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复的遗嘱

2021-11-05陆其国

领导文萃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之德严复遗嘱

陆其国

严复对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早为世人公认,但述及严复遗嘱的文字却不多。其实不夸张地说,从遗嘱中可以读到他的“痛悔”——窃以为这即使在今天,仍不乏启迪和警世意义。

1921年10月,严复因肺病辞世。王蘧常著《严几道年谱》记载,严复辞世前,曾立遗嘱“谕家人诸儿女知悉”,说“但有此一纸亲笔书,他日有所率循而已。汝曹务知此意,吾毕生不贵苟得,故晚年积储,固亦无几,然不无可分”。一句家常式的关照过后,接下来严复就在遗嘱中感叹道:“吾受生严氏,天秉至高,徒以中年悠忽,一误再误,致所成就,不过如此,其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故本吾身阅历,赠言汝等,其谛听之。”

之后就开始交代遗嘱具体内容,计有如下几条:首先严复即告诫子女“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其余几条分别为:“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谨畏而加以条理。须学问增益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一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第一条遗嘱即彰显出严复的爱国思想:如果觉得这个国家的“旧法”已不适于当下,尽可以改进修正,但不许背叛它。其他几条则分别告诫子女:要勤于做事,珍惜光阴;为人处事懂得敬畏。要注重学习,知道人生不圆满;永远不要把区区一己凌驾于群体之上……

耐人寻味的是,严复在遗嘱中,丝毫没有提及自己在思想文化上作出的成就,倒是一再提及諸如“必不可叛”“须谨畏”“更切毋造孽”等语,再联想他前面所说自己“中年悠忽,一误再误”,“其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的“吾身阅历”,人们不免会产生疑问:严复究竟“一误再误”了什么?为什么说自己有“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须谨畏”“更切毋造孽”等语,仅仅是告诫子女,还是严复另有不足为外人(包括子女)道的自责和痛悔?

这样说绝非空穴来风,严复晚年曾在给友人熊纯如的信中写道:“丈夫行事,既不能当机决绝,登报自明,则今日受责,即亦无以自解”,“虚声为累,列在第三,此则无勇怯懦,有愧古贤而已” 。

严复分明就是在自责,自责的原因就是他曾列名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的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第三名。严复列名筹安会,向为史家訾议,并视为严复一生最大污点。但也有人为严复辩诬,如严复弟子侯毅在《筹安盗名记》中,就认为乃师是被“盗名”,系无辜受害;郑颐寿撰《严复深拒筹安会》一文,也引相关史料称“严复并无参加筹安会”。然而确认的事实是,严复列名筹安会,是经杨度一再游说后而代为签名,严复同意“与会而勿为发起”。但是结果他的“勿为发起”并没被尊重,最后列名第三被公之于世。更不该的是,严复本可明确表明立场,甚至好友林纾也劝他申明澄清时,他终因有所顾虑而未有行动。

知道了这些,再回头看他给熊纯如信中的话,不必为贤者讳,严复已然承认自己列名筹安会的事实,其自责痛悔之心,分明可触摸到他言难尽述的内心挣扎、撕裂和救赎。严复遗嘱中“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固然道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这一至理名言。但细细咂摸,是否还能读出严复的另一层深意:人固然会犯错,但有些错绝不能犯,哪怕只是一次。

(摘自《新民晚报》)

猜你喜欢

之德严复遗嘱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被偷的遗嘱
人生“十不得”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常修“四为”之德
严复修改试卷
这样写遗嘱无效
遗嘱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