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个维度” 高效指导阅读

2021-12-21王涛车福俊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适度效度温度

王涛 车福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整本书阅读也进入语文课程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便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整本书阅读指导从教师视域讲需解决文本的优选、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指导及读后交流和评价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因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须把握好“三个维度”,落实高效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适度 效度 温度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已经进入“深水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策略和设计已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和教学内容。就目前教学看,整本书阅读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理论体系。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存在目的不明、要求过多、指导过剩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

从教师视域讲需解决文本的优选、教学目标的制定、阅读过程的指导及读后交流和评价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解决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必须把握好“三个维度”,实施有效阅读指导。

一、选择阅读内容的适度

整本书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所读书目,选书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脑力劳动,实则是一个方向问题,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的取向、兴趣的培养和身心发展等因素。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和词汇量限制,远远无法完成平均阅读量。中高年级阅读量会自然加码。中高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但读整本书的持久性耐力不足,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虎头蛇尾”“断章取义”等现象。因此,语文教师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读本尤为重要。

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课程读本的依据是:1.依据课标;2.依据阶段性目标;3.依托教材;4.通过调查与筛选。基于上述四种途径,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笔者选择了《青铜葵花》《呼兰河传》《可爱的中国》《琦君散文精选》4本书作为本学期的课程读本,且把《青铜葵花》作为首选。之所以把《青铜葵花》放在首本,理由有三:一是调查表中全班有二十多位学生高调建议;二是校图书阅览室和图书角新进一批与统编教材相配套的书目,其中曹文轩的儿童作品居多;三是《青铜葵花》是一部优美而高贵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性格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选择本书作为精读本,一方面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通过阅读苦难素材,了解生活的艰辛和砥砺,让他们能够正视苦难,不逃避、不妥协,把苦难的经历变成成长的财富,把亲情的温暖化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让他们看到苦难的真正意义所在。当然,这也是当下学生所缺少的经历和需要正视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读整本书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推进阅读的效度

聚焦儿童身心特点,提高兴趣爱好,立足学段目标,凭借文本特质,精筛细选,实施高效阅读。当下的导读课极端性较强,具体表现为一是粗糙型:看封面——看勒口——看目录——看封底——猜内容。导读的重点部分往往是选取某章节的一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课堂上教师导而不读,悱而不启,愤而不发。整节课,讲来猜去,就是不让学生自己读书。二是过细型:读封面(包括作者、譯者、出版社)——读目录(一章一章)——读内容(循章梳理情节、圈画核心人物)——设置话题——讨论话题。整节课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牵着学生往前走,章章俱细。学生无读书的经历,整个流程无法真正体现整本书阅读的元素,学生的兴趣慢慢被扼杀。

鉴于此,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时,做了以下两点设计:

(一)确定目标

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读封面、目录等了解小说的骨架,形成思维导图,总体感知整本书的内容和情感预热;(2)依据思维导图抓情节,把握细节,感知人物,说说独特的感受;(3)赏读精美句、段、章,交流阅时的独特体会,谈谈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4.情感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痛苦与挫折,积极、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

(二)安排环节

导读课,导什么?怎么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内容、导方法、导语言、导主旨。推己及人,实现整本书阅读目标。

1.导内容,激发阅读期待

(1)出示导读单(图略)。

(2)读“封面”“前勒口”“目录”和“书名页”,它们是每本书的“脸面”,有它们,书才光鲜靓丽、吸引人。读一读,完成导读单相对应的内容。

(3)读“后记”“后勒口”和“封底”,它们是每本书的“脚后跟”,有它们,书才立得稳、扎得深。先读一读,再把相关信息填入导读单的相应部分。

这个环节的落实,需要借助封面、封底、目录等。导读单的目的,不是摆设,也不是形式,而是导内容,通过看封面、读封底猜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导方法,指向图示语言

书目不同,指导阅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情节、章节(回)、人物等来指导阅读。根据《青铜葵花》这本书的特点,笔者尝试运用图示语言来代替文字交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画人物关系图,把握主次人物,整体感知文本。本书人物不算多,除了青铜、葵花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出现了青铜的奶奶、爸爸、妈妈,葵花的爸爸,葵花的同学翠环、秋妮,嘎鱼和他的爸爸、妈妈,等等。这些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主与次),通过连线成图的形式,把人物内在“关系网”一一标注清楚。在厘清这些角色之间关系的同时,散落在各个章节中的人物也就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学生便能很快地整体把握文本。

(2)画故事情节,用导图方式呈现,把握叙事线索。以青铜为例,按时间顺序:青铜——大麦地失火失语——放牛初遇葵花——为葵花放弃上学——卖芦花鞋为葵花照相——捉萤火虫为葵花写作业……用导图方式将这些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把各个章节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重组,建构起整本书的大体框架。

(3)画文本插图,用插图的形式再现文本片段内容,显现独特阅读体验。文本《青铜葵花》(2016年第三版)中没有插图,这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绝佳机会,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把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画出来。由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阅读中关注点不同,所呈现的插图也不尽相同。动手为文本画插图,实现了作者、文本、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对话,真正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此环节让学生寻找到了阅读本书的最佳路径。能把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思考、质疑及见解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显性压力,却极大地维持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3.导语言,关注表达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不可忽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总有一些优美语段,这个语段可能是文章的关键语段,可能是作者的表达特色,可能是揭示文章的主旨……

如:《青铜葵花》第一章《小木船》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设计此环节,目的是让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不同作家作品时,留心体会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当学生读着这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时,我们不难想象到在他们心里会出现一片美丽而又凄凉的大麦地,他们会随着孤寂的文字悄悄地走进主人公葵花那颗孤独的心。这就是曹文轩教授的写作风格:纯净、唯美,即使是写苦难,也是那么地富有诗意。

4.导主旨,以立意为宗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一本好书,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优美,更重要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即文章的灵魂。

《青铜葵花》这本书写的是苦难,尽管是以唯美的方式,可这里面的苦也好、难也罢,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为什么曹文轩还要为我们忆苦思甜,回味那段遥远的岁月呢? 苦难一次次折磨着大麦地,折磨着生活在这里的青铜一家,折磨着大麦地的人们,也在塑造着每位读者的心,正如曹文轩教授在这本书的封底所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当然,对一本书的立意的指导,可以是隐含、贯穿于设计的始末的,而非独立存在的。在实际导读课中无须教者刻意、有深度地引导学生体会,笔者认为有粗浅感受即可。

三、读后评价的温度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针对性、科学性、阶段性很强的工作,在学生通读文本并对文本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之后,为了加深对文本的深入了解,对人物、对情节有新的认识和解释,为进一步掌握全班同学的阅读情况,需根据不同文本采取不同的、适度的评价方式(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来证实。《青铜葵花》这本书,笔者以“导读单”(阶段性评价)为暗线,以“评价样卷”(终结性评价)为明线、“暗”线追踪评价阅读流程、阅读进度和阅读深浅度,有导读、推进和检测之功效,重在过程;“明”线重在全面检测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的显性收获,重在结果;“明”“暗”并举的方式评判学生的阅读情况,其操作简易,但效果明显。具体做了

两点:

(一)导读单的完成

1.评文本人物

葵花失去了家人,富足的嘎鱼一家和贫苦的青铜一家都想领养,但为什么是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

2.析未来之路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它?

3.赏语言之美

出示部分描写场景的段落,感受诗意语言及场景描写的用意。

(二)评价样卷的完成

评价样卷的制作,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呈现几道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这样的题型只能浅层次地反映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這不是我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初衷。样卷的评价应体现整本书的写作意图和育人价值的有机融合,能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进行碰撞,溅出思维的火花,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在实践《青铜葵花》整本书阅读课时,笔者已做了几年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从开始的“放羊式的指定阅读”到“有选择的推荐阅读”,再到“由‘导读单’引导下的自主阅读”,直至现在的“‘明’‘暗’双线并举的师生共读”。本次整本书阅读指导做到了“三度”:一是推荐阅读书目避免了盲目性,有一定尺度。所推书目力求做到有“标”可循、有“书”可查、众生所“好”。《青铜葵花》这本书有其文学价值、教学价值和育人功能,而且做到了无缝对接、完美结合。二是重阅读过程,略谈阅读结果,注重推进的效度。整个过程重点放在阅读推进上面,用意是断掉学生在阅读中的“投机取巧”“断章取义”和“虎头蛇尾”。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品味,促进个体精神成长。三是可操作性强,评价适度。实际教学中,在精心推选阅读文本后,以“导读单”为主线就可以组织实施教学,以“量”和“质”和谐皆宜的评价样卷就可以掌握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

整本书阅读指导,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改变自身阅读方式方法,有利于改进教法;对学生来说,坚持阅读整本书能发展语言、拓展思维、丰富体验、锻炼记忆力。把握好“三个维度”,有序指导,才能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适度效度温度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彩票市场需求调控探析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测个温度再盖被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