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1-12-27姜钰鹏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培养策略

姜钰鹏

【摘要】家国情怀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构成其他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大数据搜集、梳理、整合历史信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历史探究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对历史课堂的建构与发现、交流与探究、联系与运用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此,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家国情怀素养的“体验—情动—感悟—内化”四个方面,探索大数据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大数据;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184—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与之相应的是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改变,对海量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将是大数据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家国情怀素养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化,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大数据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既是落实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高中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一、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概述

自古以来,“家国同构”或“家国一体”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气质,这一观念被后世传承并被融入新的内涵与理解,于是就形成了“家国情怀”的说法。概而言之,“家国情怀”强调个体对共同体的观念认同与建构,它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1]。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在当代中国,家国情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发展。具体到历史教学而言,家国情怀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与探究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家国的情感生发、政治关怀、民族观念、社会责任、文化认同等,并由此产生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地体现了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从现实来看,“家国情怀素养”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被提出并在新课程标准中得以渗透,足以体现其在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性[2]。然而,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过于强调教材而忽略了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与生活联系,不少學生的历史知识储备碎片化倾向严重,他们较少关心国家命运及民族未来,对国情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这就导致在历史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功利主义观念浓厚、国家意识淡薄、政治关注不够、社会责任缺失等。因此,关注并探讨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与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大数据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丰富体验。历史是对于过去事件与活动的记录、研究与诠释,而情境创设则可以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触摸历史细节,丰富情感体验,促进心灵升华。而大数据下的历史课堂,其情境的创设素材广泛,手段多样,更能体现教学意图,能够引导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思考,引发历史想象,感悟历史时空,在历史思考中形成对家国的情感生发。如,在《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教学中,首先,可以“巴黎和会上的屈辱”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对比图片导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到新旧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然后,在学生初步概括中国外交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等多种途径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新中国外交史实并探讨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感受新中国外交的影响力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是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教师可呈现“香港回归”“两弹一星”及“南京长江大桥”的组图,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联系,探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根本原因。这样,学生的探讨交流既是知识的归纳总结,也是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2.挖掘教材,情感启发。课堂是大数据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互联网+教材”是学生走进历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借助互联网等资源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大数据梳理历史脉络并建构教材,围绕教材问题启发情感,从问题中发现历史事件及活动背后的规律,使学生在对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产生对家国观念、民族情感、社会责任等的深度体验。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教学中,教师以纪录片《马戛尔尼访华》导入新课,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18世纪末中英两个帝国的接触与交流,也是没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上升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碰撞与交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相遇。在生动的解说及视频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明的巨大魅力并为之自豪,也为中国近代落后的政治制度而深感惋惜。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问题深入挖掘教材,以“君主专制制度”为线索,按照其形成、发展、加强的思路,对秦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的“中外对比,古今关联”特点的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例,以“民主政治制度”为线索,梳理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形成及发展,将明清的君主专制的加强与同期的西方民主政治及工业革命进行横向比较,得出结论:尽管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政治制度的落后导致这种辉煌无法持续。对此,教师继续设疑启思:通过比较分析,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样,教师通过大数据来深度挖掘并整合教材,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其辩证地理解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两面性,体会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必然性,进而对当前的政治制度及中国“和平崛起”产生认同。

3.活动探究,主体感悟。大数据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活动更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借助大数据开展网页制作、线上辩论、电子手抄报等,促进学生对历史现象及规律的主体感悟,使其在活动中发现主体探究的方法与路径,最终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如,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播放《海丝传奇——远销海外的“中国白”》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达及深远影响,从中感受中国古代手工业辉煌灿烂的成就。为了实现学生由家国情怀的情感生发到主体感悟,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设计探究性活动:请每位学生选取一件能够代表中国手工业成就的金属制品、丝绸、瓷器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数据或图文,为该物品准备一段解说词,并以《国宝档案》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绍给观众。这样,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及其原因,从而对中华文明及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发现。

4.联系实际,内化素养。联系实际并内化素养,是大数据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归宿。纵观历史,了解古代民族关系有利于当今民族政策的制定,探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当今西方世界,对传统农业文明史的梳理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及国民性格。如,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教学中,为了推动学生情感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中国白”远销海外,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而如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已成为现代中国工业的标签,大到电视机、电冰箱等,小到牙签、指甲剪等中国商品行销海外,摆满了欧美等国家的超市货架,但中国并不满足于此,提出了“中国智造2025”的国家战略,请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工业现象加以解释。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落实并内化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请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为当代的“中国智造2025”国家战略建言献策,列举促进现代工业发展的条件。这样,通过古今联系,将中国手工业及工业的发展放在历史长河中对比,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国家的发展及民族的命运,更能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及报国热情,培养自身的责任担当。

总之,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从根本上变革“教”的方式,体现现代历史课堂应有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的深刻变革,使其在对历史学科的自主性建构与开放性探究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菲菲.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