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传统种植技术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29袁德志

南方农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高粱田间管理苗床

袁德志,陈 怀

(1.茅台学院,贵州遵义 564500;2.遵义市科技局,贵州遵义 563099)

高粱传统种植技术主要包含选地整地及其处理、选种、播种、耕土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种植后要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和病虫害防治经验,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工作,本着产量和质量双丰收的原则,优化病虫害防治方法。基于此重点分析了“高粱+再生高粱”高效高产种植技术,介绍了种植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内容,针对性地提出种植技术应用的创新思路,期望能够为高粱种植行业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1 高粱传统种植技术

1.1 选地整地技术

高粱的适应生长能力强,能够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并且对于土壤环境要求较低,仅需较为疏松且平整的地块即可。高粱生根发芽较快,这对于吸收肥料及水分具有积极作用。在播种方法上选用倒茬轮作法种植,不仅能够保证高粱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肥料,同时可选取与大豆、玉米等共同播种,节约劳动力,提高种植效率[1]。高粱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地的平整度进行精细化把控,并按照“平、细”等土壤整理要求,均匀翻耕,保证翻耕深度要控制在30 cm 左右。

1.2 品种的选择和种子处理

将初选的高粱种子放置在55 ℃温水中浸泡5 min,浸泡后的高粱种子及时放置在阳光下曝晒,并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中一般选用强氯精先稀释处理,然后将高粱种子放在稀释好的强氯精中浸泡,浸泡时长要控制在3 h 以内,浸泡完成后,对高粱种子用清水清洗,可用肉眼观察种子催芽现象[2]。种植技术人员针对种子种植之前的处理过程,能够明显增加高粱产量,提高高粱种植质量和效率。

1.3 选取适宜播种期

高粱种植季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即春种、秋种。春种期一般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高粱种子在早期生长阶段,发育缓慢、气温低,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死亡,因此播种时间要选取温度适宜的季节,切记过早播种。秋种时间一般在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同样为了避免气温不适宜,应尽可能选取早播种,避免低温导致高粱种子发育推迟。

1.4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的作用主要有:1)增加土壤间隙,加强土壤内外气体的交换与流通,对于根系生长具有积极作用;2)限制毛细现象,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散发,保证土壤内部温度的有效调控;3)锁住土壤内水分,尽可能增加土壤蓄水量;4)全面清除杂草和虫害。

2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头季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1 科学选种,壮苗培育

高粱品种的选择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都具有直接关联,品种也直接决定了高粱品种的质量。因此在科学选种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选取适应性最强的品种[3]。在选种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粱产量,还要关注其再生效果,遵循壮苗培育的原则。育苗播种之前要先将种晒2~3 d,使用高巧拌种剂进行拌种,在拌种过程中可适当添加清水。播种的前7 d,施加农家肥12~15 t/hm2,及时翻耕土壤、整平。播种之后要选取细土覆盖,使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保湿作业,覆土之后,使用双膜覆盖,微膜结构紧贴在土壤的表面上,这样能够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

2.1.2 适时播种,择期早播

播种期的选取会直接影响高粱生长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到生长过程中最为适宜的温度,因此适时早播,是保证高粱能在优良生长环境中具有良好长势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高粱播种时间在2 月底至3 月上旬,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差异的影响,早播时间也会发生变化。

2.1.3 苗床判断,综合选择

苗床是高粱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生长营养及养分,同时能够优化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照及水资源的有效供应等。在苗床选取的关键环节中,应注重对整个苗床排水系统的管理,要将苗床的排水灌溉、土地水资源的分配及土壤环境的选取等关键因素全面综合考虑,只有全面满足以上条件才能够为高粱幼苗的高效生长奠定关键基础[4]。例如,苗床要选取背风、向阳的区域,且土壤肥力满足基本要求,深入耕种,如厢宽长度控制在1.3~1.5 m,沟深要达到20 cm,堆肥量要足,品质要高,且与土壤要充分的混合,达到上实下松的标准。

2.1.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前1 d,若苗床处于干旱状态,应及时淋水处理,移栽过程中要带土,保证移栽叶龄5 叶左右,且苗高要达到20 cm,每亩地密植间套在500 株左右,并且净作要达到800 株左右。此外,还要注意多施肥,施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3∶5,其中底肥要占总体肥量的50%以上,其中主要是有机肥,如人畜粪便、尿素等,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苗正、根稳的处理原则。

高粱幼苗移栽后要保持合理密植,距离不能过大,否则浪费土地,也不能够过小,否则影响彼此的生长发育,尤其会相互阻挡光照、争夺养分等的供给。在高粱幼苗密植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土壤肥力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行距控制在60~67 cm,幼苗窝距要控制在27~33 cm,并选择使用每窝2 株的形式进行密植管理。

2.1.5 田间管理,及时收获

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移栽之后要及时检查补苗,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散失。如果遇到长期干旱要及时浇水。依据农药使用的相关要求,及时做好纹枯病、炭疽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构建科学化的施肥方案,选肥之前要明确肥料的种类和施加要求,可将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互配合使用;在开展田间管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剔除生长状况不好、存活率较差、病虫害较为严重的高粱苗,再经过一定的田间管理后,做好定苗处理工作。定苗作业过程中,应保证每一个高粱幼苗都能够有足够的生长空间[5]。在定苗过程中,还要注意天气变化,禁止在阴雨天气进行定苗处理工作,要尽量选取天气状况相对较好的下午,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苗木因缺乏阳光照射导致的枯萎现象发生。

2.2 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2.1 及时收割,控制桩高

收割要及时,做到抢收处理,待高粱穗中部及上部组织变红后,高粱处于蜡熟末期,可及时准备收割处理。农户在种植收割的过程中,要选取晴天收割,科学做好抢收准备。头季收获过程中,留桩高度要科学控制,最好离地面3~4 cm,即高出一节2~3 cm下刀砍。砍秆时,要使用较为锋利的刀具,水平方向或者枝剪平剪的方式处理,避免出现破桩或者伤芽现象发生。高粱收获以后,尽可能当天砍秆处理;高粱行间处理过程中,应保湿、防草,防止秸秆遮盖桩头位置,及时清理沟,维持田间排水的通畅性,防止出现积水过重的现象。

2.2.2 科学施肥,精准施肥

头季高粱收获7 d 之前,保证施加足量的尿素或者清粪水灌窝,及时覆盖土壤,促进休眠芽能够快速醒芽生长。为了实现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的原则,在头季高粱收获后1~2 d,每600 m2施加人畜粪肥1 kg、尿素5 kg、碳铵15 kg、过磷酸钙20 kg,促进腋芽萌发成再生苗。再生苗生长到6 叶或者7 叶时,每600 m2需要施加尿素、硫酸钾各10 kg。

2.2.3 中耕培土,完善根系

主要借助于人工方式进行除草,借助于机械进行耕作,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械耕作更为常见,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土壤对于促进高粱根系的生长发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挖土作业,避免挖土量过多或者过少导致高粱生长发育不健全,促进再生苗根系生成,保障出芽整齐性。

2.2.4 病虫害预防,增产保质

1)需要精选无病害的种苗,全面及时清除带病种苗;2)及时清理田间杂草,规范种植流程;3)科学开展幼苗种植,连续培养壮苗,设计合理的种植密度及种植间距,减少病虫害的感染;4)优化套种种植环节,定期对种植区域及周边进行除草作业;5)对于已经发现的病虫害要结合有效的防治技术,及时高效地清除。

3 结语

高粱作为主要的粮食产物,不仅在粮食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保障粮食供应量的充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保障高粱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实施,优化种植技术,及时规避不良种植思路,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推动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高粱田间管理苗床
无花果田间管理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高粱红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金秋时节高粱红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