间天然的捕食关系,实现害虫数量的有效减少,以此降低枸杞遭受蚜虫、木虱等害虫侵袭的概率,达到相对理想的防治效果[6]。

3 结语

枸杞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染病部位涉及花、果、叶、枝、根等多个部位。若未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将会对枸杞的产量、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防治实践中,要在分析病虫害类型及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防治手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枸杞的染病率,充分保障枸杞的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木虱根腐病蚜虫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蚜虫婆婆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定殖行为的影响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