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2021-12-29王同辉

南方农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灌溉药剂误区

张 举,王同辉

(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平凉 743400)

2015—2020 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 年超过6.5亿吨,其中小麦的自给率达到100%以上。小麦的产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总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当前小麦种植中存在麦蚜、吸浆虫、叶枯病等病虫害,如果不能做好防治工作,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小麦种植行业,造成小麦市场价格的波动。科学判断防治时间、防治方法、防治药剂种类及用量,这样小麦病虫害才能得到全面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提高小麦产量。大部分的小麦种植户没有系统学习过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易在防治过程中出现误区,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小麦病虫害,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1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1.1 防治时间的误区

我国从事农业种植的主要为农民,种植方式以小规模为主,很多农民缺乏对病虫害的了解,没有依照小麦的生长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无法在病发初期做好防治工作,导致病虫害加剧。当前很多农民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完全依照过往经验,难以找到良好的防治方法,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减产。一般情况下,小麦返青拔节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会有大量越冬的病菌和虫害为害小麦,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小麦通常会在5 月发生叶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 000 倍液进行防治。小麦返青后多发生蚜虫,可以运用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进行防治[1]。

1.2 灌溉方式的误区

灌溉方式会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环境,决定小麦的长势,还会对病虫害防治造成一定影响。科学的灌溉方式能有效调节小麦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在灌溉期,小麦植株如果受到大水漫灌,土壤无法全部吸收水分,易造成大量积水,这样的生长环境会影响小麦根系呼吸,也会让病虫害快速蔓延。然而,很多农民认为灌溉的量越多越好,所以频繁灌溉,导致麦田内土壤的湿润程度较高,病虫害加剧。除此之外,灌溉不足也会导致病虫害问题,如果小麦快速生长阶段水分不足,就会导致小麦抗病能力下降,有可能停止生长,病虫害也会进一步加剧。针对这种情况,农民需把握好小麦的生长周期,掌握不同阶段小麦对水源的需求,合理控制灌溉手段,减少大水漫灌,也不在药物治理之后灌溉,这样才能让小麦健康生长。

1.3 农药使用误区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大多数农民都对农药比较依赖,毕竟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种类,观察小麦的外在表现,了解病虫害现象,包括蚜虫、红蜘蛛等,针对不同的虫害需采用不同种类的药剂,并且还要控制好药剂的用量,做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2]。当前很多农民对病虫害缺乏了解,随意使用药剂,没有充分掌握药剂的使用方法及配比,农药滥用的治理方法不但无法根治病虫害,对小麦本身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污染自然环境。在农药的使用顺序上,很多农民在施肥之后便进行农药喷洒,认为这样可以全面防治病虫害,做到未雨绸缪,但是在病虫害真正发生时却不能及时治理,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有可能破坏小麦自身的根茎,不利于小麦生长[3]。

1.4 防治方法的误区

当前很多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方法误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很多农民“见虫就杀”,不能对病虫害作出准确判断,无法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在现代化的农业种植理念中,小麦蚜虫的益害比例为1∶150,只要蚜虫数量不超过这一范围,小麦的整体质量和粮食产量就不会受到影响。农民对小麦的生长过程采取过多的人为措施,过度防治病虫害,易造成生态失衡。因此,种植人员需加强对小麦的观察和了解,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过度干预[4]。

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做好特定时间的防治工作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在小麦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即主要在以下5 个时期。1)播种前,种植人员需科学选择地块,避免一块地多年连续种植小麦,保证土壤肥力,选择排水性好、灌溉方便的地块,做好整地和施肥,深翻土地,最大程度地清除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翻土深度可以控制在25~35 cm。2)播种期,种植人员需加强对麦种的处理,通过晾晒来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保证麦种颗颗饱满,没有残缺、病害、霉变等问题,可以运用药物拌种的方法,比如加入敌委丹、高巧等拌种剂,然后在播种时期撒下麸皮与辛硫磷颗粒的混合物,对地下的病虫害进行防治[5]。3)返青期,外界气温变化较大,这个时期的小麦植株易受到病虫为害,再加上阴雨天气的影响,虫害以红蜘蛛、吸浆虫居多,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返青时期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掌握病虫害种类,进而科学使用农药。可以采用辛硫磷乳油,掌控好药剂的浓度和剂量,运用专业化的喷洒设备在麦田里用药。4)孕穗期,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大雾天,种植人员需做好药物喷洒,使用多菌灵、咪鲜胺等药物。5)灌浆期,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病及纹枯病极易发生,需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合理选择药剂,并且要考虑农药残留问题,选择低毒性的药物,提高小麦生长质量。

2.2 优化灌溉技术

针对小麦的灌溉问题,种植人员需科学控制灌溉频率,采用正确的灌溉手段,规定标准的灌溉水量,全面减少病虫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小麦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种植人员需不断优化灌溉手段,对不同时期的用水量做好规划,使小麦更加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2.3 科学使用农药

针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种植人员需提高农药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好农药的用量,掌握科学的农药配比,充分发挥农药的价值[4]。当前大部分农业种植户所采用的喷药喷雾器为一罐15 kg,如果小麦发生赤霉病,种植人员需对农药的用量进行计算,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例如,针对小麦赤霉病施用的多菌灵用量是每667 m2用100 g,那每667 m2的地需用2 罐喷雾器,一罐放入50 g 药剂,种植人员只需要兑水就可以。小麦病虫害的产生和发展需要经过一个周期,种植人员必须加强对小麦的观察,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病虫害,优化病虫害防治手段,降低农药的污染。农药需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使用,这个时期的害虫处于幼龄期,个体小、食量小,对小麦的为害还没有扩大,是病虫害防治的最佳阶段。种植人员选好农药,在关键时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综合运用不同防治手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病虫害防治不能完全依靠农药,可以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借助害虫的天敌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5]。例如,麦田当中杂草过多,小麦植株就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变得弱小、抵抗力差,易滋生病虫害,种植人员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清除杂草,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 结语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很多农业种植人员缺乏系统化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容易在防治时间、防治方法、农药使用等方面出现误区,造成农药滥用、防治方法不恰当等问题,从而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针对这种问题,种植人员需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研究,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农药,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灌溉药剂误区
煤用浮选药剂乳化参数优化研究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