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腰椎峡部裂钉-钩-棒固定联合植骨术△

2021-12-27蔡芝军何晓清浦路桥沈俊宏施荣茂卜鹏飞何鹏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峡部椎板椎弓

蔡芝军,何晓清,浦路桥,沈俊宏,施荣茂,卜鹏飞,何鹏举,崔 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腰椎峡部裂是引起年轻患者下腰痛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1]。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的目的是解决腰背部疼痛,恢复既往的运动水平以及更短的恢复时间[2]。近年来,多种治疗方法已用于治疗腰椎峡部裂,主要采取腰椎融合固定术和峡部裂修复术[3]。1987年,Scott钢丝缠扎固定术,80%的病例中显示了良好的主观结果,但该技术需要更多的手术暴露,广泛剥离肌肉以完全暴露横突[4]。Buck[5~7]首次报道峡部螺钉技术,该技术存在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假关节行成、神经根症状、螺钉断裂等。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螺钉不能抵抗旋转,而且置钉困难,术中需要反复透视。1999年由Gil⁃let首先介绍V形棒技术,使用椎弓根螺钉及穿过棘突下方的V形棒修复峡部裂,目前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8]。椎弓根钉钩棒系统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破坏棘间韧带、融合率高以及生物力学更稳定[9]。虽然,应用该方法进行峡部裂修补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但针对该技术进行长时间随访研究的报道却很少。对于双侧腰椎峡部裂的青年患者,脊柱外科医生始终在探索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2014年3月—2018年10月,作者应用腰后路钉-钩-棒固定术、峡部新鲜化、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20例该类患者,现将手术技术与初步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症。制定手术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述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告知术后可能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术后个人生活注意事项,术前健康宣教,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1.2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常规取俯卧位,并置软垫于胸部、髋部及膝部保护。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并标记。

1.3 手术操作

常规消毒铺巾,C形臂X线机精准定位,以减少术口长度。精准定位后标记切口范围,沿棘突表面标记线行腰后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膜,并沿骨膜下剥离多裂肌和最长肌,沿棘突显露峡部裂椎体峡部、下椎板、上关节突关节,在显露过程中注意保护该关节突关节囊,以减少腰椎退变风险,彻底止血,单齿拉钩牵拉肌肉组织并显露术区(图1c)。为明确峡部裂位置,可通过提拉棘突来确定,在提拉棘突过程中,除关节突关节活动外,出现异常活动部位既是峡部断裂部位。用髓核钳清理峡部表面附着的软组织及峡部裂间隙的纤维组织,清理完纤维组织后可见峡部断裂间隙,峡部断端骨质苍白硬化。通过磨钻磨去峡部裂表面硬化骨,直至峡部断端骨面渗血(图1d)。清理好峡部后,于峡部裂椎体椎弓根进钉点处,根据术前测量的峡部裂椎体的头倾角和内倾角的角度,使用科惠TSP长尾多轴椎弓根钉(型号:J2X07)、科惠TSP骨钩(型号:J2X07)及科惠内固定器(连接棒)(型号:J2X04)。按一定方向依次开口、开路及放入定位针,正侧位透视见定位针位置满意,于椎体两侧分别拧入1枚螺钉。然后用神经剥离子分离椎板间韧带,游离下椎板间隙,于下椎板间隙处各放入1枚椎板钩,模棒测量椎弓根螺钉至椎板钩的长度,截取相应长度的固定棒并折弯,放置固定棒连接固定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放置螺帽。锁紧椎板钩螺帽,kocher钳上提棘突,加压钳加压螺钉和椎板钩,随后拧紧椎弓根螺钉螺帽(图1e)。可见峡部裂处两断端完全接触,无缝隙存在,内固定牢固可靠,冲洗并纱布填塞伤口止血。然后于髂后上棘后2 cm,沿髂嵴表面做一长约4 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髂嵴,骨膜下剥离显露髂嵴内外板,骨刀凿取长约4 cm、宽约3 cm的髂嵴外板并用刮勺掏取大量松质骨。将取下来的骨质咬成碎骨粒后植入峡部裂处及其周围椎板表面,压实骨粒(图1f)。再次透视见螺钉及椎板钩位置可靠,峡部裂断端裂缝明显缩小或消失。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敷料包扎。

图1 患者,男,22岁,腰疼7个月入院,L5椎体双侧峡部裂 1a:术前侧位X线片示L5椎体双侧峡部断裂 1b:术前CT矢状位L5椎体峡部骨质不连续,断端分离,可见明显缝隙,神经未受压 1c:术中显露,已清除峡部处纤维组织,可见峡部裂间隙 1d:术中磨钻处理硬化骨质,新鲜化骨面,直至骨面渗血 1e:固定棒连接固定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 1f:将取下来的骨质咬成碎骨粒后植入峡部裂处及其周围椎板表面 1g:术后1个月腰椎X线片示L5椎体内固定术后,内置物良好1h:末次随访腰椎矢状位CT示峡部裂处植入骨质与断端上下骨质完全融合,且无明显峡部裂裂缝存在,内固定牢固

1.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密切观察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及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变化。鼓励患者翻身排痰,常规雾化吸入,加强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引流量<50 ml/24 h时予以拔管。术后卧床2 d,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支具保护3个月,按医嘱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术后均及时填写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15例为L5峡部裂,5例为L4峡部裂。20例患者均有明显腰痛,腰痛VAS评分>7分,无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术前X线片、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双侧峡部裂;腰痛为主,VAS评分≥7分,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无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2.2 初步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8~24个月,平均(22.20±3.43)个月。20例患者术后腰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均无复发。随访资料见表1。随术后时间推移,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而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0例患者随访资料(±s)与比较

表1 20例患者随访资料(±s)与比较

images/BZ_81_204_2228_401_2296.png指标V A S(分)images/BZ_81_401_2228_612_2296.png术前7.3 5±0.5 9images/BZ_81_612_2228_830_2296.png术后1个月2.7 0±0.4 7images/BZ_81_830_2228_1044_2296.png术后2年1.2 5±0.4 4 P值<0.0 0 1<0.0 0 1 O D I(%)3 9.7 5±4.0 1 1 8.9 0±2.6 7 3.9 5±0.9 9<0.0 0 1

影像检查显示,至末次随访时,20例患者中,19例均达到双侧峡部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5.00%。 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

3 讨论

腰椎峡部裂常见于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少年,由于负荷长期集中于椎弓峡部或急性负荷损伤,从而引起峡部裂的发生[10]。峡部裂的特点:难自愈,腰痛为主,无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目的是解决腰背部疼痛,恢复既往的运动水平以及更短的恢复时间[2]。Linhares 等[11]通过V-rod技术治疗2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75%的患者对手术满意或非常满意,3例患者因持续性疼痛需要进行翻修融合手术。Chung等[12]报道使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和固定棒治疗10例多节段腰椎峡部裂患者,失访4例,X线骨融合率为87%,CT检查骨融合率为75%,采用改良Macnab标准临床疗效4例为优,2例良。Ishida等[13]将共1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分成两组,5例行椎弓根钉板钩固定,12例行弓根螺钉爪钩固定。12个月随访时板钩组骨融合率40%,爪钩组骨融合率71%。缺点是爪钩与椎弓根螺钉的连接困难,此外,该系统体积太大,不能用于连续峡部裂的治疗。Karatas等[14]采用椎板加压螺钉或椎弓根螺钉、棒、椎板钩结构治疗峡部裂患者,研究比较临床和影像学结果。通过X线片和CT扫描评估骨融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然而,椎板加压螺钉结构中,存在通道操作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椎板较薄的患者。本研究通过钉-钩-棒技术修复峡部裂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峡部裂融合率达95%。1例植骨未完全融合,可能与患者的年龄较大有关。Kakiuchi[15]曾报道过使用钉钩棒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术后,出现类似的情况。

本技术的优点:(1)手术操作简单,精准定位,保留关节突关节囊,同时不破坏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最大限度保留后柱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退变;(2)固定节段少,不影响上下运动单元的活动度,保留更多腰椎活动度;(3)操作不需要进椎管,减少神经损失风险;(4)不需要行椎间融合,不破坏椎间盘组织。技术的局限性:(1)手术适应证有限,对于腰椎滑脱I度及以上,或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 MRI分级(T2WI)≥3级的患者疗效欠佳;(2)腰椎侧凸、后凸畸形,先天性椎板发育不良,不利于放置椎板钩;(3) 患者年龄>35岁,骨融合率较低;(4)手术创伤大,需剥离多裂肌最长肌间隙,破坏局部血供,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综上所述,作者利用椎弓根螺钉-钩-棒技术,通过将活动的峡部及椎体固定在一起,使椎体应力分布可以恢复自然状态,减轻关节突关节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刺激,逐步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同时通过清除峡部裂处的纤维组织,咬除硬化骨,取髂骨松质骨植入峡部裂缺损处,可促进峡部裂处愈合,修复峡部裂,远期可预防峡部裂滑脱的发生,延缓脊柱退变速度。此外,该研究还需更大样本的病例及更长久的随访研究,更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峡部椎板椎弓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的Micro CT研究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