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

2021-12-27张进胜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均衡留守儿童现状

张进胜

【摘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最大保证,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本文就农村教育现状及改变策略作出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24—02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随着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农民工的大量外出,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接受不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上学困难多,农民工在外打工,无法有效解决子女上学遇到的多种问题,二是在学校寄宿还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用“集中办学”取代原来的“就近上学”后,出现了低年级学生要在数公里外上学,在家务农的父母要有专人花费很多时间接送孩子,造成劳动生产与关照孩子两耽搁,外出打工更无从谈起;二是上“好学校”难,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历史原因,农村学校校舍条件、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普遍滞后。

2.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农村家庭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缺乏交流和沟通,造成了心理问题和性格偏差,思想复杂,学习受到影响。学校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子女极易出现心理异常,容易产生失落、消沉、自卑、懦弱、孤僻等现象,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个别甚至会因此而步入歧途。农村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来发展自己,有的受不健康书籍、社会不良风气和网络的影响,出现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3.各界对农村教育的关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已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社会调查和新闻报道为政府完善制度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制度和监护体系正在完善,这将成为农村教育日趋成熟的有力保证。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进一步拓展教育内涵,为这些留守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港湾,为他们的心田浇上甘甜的乳汁。

二、教育均衡化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1.国家政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保证。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促进农民工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国家实行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解决了全民的上学问题,贫困地区的“两免一补”“营养餐”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化是更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以人为本的长远惠民政策,使广大农村看到了教育公平的曙光[1]。

教育均衡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它不仅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也包括教育过程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还包括享受教育发展成果平等。

近年来,政府对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学校基础建设焕然一新,为教育均衡化夯实了基础。

农村城镇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对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化政策扶持,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体制,加快教育设施建设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2]。

2.合理配置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学校基础建设、教学设备配置、教育资源整合、文化共享、社会认知等多方面推进。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的制约,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凸现出来。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格局,致使城乡教育在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优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进而造成了城乡学生在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上的较大差距。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教师的进修学习和条件的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落后,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和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青年教师纷纷外调,在乡村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一些民办、代课教师转正后成为教学的主力,致使城镇学校教师超编,出现“代课难”,农村教师缺编,出现“难代课”,部分学科无法展开,“择校顽疾”久治不愈。因此,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通过调整、优化布局,对农村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科学配置建设设施,努力使各项设施发挥最大效益。在教师配置、教育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才能使教育均衡发展有望实现。

3.强化教育管理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之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广泛推行城乡学校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制度和人才流动机制,让城乡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对方学校挂职,相互指导、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城镇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送教下乡”,传授新理念、新方式、新经验[2]。同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特别是教研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的交流和探讨,全面促进农村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优化师资资源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要把改善待遇作为减少农村教师城乡心态差异、身份差异、福利差异的重要途径。通过收入待遇、技术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倾斜,使农村教师安心于教育工作。并通过有效的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4.督导落实评估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家要通过法律规定学校建设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小学基础设施标准,设定标准办学的上限和下限,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能够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同时,要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无论在人事、物质、资金上都必须建立基本标准,来保证平等的义务教育环境。实施倾斜政策和专项计划,建立高素质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在数量上保证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3]。要实行待遇倾斜政策,通过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补贴,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前往任教。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激励农村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实行校本培训,鼓励和支持当地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在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育均衡必须与时俱进。在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采取措施帮助和促进发展速度慢、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加快发展,不光看到城市、重点、典型、特色、形象学校,还要想到偏远、贫困、农村、山区、落后地区的学校。同时,要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杨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证研究[N].光明日报,2011(10).

[2]邵光华,仲建维,郑东辉.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

[3]田中耕治.教育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均衡留守儿童现状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