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辜榷”到“垄断”——论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译名演变及其学术意义

2021-12-15张景华屈莉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严复术语日语

张景华,屈莉莉

从“辜榷”到“垄断”——论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译名演变及其学术意义

张景华,屈莉莉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晚清以来,西方经济学术语monopoly译名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定名过程。严复最早以“辜榷”一词对译monopoly,后受译者文体、政治历史和术语规范化等因素的影响,monopoly译名经历了从“辜榷”到“独占”再到“垄断”的演变过程。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译名演变不但反映了近现代经济学概念构建背后的各种话语力量,而且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学思想的近现代化转型。

垄断;译名演变;学术意义

一、引言

19世纪末,作为晚清“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立志救亡图存,寻求富国强民之路,于1901年翻译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所著的西方经济学巨著《原富》(,今译《国富论》)。自严复以来,《国富论》在国内曾被多次重译,如郭大力、王亚南等学者的译著就曾多次修订和出版。该经济学著作的重译过程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学术语的译名演变,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经济学术语monopoly。从严复所译的《原富》到当代《国富论》各种译本,monopoly的译名经历了从“辜榷”到“独占”再到“垄断”的演变。

近年来,当今学者开始关注近代西学术语译名问题,其中对monopoly汉译的研究一是对monopoly翻译命名的研究,如王会伟(2018)基于语料库分析了严复用贬义词“辜榷”对译monopoly,说明其情感取向对术语翻译的影响;二是对中国古典词汇“辜榷”一词的思想内涵及其近代意义的探讨,如张儒威(2012)通过“辜榷”一词的含义分析,指出严复所提倡的自由经济思想实质就是要反对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行业垄断现象;三是对汉语“垄断”一词的概念史研究,如李艳(2012)通过分析“垄断”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认为词义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心理、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演变。虽然对monopoly的译名已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一方面局限于对“辜榷”或“垄断”概念的解读,缺乏深入的学理思考;另一方面忽略了对monopoly译名演变的过程及原因的探讨,也忽略了西学术语翻译对中国经济学思想近现代化的意义。故本文首先从严复的翻译思想和学术背景出发,探讨西方经济学术语monopoly汉语译名的演变及其学术意义。

二、monopoly之译为“辜榷”

在翻译经济学术语monopoly时,严复借用了与之含义相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固有词汇“辜榷”。对于“辜榷”一词的内涵必须追根溯源考查中国典籍,并了解该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对“辜榷”一词的记载主要有:

原文含义出处 辜榷财利,侵掠百姓不正当的、非法的利益独占《汉书·张让传》 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奸利者亦作“辜较”《汉书·翟方进传》 汉纪五十,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商业交易中的一种包揽政府买卖场的独占行为《资治通鉴》 交通州郡,辜较在所珍宝货赂,悉入西省统括财利《后汉书·孝仁董皇后纪》

在中国典籍中,“辜榷”一词往往伴有“为奸利者”和“侵掠百姓”等表述的出现,可见真正操纵“辜榷”之事的多为豪门贵族和官僚商贾。再看“垄断”一词的含义,《孟子》中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意为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下,行垄断之事的人主要指市场上的狡猾商家。相比之下,“辜榷”一词含义比“垄断”更为宽泛,贬义色彩比“垄断”更为强烈,甚至达到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地步。

在翻译术语monopoly时,严复在“译名上采用了会通法”(张景华,2013:137),用“辜榷”一词对译monopoly。一方面,深受斯密自由经济思想的影响,严复反对经济领域中辜榷的垄断行为,大力提倡自由经济理念,因此选用“辜榷”一词表达对经济领域中利益独占行为的深恶痛绝,使国民从经济落后的社会背景下觉醒,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另一方面,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尤为推崇先秦两汉的文字,对“辜榷”一词的含义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严复还在按语中对该词进行了详细解释:“辜者,鄣也;榷者,独木之梁。壅利独享者,谓之辜榷,而孟子则譬之垄断,大抵皆沮抑不通义也。”(斯密,2012:82)由此可见,严复在翻译时也考虑到“垄断”一词,但经过词源考究,反复斟酌,他还是觉得“辜榷”更为妥当。因此,在翻译《原富》时严复很自然地将西方话语所反对的垄断行为与中国传统话语所反对的利益独占行为联系起来。

当时中国的知识精英主要还是儒家士人,所以严复在翻译《原富》时以古文的形式呈现。一方面,他强调“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而古代文字和文体的运用使得译作风格略显端庄古雅;另一方面,他认为:“世俗用字不察,义多歧”(赫胥黎,2002:11),有碍思想之传达,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给儒家士人更能引起知识精英阶层的重视,进而激发其实业救国的决心。从现代译学来看,严译《原富》的期待读者即儒家士人,因为他们能够影响国家经济方向,在他们的推动下才能切实推进富国强民的目标。由此可见,严复以贬义词“辜榷”译monopoly象征着近代中国知识阶层对西方经济思想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其科学化和学科化必将促进中国传统经济学思想的近现代化转型。

三、monopoly之译为“垄断”

在1972年《国富论》的重译本中,郭大力和王亚南(1972:56)在修订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用“垄断”一词对译monopoly:“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利润。”此句中的“垄断”为利益独占之意。“垄断”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与商业关系密切。《牛津经济学词典》(2000)将monopoly定义为a market situation with only one seller,即对于某一特定的商品仅有一个卖家,有把持和独占之意,可以看出术语monopoly与“垄断”一词意义基本对等。因此,在郭大力和王亚南之后的《国富论》重译本中都以“垄断”一词来对译monopoly。

根据词性的不同,“垄断”有两种含义:其一,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名词,“垄断”即“陇断”,“丘垄之垄,亦作陇”,意指高而不相连的山丘,如《列子·汤问》中提到“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御寇,1985:64);其二,作动词使用时,“垄断”指经济意义上的独占,个人、公司或国家出售某种商品的专有权(Lerner,2015:157-175)。然而,随着词义的演变,该词作为山丘的含义逐渐减少,而独占义却逐渐延续下来。明清以后的文献中“垄断”作为把持和独占的用例则经常出现。例如:

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栾城集》(1094) 而无赖之辈,关通吏胥,垄断货物,巧立辨验、折耗之名。《幽闺记》(1589) 而百十奸民从而羽翼之,为之龙断而罔利。《论十三行的起源》(1662) 北盐自军营提盐抵饷,遂为武人垄断。《清史稿》(1928)

从以上用例中可以看出明清以后“龙断”或“陇断”除了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以外,基本都消失了,作为把持和独占含义的“垄断”一词则逐渐替代了它们的位置,而把持和独占含义是从“古之为市,私登龙断之人”的典故中引申而来。虽然“垄断”的现代意义出现得较早,但是它的真正普及使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明朝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繁荣兴旺,它的把持和独占意义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其影响和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垄断”一词的普及使用也使得该词成为术语monopoly的标准化译名,二者的含义基本对等,如《资本论》的翻译。

(1)The colonial secured a market for the budding manufactures, and, through the monopoly of the market, an increased accumulation.(Samuel Moore,,p. 659)

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厂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1975:822)

在《资本论》的译本中,译者运用“垄断”一词对译monopoly。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垄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为垄断组织,指的是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二为垄断状态,指“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竞争的发展导致了资本的集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家企业独占市场或多家企业分占市场的局面”(马博,2011:2)。

四、从“辜榷”到“垄断”的演变过程

在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译名从“辜榷”到“垄断”的演变过程中,日语借词“独占”一词的出现曾经一度取代了“辜榷”,而后又被“垄断”一词所取代。在《国富论》译本中,严复(1901)最早以“辜榷”对译monopoly。在讨论《原富》的翻译时,严复(1986:518-519)处理“艰深名义”的经验与翻译态度是“常须沿流讨源,取西字最古太初之义而思之,又广搜一切引申之意,而后回观中文,考其相类,则往往有得,且一合而不易离”。因此,翻译经济学术语monopoly时,严复追溯了古汉语中“辜榷”一词的词源及其在具体语境下的运用,从而论证了“辜榷”作为monopoly译名的合理性。

20世纪之初,中国学术界由于留日热的影响,开始大量借用日语译词,“独占”一词在该时期曾经一度成为monopoly的通行译名。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1984:84)记载,“独占”属于日语借词,即外来词中的非中日同形词。日语借词在国内的涌现始于清民之际,国人开始大规模从日本转译西方著作,除严复少数人之外,“该时期的翻译工作主要是由留学日本的人翻译日语转译西方的图书,这就导致大量的日语译名和新术语进入汉语”(廖七一,2017:28-29)。在当代的《日本国语大辞典》中有对“独占”一词的记载,其中有独自占有或占据之意。作为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译名,“独占”被收录到吴念慈中英对照的《新术语辞典》(1929)之中。受日语译名的影响,郭大力和王亚南在《国富论》(1931)中改用“独占”一词对译monopoly。

(2)A monopoly granted either to an individual or to a trading company, has the same effect as a secret in trade or manufactures. The monopolists, by keeping the market constantly understocked by never fully supplying the effectual demand, sell their commodities much above the natural price, and raise their emoluments, whether they consist in wages or profit, greatly above their rate.(Adam Smith,)

给个人或商业公司以独占,其作用与商业上制造业上保守秘密同。独占者不断使市场货存缺乏,使有效需要永不能得到充分供给。因为,要这样,他们始能以超过自然价格的市场价格,出卖他们的商品。他们的报酬,无论包含在工资方面或包含在利润方面,都大超过了自然率。(郭大力、王亚南,1931:53)

到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随着国人外语水平和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学术界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反思日语借词问题,甚至对日语借词的使用持极端否定态度。余又荪(1935:13)就批评当时学术界所用的学术名词,“大多是抄袭日本人创用的译名,这是一件极可耻的事情”。此后学术界在译介西学术语时逐渐摈弃日语译词,转而从中国古典术语中找到对应的词进行翻译。通过查阅CCL汉英双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检索出74条与monopoly相关的双语语料,其中有51处以“垄断”作为monopoly的对译词,仅有2处运用“独占”,分别出自《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面包围中》(1947)和《论战犯求和》(1949)。由此可见,日语借词“独占”在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日渐衰弱,而术语“垄断”则普遍出现于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文献之中,如1949年的《现代经济通讯》中有“洋商垄断打包行市,出口商希国人自办打包行”,旨在批驳英商打包公司对打包价格的垄断行为。解放前后“垄断”不仅是monopoly的对译术语,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用于批判国民党及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话语。

(3)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日本投降以后,达到了最高峰,它替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This state-monopoly capitalism reached the peak of it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after the Japanese surrender; it has prepared ample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由郑易里等学者编著,并由时代出版社出版,三联书店发行的《英华大辞典》正式确定“垄断”作为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标准化译名,而此后各种翻译文献,包括《国富论》的各种译本,如郭大力和王亚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72)等都采用“垄断”作为monopoly的标准化译名。

五、从“辜榷”到“垄断”的演变因素

经济学术语monopoly译名经历了“辜榷”到“独占”再到“垄断”的演变过程。在《国富论》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中,monopoly一词分别有不同的译名。从“辜榷”到“独占”再到“垄断”体现了该经济学术语向着更为专业性的方向发展。然而,严复所译的“辜榷”为何被日语借词“独占”所取代?“独占”为什么被“垄断”所取代?“垄断”为何能成为与monopoly对译的标准化术语?

首先,造成术语译名的演变重要因素是主流学术语境的变化。严译文体“太务渊雅”,虽然为晚清士人所喜好,但是难以为常人所理解,故其“辜榷”必将为其他通俗易懂的词语所取代。对于《原富》的出版,梁启超(1902:113)在《新民丛报》上撰文推荐称“其精美更何待言”,但对翻译文体提出了批评,认为译文“太务渊雅,刻意摹仿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郭大力和王亚南(1931:1)之所以要重译,就是因为《原富》译本对于民国的读者来说“文字过于深奥”。为了让更多的国人理解其中的富国思想,故在重译《国富论》时译者采用简单明了的白话文进行翻译。对于其中的经济学术语的翻译,郭大力和王亚南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日语借词,更有利于向大众传播近代经济学思想。

其次,术语译名的演变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因素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为了向日本学习,大量从日本转译西方学术著作,中日交流日趋频繁,大量的日语译名传入中国。由于“日语借词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廖七一,2017:4),这促使中国知识界选择使用了日语借词。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留日学者逐渐减少,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速度开始放缓”(顾江萍,2011:89)。中国知识界的民族意识促使学术界对日语译名进行深入的反思。余又荪(1935:13)就撰文指出,明治时期的日本学者中文水平造诣很高,而抗战时期的日本学者于中文“文理不通”,中国学术界再“抄袭日本人创用的译名”,“这是一件极可耻的事”。由此可见,抗战时期中国知识界开始扬弃甚至抵制日语外来词,故“独占”作为monopoly的译名使用频率逐渐减少。到解放前后,作为批判国民党及其垄断资本主义的关键术语,“垄断”逐渐成为monopoly的权威译名和标准化的对译术语。

术语译名的演变也是因为后起的译名在专业性和准确性上占优势。“垄断”之所以成为与monopoly对译的标准化术语,是因为学术的发展对术语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冯志伟(2011:33)所指出:“专业性是术语的最根本、最基础的特征。”相对于“独占”一词,“垄断”的准确性更高,专业性更强。在《韦氏词典》(1972)中,英语monopoly主要有三层含义:(1)exclusive control of a commodity or service in a given market;(2)an exclusive privilege of engaging in a particular business;(3)exclusive procession or control of something。可以看出monopoly一词不但指“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独家控制”,还有“对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独家特权”。而《汉典》(https://www.zdic.net/)中“独占”为独自占有之意,“垄断”为操控市场,独占利益之意,不仅有对市场操控的意思,还有利益霸权的含义。显然“独占”已经不能涵盖monopoly的各种现代经济学含义。相比之下,“垄断”一词不仅使经济学术语表达更规范,同时在含义的准确度上更为完善,更符合现代经济学的语言表达。

六、monopoly术语译名演变与经济学近现代化

从译名的演变过程和演变因素来看,新的译名“垄断”更具科学性、系统性,更能准确地反映近现代经济学思想。基于“垄断”一词,王黎明(2007:36)在《反垄断》中提出“垄断”相关的二级术语主要有“垄断行为”与“垄断结构”。从“垄断结构”所包含的几种理论模型来看,又延伸出“完全垄断”(perfect monopoly)、“寡头垄断”(oligopoly)、“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等术语。可见“垄断”一词的使用延伸出一系列的经济学术语,更符合术语生成的“系统经济律”。刘继峰在2012年主编的《反垄断法》中也提出了“寡头垄断”(oligopoly)、“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完全垄断”(perfect monopoly)、“垄断市场”(monopolistic market)等相关术语,补充并确立了市场经济相关术语,促进了经济学术语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由此可见,术语系统性的增强有利于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促进知识传播和学科发展。

与普通词汇翻译不同的是,术语译名的演变表面上是词语的更替,其实是学术观点的完善和发展,背后又蕴藏着经济学思想的演变。考察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演变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史、思想史和翻译史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市场活力得到释放,经济增长举世瞩目。肖海燕(2018:135)甚至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与《国富论》在中国的重译速度总体一致。经济学术语的重译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经济学的发展相关。在现代经济学话语中,“垄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商业交易中的一种包揽政府买卖”的行为,而是当今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辜榷”到“垄断”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从传统的重农抑商走向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西方经济学术语的译名演变与本土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此可以窥见中国近代学术界吸收外来思想的轨迹,并揭示现代经济术语的生成与演变规律,进而加深国人对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认识。随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近代西方经济学术语中的译名已经约定俗成,术语译名演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经济学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经济学术语monopoly的译名从“辜榷”到“垄断”的演变不仅仅是概念史或词语史所探讨的问题,更涉及中国经济学近现代转型的问题。

七、结语

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西学术语译名演变现象尤为明显,这也推动着中国传统术语不断向着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经济学术语monopoly从严复之译“辜榷”到具有规范化、国际化意义的“垄断”,反映的不仅是术语译名的演变,同时也反映出国人民族化意识的觉醒,从而逐渐从传统的经济思想中走出来,向近现代经济思想转型。经济学术语monopoly译名从“辜榷”到“垄断”的演变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学语言文体向现代化的转变,体现出国人逐渐形成了对传统经济学自省意识,另一方面也打开了国人与国际经济学思想交流的新视野,使中国经济学思想研究走出旧的学术范式。由此可见,术语译名的演变看似是语言词汇方面的竞争,其实反映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途径和方式,这种演变蕴含着重要的学术史和思想史价值。

[1] Black, J. 2000.[Z].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David, G. 1972.[Z]. Cleveland: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3] Lerner, P. 2015. The Concept of Monopol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Power[J]., (3): 157-175.

[4] Moore, S. & E. Aveling. 2010.[M]. Shanghai: Shanghai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5] 冯志伟. 2011.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6] 顾江萍. 2011.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7] 郭大力, 王亚南. 1972.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8] 韩江洪. 2006. 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9] 赫胥黎. 2002. 天演论[M]. 严复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0] 李艳. 2012. 浅议“垄断”的词义演变[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 13-15.

[11] 梁启超. 1902. 绍介新著《原富》[J]. 新民丛报, 113.

[12] 廖七一. 2017. 严译术语为何被日语译名所取代[J]. 中国翻译, (4): 26-32.

[13] 列御寇. 1985. 列子·汤问[M]. 北京: 中华书局.

[14] 刘继峰. 2012. 反垄断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5] 刘正埮, 高名凯. 1984. 汉语外来词词典[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6] 马博. 2011. 反垄断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17] 马克思, 恩格斯. 1975.《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8] 王会伟等. 2018. 基于变译语料库的严复译名观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 150-156.

[19] 王黎明, 沈君. 2007. 反垄断:从别国走向世界[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 王栻. 1986. 严复集[M]. 上海: 中华书局.

[21] 吴念慈. 1929. 新术语辞典[Z]. 上海: 南强书局.

[22] 肖海燕. 2018.《国富论》在中国的重译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3] 亚当·斯密. 1981. 原富[M]. 严复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4] 亚当·斯密. 2012. 国富论(中英对照)[M]. 严复译.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5] 亚当·斯密. 2014. 国富论[M]. 郭大力, 王亚南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6] 余又荪. 1935. 日译学术名词沿革[J]. 北京: 文化与教育旬刊, (70): 13.

[27] 张景华. 2013. 论严复的译名思想与翻译会通[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5): 135-138.

[28] 张儒威. 2013. 通向自由富强之路的探索——严复文化思想新探[D]. 南开大学.

[29] 郑易里. 1950. 英华大辞典[Z]. 北京: 时代出版社.

H315.9

A

1008-665X(2021)6-0057-09

2021-06-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民国时期西学翻译的术语民族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1BYY055)

张景华,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屈莉莉,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翻译史

(责任编辑:于 涛)

猜你喜欢

严复术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严复的遗嘱
赢在耐心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