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检测机构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措施

2021-12-23吴姗

时代商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内部控制

吴姗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升温,新形势背景下,企业追求长远发展,内部控制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企业稳定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控管理成为现代市场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管理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的关键。目前,企业在设计和施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时,仍有一些误区,本文从独立检测机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有助于推动企业内控管理发展。

关键词:独立检测机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独立检测机构又名第三方检测机构,是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商品检验检测活动的机构。在我国,独立检测机构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独立检测行业快速迅猛发展起来。鉴于独立检测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获取资源,实现目标提供合理制度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目前,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一、独立检测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内控意识欠缺

由于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起点低、起步晚,后期又因为国内对外贸易的增长,使得第三方检测机构迅猛发展,各企业管理层为了率先抢占检测市场,把管理重心倾向于实验资质认可认定、研发新型实验项目等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不够重视,企业管理人员沿用传统的“经验论”治理公司,片面评价经营成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认为内部控制只是纸面型制度类的文件,或者是财务部门自我管理的形式,缺乏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意识。在具体的内控管理工作中,其他部门的配合度不够,积极性不强,达不到内控的效果。

(二)缺乏独立的内控部门和内审部门

有的企业管理层虽然意识到了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将与财务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环节和控制流程全权委托财务部门执行,这种观点是不当的。内部控制不是财务部门的财务工作之一,而是应当涉及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全面管理制度。此外如果内审工作由财务人员负责,就会存在职责混淆、职能划分不清楚的问题,从而无法发挥监督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完善性

部分独立检测机构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围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或者利润目标而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更多倾向于业务,而对实验精度、财务内控重视不足,同时在制定内控制度的过程中细化不足,内控制度与实际业务、财务相脱节,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流于表面,无法发挥有效性。而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控制力,走向过于细化的另一个极端,所有与业务、财务相关的工作都制定成文件,事无巨细,逐事审批,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执行效率低下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注重制衡性、重要性、全面性、成本效益性,并且要和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环境相结合,构建完善合理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四)内控体系缺乏管理评审和纠正措施

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也编制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内控目标设置合理性、风险承受能力协调性、发现风险、应对风险、识别机遇、纠正错误等方面没有后續评审管理,没有跟踪反馈,起不到监督评价的作用,使得内部控制管理虎头蛇尾,不能发挥内控管理的作用。

二、加强独立检测机构内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的意识

内部控制不是某一个部门独立完成的事项,应当建立企业全员、全部门、全层级都要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应当贯穿策划、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下属部门的各项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全面性控制。管理层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并通过宣讲培训、以身示范等方式,使全体员工增强内控意识,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来。内控管理不只是财务人员的职责,采购部、销售部、品证部、实验室、研发部、后勤保障部等都应当参与进来。

(二)设置独立的内控部门和内审部门

企业可以单独设置内部控制部门或岗位,也可以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把内部控制建设交由某个部门单独完成,各个部门都应当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企业应增设独立的内审部门,制定完善的内审制度作为审计活动开展的依据,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改进建议,发现问题时,直接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对于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和成员,必须保证独立性和专业性。审计人员必须是专职,不能同时经办财务、销售、采购等业务,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内审监督可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也为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做到横管到边,纵管到底,事前有前序调查,事后有评价反馈,形成良性闭环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的平衡,关注重大投资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点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确保在“三重一大”项目上不存在重大缺陷,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内部控制应当在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升级改进的过程,随着企业战略方针、外部环境、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内部控制也应当随之调整适应。以下以独立检测机构为例,从专项内容角度分析内控管理制度:

1.人力资源内控管理

独立检测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比普通企业更加严格,根据实验室认可规定,实验岗位和技术岗位均有学历和工作年限的要求,因此,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和上岗资格认定,员工的内部外部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等,这些都应当列入独立检测机构人力资源内控管理体系中。企业应当按照职务、职种、领域等编制具体的职务要件书,确保自身职责与企业方针战略的吻合性。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激励考核约束奖惩制度也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公平合理可量化的绩效考核制度,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业绩考核要与薪酬挂钩,使企业正向有序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层要负责确定人员能力要求,制定人员岗位职责。人力资源部门协同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新员工培训,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在职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监控,建立和及时更新员工的培训记录和人员技术档案。实验室应设置覆盖其所有检测能力范围并熟悉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监督员。监督员应按照计划和可行的方式对栽培新员工、转岗员工、操作新设备或采用新方法的人员上岗前的初始工作能力进行监督,确保不同岗位任职人员的教育、资格、培训、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始终满足实验室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运作的要求。

2.产品与服务内控管理

为确保独立检测机构对影响实验室活动的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选择、采购、验收、储存实施更有效的控制,独立检测机构应当有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有监督评价措施。采购验收仓储结算等环节要设立不相容岗位,不能一人统筹。用于实验室自身的测量标准和测量仪器、辅助设备、消耗材料和标准物质等,要先进行供应商评价,从资质、质量、规格、价格、服务满意度、业界反馈等方面选择合格的有充分质量保证的供应商采购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对实验室的重要设备的安装调试、日常保养、维护维修,应选择制造商指定的或有充分质量保证的外部服務机构。

对于独立检测机构有能力和无能力的分包业务,应当由品质保证部负责寻找合适的承包方,收集其相关信息,业务受理部进行符合性评价和验收,确定合格的承包方实验室名录。在相关检验检测领域寻找合适的承包方时,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也可以采信资质认定部门的认定结果,同时,企业要分析定位自身优势,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在进行资质审查时,确认资料信息是否充分,管理及技术能力、资源和服务是否满足要求。承包方的评价活动是动态的,实验室应关注承包方的能力、资质等所发生的变化。为了保证承包方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满足本企业要求,业务受理部应对承包方的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对分包工作及完成质量进行跟踪。

3.全面预算内控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方针为目标,以预算为手段,对其内部所属部门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进行配置、考核和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企业应当明确核心利益目标,挑选出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有效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是资本管理,也是经营管理、品质管理、业绩管理。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建立配套的内部审计制度,用于评价监督反馈该预算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考核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指标要合理且易量化,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在预算管理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追求长远高效发展。

(四)与内部控制相整合的风险管理和评价管理

企业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识别并应对风险和机遇,以便预防或减少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和潜在失败,是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增强抓住机遇的可能,赢得新客户新发展,进而实现持续改进。

企业管理层应以基于风险管理的思维,运用过程方法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关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全面、完整、科学地考虑风险和机遇,进行风险精准管控。在实验项目中,实验室应当通过监督、监控、验证、核查、评审等活动,和操作人员主动发现、收集、识别实验室活动的内部风险。对独立检测机构而言,内部最大的风险一般来自于安全和质量,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风险点,安全事故、不诚信、不公正、泄密和技术能力欠缺等都是重要风险。管理层也应当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外部风险,及时调整战略方向、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以免错失企业生存发展的良机。

审计委员会负责策划和编制科学合理的评审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评审工作方案既可以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专项进行重点评价。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由审计委员会根据策划来决定,以确保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执行内控管理体系的相关方针和目标。此外,审计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不定期的管理评审,诸如企业的战略方针、政策、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发生严重客户投诉事件;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法规和管理规定发生变化对内控管理体系产生影响。

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涉及重大财务收支活动的事项进行审查,包括审查经营活动的规范性和经济效益性,不仅要对内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查,还要对外部投资、固定资产项目预算决算、实验药品耗材领用耗用情况、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合规情况等进行审计,综合运用分析手段,评价审查事项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审计委员会评审完成后,要编制审计报告,及时披露和揭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对于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应当记录在案,并负责跟进改进措施的落实,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可以从不符合事项的性质(体系性、实施性、效果性)、严重程度(严重、一般、轻微)、能否再次发生等多角度出具不同的审计意见。问题一旦被识别,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进行调查,对于较复杂的情况,应当成立调查小组,研究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对于发现的问题项,不应仅仅纠正发生的问题,还应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确定不符合事项是否为独立事件,是否还会再次发生,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确定原因后,各相关部门应立即拟定纠正措施方案,并从中选择和实施最能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防止其再度发生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经审计委员会审核,提交管理层会议通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实施。审计委员会通过一定时间跟踪监控,来评价和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独立检测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全体员工都应当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参与内部控制管理,成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把内部控制和监督覆盖到全业务、全阶段、全方位,并且要把事后审计、评价、纠正措施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企业尽可能降低和规避风险、抓住良机,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使企业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成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路径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7):202-204.

[2]王慰宜.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分析[J].中国市场,2020(24):92+94.

[3]席燕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124-125.

[4]李娟.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纳税,2020,14(23):85-86.

[5]魏新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究[J].中国市场,2020(18):63-64.

[6]王鹤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7):231-232.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内部控制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