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领域进行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27尹建玲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幼儿教育思考

尹建玲

【摘要】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和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教育者要正确把握品德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养成特点,将品德教育始终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本文以幼儿语言领域为着眼点,对礼貌用语、国学经典、童谣、故事等道德载体和语言实践在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中的作用与做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了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感情迁移、实践培育的品德教育思想。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领域;道德品质;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46—02

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智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要正确把握品德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品德养成的特点,在正确处理“主体”和“主导”、发展和教育、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情感熏陶和知识传授、能力素养提升和良好言行养成等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教育渠道和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在幼儿各项活动和生活中进行教育熏陶。幼儿语言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灵活,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其特点为幼儿自主表达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该成为幼儿道德培育的“沃土”。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会幼儿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

讲礼貌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是人与人友好相处以及和谐的人际交往的基础。而礼貌用语又是我们语言大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运用的过程中能让人感受到美与善。为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重创设幼儿礼貌用语实践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懂得说话要讲礼貌、讲文明,做人人喜欢的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可以创设礼仪活动、客人到家、打电话等情景,通过情景表演等形式,教给幼儿礼貌用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独特优势,与幼儿家长一起做孩子文明用语的示范者、指导者、监督者,引导孩子尊亲敬长,懂得运用礼貌语言向他人问好,并正确称呼他人,进而养成恭敬有礼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二、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

当前社会,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有些孩子不但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某些缺失,而且在思想品质方面也出现了自私、蛮横、懒惰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去感染和教育。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以其丰富的语言、深刻的道德智慧和人文关怀,正是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优秀教材。让孩子们浸润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是培养孩子们高尚品德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经典诵读与孩子们生活的关系。我们既要引导和带领孩子们走进国学经典,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还要带领孩子们从具体的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和理解其丰富的人文道德内涵,以此指导孩子们的生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1]。一是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广播,在课间、用餐时、入园离园时循环播放国学经典,让幼儿时时受到浸润和熏陶。二是教师可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浅显易懂的经典道德言论,教给幼儿吟诵。并将其包含的思想道德因素告诉他们,让他们在发展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同时受到品德教育。三是创设道德经典理解情境,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经典的道德内涵。如,在幼儿用餐前,指导他们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幼儿在吟诵中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作的辛苦。再如,设计和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分享诵读的感受。在亲子诵读活动中增进幼儿、家长对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使家园共育落到实处,让国学经典丰富的道德内涵在不经意间渗入幼儿心田。

三、在童谣吟诵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童谣具有精练短小、押韵简洁、趣味性娱乐性强的特点。它来自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易于幼儿识记和吟诵。好多童谣里饱含有真、善、美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行为引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浅显优美的词句、欢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训练和发展幼儿语言、愉悦幼儿身心、带给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帮助幼儿分清善、恶、美、丑的意义,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把好的教育因素融入童谣之中,通过传唱童谣,让幼儿在快乐的吟唱中懂得和学会怎样做。我们可以将童谣活动和班级日常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在童谣活动中体验和谐与美好,激发幼儿对种种美好的向往和创造美好的冲动。如,童谣《拍手歌》《金苹果》,让幼儿在童谣吟唱、相互拍手、动作配合、表情交流中感受小伙伴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快乐和谐。

四、在讲故事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幼儿日常的学习与活动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直接对幼儿摆事实、讲道理,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效果也微乎其微。而故事总能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以及夸张大胆的形象和情节吸引幼儿,因为故事大多是以儿童生活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象为主要内容,它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丰富、有趣,幼儿喜欢听,能听懂,也乐意学。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学懂道理,学习做人。如,故事中的小木兰、小孔融、花仙子与阿牛等形象,都能让幼儿知道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自我,表达对别人的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长辈、关爱自己的亲人,关心自己的小伙伴,对人热心、真诚,与他人和谐相处等。又如,《三个和尚的故事》会让幼儿明白,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过分依赖别人,要学会担当和合作。我们还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例如,在野炊活动中有些大人的做法很不妥当:衣帽随意挂在树杈上、吃完东西随意将食品袋乱扔……这些行为折射出很多道德教育内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甄别遴选、改编整理等工作。因为只有那些与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相符、主题鲜明、生动有趣的故事,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小班幼儿一般喜欢主人公是小动物,或拟人化的小玩具、小文具等童话故事。对于中班幼儿,我们可以找一些描绘生活场景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场景中学会规则,懂得是非。对于大班幼儿,选择的故事内容要逐渐走向多元化,蕴含的知识和道理也应该更加广一些、深一些。如,反映大自然的故事、历史名人故事、革命英雄故事等。对于一些故事中有部分不适合本班幼儿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改编,让它更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师还要注意故事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照本宣科“读故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图片、头饰等,增强故事的趣味性、游戏性、直观性和互动性,使幼儿更乐于参与故事活动,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进而培养其良好品质。

五、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实践,良好的道德品格同样是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指导、组织幼儿进行丰富的语言实践,让幼儿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创设语言实践情境,通过故事表演、欣赏动画片后的交流、师生(家长和幼儿)情景对话等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公交站、超市、敬老院等场所,然后在班级活动中设计相近的活动情境,让幼儿玩角色扮演。将模拟场景中的角色扮演当作渗透德育的基础,加深幼儿对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和社会交际等的感知。比如,根据幼儿到别人家做客和自己在家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设计“妈妈的朋友到我家”“我是小明家小客人”等过家家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将对待客人的态度、方法等表现出来。再如,和幼儿共同观看《聪明的一休》之后,有意识地让他们对看到的、听到的进行思考和交流,使他们初步理解勤奋是聪明的基础,以及一休热心帮助别人、嫉恶如仇、诚实守信等品质。通过讨论和分享,再加上教师巧妙适时的引导、点拨,道德培育的目标就比较容易达到了。

当然,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不是仅仅依靠几方面的教育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幼兒园、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用智慧和爱心去不懈努力,引导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共同为幼儿美好的未来奠基。

参考文献

[1]高文平.家风、家教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甘肃教育,2020(03).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幼儿教育思考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