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1-12-27张磊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学生培养

张磊

【摘要】家国情怀是新时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学生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初中历史课程,从民族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乡土教育、现实思考等角度,探究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关键词】历史;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90—02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情怀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初中生缺乏家国情怀以及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等问题存在,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而我们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中探索,深入思考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课程之中,在历史教学中深化相关知识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激发学生的家国意识等。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立足学生主体以及初中历史课程实践,探究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用好文化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灿烂而丰富的文化财富,家国情怀就是其中的瑰宝。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是扩充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熏陶,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国的关系。

例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中国传统的纺织工艺为切入点,结合古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精美丝织品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汉代盛世景象,并以丝绸之路形成的文化辐射为引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再如在讲解抗战历史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情怀,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

二、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展开漫长的历史卷轴,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为我们讲述着生动的家国情怀故事,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些历史人物心中常怀家与国,并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对家国天下的承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以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这些历史人物隔空对话,深刻地感悟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分享了谭嗣同从参与变法到慷慨赴死、警醒世人的故事,这样悲壮的人物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情景交融的学习中理解家国情怀。再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教师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为线索,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什么让一群时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虽死不悔?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曾说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言壮语;少年周恩来也曾发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喊。从这些共产党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起来,树立崇高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三、分析歷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从时间维度梳理各种历史事件组成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些历史事件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内涵,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讲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意义等内容。并通过课外拓展,引入各种历史资料,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的四面围剿的困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革命先驱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理解中国共产党不惧艰险、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传统。通过这样典型的历史事件,学生不仅能够从历史的维度分析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能从中体会深刻的人文主义情怀,主动继承革命优秀传统,延续共产党人崇高的家国情怀。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知识联系,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意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从历史背景、事件性质、采取措施、最终结果等角度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展开的运动,两国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建立了新的国家制度,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焕然一新,国力逐渐增强;而中国的百日维新中途夭折,封建制度依然苟延残喘。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变法,最后呈现的结果却不同?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疑问,从改革的彻底性入手,分析背后的深刻原因。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探究中深刻理解变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思考,加强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通过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生活、学习,对家乡的情感也越来越淡薄。一个人对家乡有热爱之情,才能充满阳光地一路向前,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由家乡到国家,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家国情怀缺失的现状,通过乡土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重新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通过乡土教育,学生能够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家乡独特的风貌,在社会调查中了解乡土人情,探寻家乡的发展,认识家乡的名人事迹,了解家乡特色文化,在社会实践中为家乡服务,深化对家乡的情感[2]。

例如历史教师围绕“我可爱的家乡”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知家乡,话家乡,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研究、学习自己家乡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形成对家乡的自豪感,提升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第一周,了解家乡。学生分组合作,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家乡,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说明家乡的发展变化,并整合、理顺各种信息,设计黑板报,展现调查、了解的成果。第二周,分析家乡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看家乡、赞家乡、爱家乡的情感中,了解家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第三周,表达建设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关爱家乡的角度,了解家乡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以一个中学生的角度说一说自己应担负起的责任,并通过倡议书、行动承诺等方式,将责任落到实处[3]。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能够使学生们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家乡一同成长。同时,让学生们在家乡文化的熏陶中得到情感启迪,产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深切情感。

五、启发现实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与现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是“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找到可供参考的经验。在家国情怀培养中,教师应以时间为轴线,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下,进行横向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振兴与国家发展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事件时,讲到了清政府衰败,使人民陷入黑暗,随着历史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道路,并在强大国力的支撑下,中国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4]。为加深学生对国家强盛的理解,教师可以插入震惊世界的也门撤侨的照片。照片中,中国小女孩在海军战士的陪同下顺利登船,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大家共同的自豪。在这一对比中,学生对于国家富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升华了自身的家国情怀。

总之,家国情怀是一个人思想精神最重要的支撑,对家国的认同和自豪、责任与担当,才能让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根。基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核心素养要求,设计家国情怀培养策略,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与历史人物的对话中获得指引,在乡土教育中深植对家乡的热爱,在与现实的联系中激扬家国情怀,并在国家发展的成就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06):43-44.

[2]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69.

[3]吕洪军.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77.

[4]庄爱平.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以部编版《新文化运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5): 74-75.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中学生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