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对脑卒中失眠患者血清5-HT、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2021-12-14孔令丽王淑杰

陕西中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涌泉穴五脏艾灸

邢 越,孔令丽,李 樱,王淑杰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截至2010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脑卒中生存患者中,约75%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约40%严重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失眠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长期失眠会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且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1-4]。因此尽早对脑卒中并发失眠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0例脑卒中并发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对患者睡眠质量、中医证候、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3.25±9.74)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65±2.74)kg/m2;病程3~13个月,平均(8.26±2.51)个月;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糖尿病1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62.14±8.59)岁;平均BMI(23.49±2.48)kg/m2;病程3~15个月,平均(8.52±2.39)个月;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6例。两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6]失眠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中风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8]制定失眠诊断标准,主证为失眠、心烦,次证为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心悸、夜尿频,舌质红,脉细数,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病例纳入标准:年龄35~85岁;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7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所涉及穴位存在创伤或感染者;近1个月内接受过失眠相关治疗者;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予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针刺五脏俞:患者取俯卧位,选取肺、心、肝、脾、肾五脏俞穴及膈俞常规消毒,选取0.30 mm×40.00 mm的针灸针,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膈俞均直刺0.5寸左右,肾俞穴直刺1寸左右,平补平泄,以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留针25 min,每周针刺5次,共治疗4周。涌泉穴艾灸:留针时进行涌泉穴艾灸,点燃艾灸条,定位涌泉穴,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烫为宜,艾灸10~25 min,1次/d,共治疗4周。

1.2.2 对照组:予艾司唑仑(国药准字H36020121,规格2 mg)口服,2~4 mg/次,3次/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主证失眠、心烦,次证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心悸、夜尿频、舌质红、脉细数等中医证候进行赋分,每项0~6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PSQI评分:PSQI量表包含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7个维度,每项评分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10]。5-HT、DA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HT、DA水平。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和治疗后患者PSQI评分改善幅度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睡眠深沉,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醒后精力充沛,PSQI评分减少≥75%;显效:睡眠质量大幅改善,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基本消失,50%≤PSQI评分减少<75%;有效:睡眠时间有所增加,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有所改善,25%≤PSQI评分减少<50%;无效: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无明显变化、各种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PSQI评分减少<2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眠、心烦、精神萎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PSQ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DA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5-HT、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DA水平比较

3 讨 论

失眠归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学认为,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若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阳气不与阴气相交,则易导致失眠[11-12]。卒中后阴阳失调,日久阴血耗损,肾精亏虚,脑髓失养,则失眠多梦、萎靡不振。《素问·宣明五气》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中医学认为“神”是人身体和心灵活动的关键,分别藏于五脏,五脏之神安于所在方能安眠[13]。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失眠、心烦、精神萎靡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五脏俞为五脏气血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具有调理阴阳气血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五脏俞为主穴行针刺治疗。肺俞可调节全身之气、抑制肝气生发过旺;心俞可安心宁神,肾俞可调神填精、调和补肾,心俞与肾俞相伍,有利于阴阳调和、心肾交通;肝俞主运化,可解郁、疏肝、理气;脾俞可调节中焦气机,有利于平衡气机,还可调理脾胃,为充盈肾中精气提供气血精微物质。针刺五脏俞可起安神定志、养心健脾、疏肝解郁之功效[14]。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艾灸涌泉穴可通过温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上济心火,引火归元,交通心肾以调和阴阳,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15]。代利利等[16]研究显示,针刺五脏俞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李欧静等[17]以针刺五脏俞、膈俞和神门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5-HT、DA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可能是通过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调整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5-HT、DA均为中枢神经递质,在睡眠、苏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HT具有调节睡眠、塑形周期的作用,可延长非快速眼动睡眠、苏醒时间、深度睡眠期,减少入眠、浅睡期时间;DA可保持兴奋、维持苏醒,若DA水平正常,则有利于减少苏醒次数,保证睡眠过程的完整性[18-19]。司井夫等[20]研究针刺联合推拿和中药汤剂治疗128例失眠患者的疗效,选择心俞、肝俞、脾俞等为主穴,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不良情绪有所缓解,其可能通过提高5-HT水平、降低DA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可能通过提高5-HT水平、降低DA水平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涌泉穴五脏艾灸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浅析涌泉穴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