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法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11丁春梅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函数教学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函数知识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函数也是解决数形结合等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函数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更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其深入理解函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灵活地应用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引导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061-02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该阶段,函数贯穿于初中数学的大部分章节,这就是开启初等数学学习的起点。题目的难度和抽象化程度较高,经常困扰学生,教师应当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引导法,帮助学生形成灵活多元的函数思维,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1   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引导法的必要性

引导法是指教师就某个具体问题或者是整体知识,通过一定的案例、程序、路径来指引和提示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深入分析内在的原因和规律,详细掌握必要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有较为清晰的解决思路[1]。

初中数学函数的知识较为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可能难以适应,所以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因此就要用到引导法。教师可通过案例引入、逻辑推导、兴趣激发等方式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函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在教学实践当中,运用与生活有关的例子去设计导入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引导法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在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思考与函数有关问题的切入点和解答的步骤,逐步让他们养成注重观察和分析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开展函数学习,增强其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函数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考点进行整合,让引导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2   引导法在初中数学函数中的应用要点

2.1  以案例的方式进行引导

函數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相关知识点的讲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初步接触函数时,对函数没有具体概念,所以教师要尽量以平直化、通俗化的语言对函数知识进行有效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2]。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也要避免使用的方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影响学生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案例的形式导入新知识,让函数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通过迁移、联想实现对函数的有效理解。

以人教版教材中对函数概念的讲解为例,其中提到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个概念,很多学生对此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就可以举出相关的例子。可拿一根全新的粉笔,在黑板上写10个字后,让学生记录一下粉笔的长度,再写30个字后,让学生再次记录,最后在写90个字后,让学生记录粉笔的长度,这时学生会发现,字写得越多,粉笔的长度越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粉笔写字的过程中写字数量的多少是否和粉笔的长度存在关系,他们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通过这样的示范性引导,学生就会明白,一根粉笔的总长度是固定的,粉笔的剩余长度是由粉笔使用量的多少即写字的多少决定的,字写得越多,粉笔就越短,二者之间有一个反向的对应关系[1]。这样学生就能在遇到问题时明确题目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2.2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一些学生只是单独思考,闭门造车,会让其陷入思维定势之中,导致其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最终打击其学习信心,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把小组合作与引导法相融合并应用到函数教学中,让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引导,相互鼓励,实现高效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边界,同时能让学生总结学习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反思回顾,知不足、找差距、析原因、寻对策,从而让学生在巩固中不断提升[3]。

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首先应当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定义、特点、概念,包括数量表达式和函数图象。教师可以从图象入手,指导学生把函数概念和图象特征联系起来。因为有些学生之前对函数概念没有系统的认知,所以教师要通过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反思,把问题抛出来,大家一起协商交流,教师要在其中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不同函数图象的特点,归纳图象特征,找出关系式和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讨论和思想碰撞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

2.3  提高引导的灵活性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效性也难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函数图象等数学知识。如教学一次函数图象时,在概念的讲述和基本函数形式的讲解结束后,学生会对函数有大体的认知,但是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时,特别是在函数的表示形式出现了变形之后,有些学生就会显得茫然无措,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列举出各类可能出现的函数的表示方式,包括代数表示法和图形表示法,让学生在比对和分析中,深刻认识函数概念的核心要义,更好地把握函数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在一元一次函数的讲解中,笔者让学生判断以下几个函数哪个属于一元一次函数:① y=mx+9,② y=mx+6(m≠0),③ y=5?8,4y=n2+12。学生对4个等式进行观察判断后很容易发现,①式中的m没有给定范围,若m为0,等式变成了y=0,不符合条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③式上,该等式只有y一个变量,也不符合一元一次的定义;对于④式,x的次数是大于1的,显然不符合定义要求;再对②式进一步观察,发现两个变量始终存在,且次数为1次,因此可以确定它是一元一次函数[3]。通过运用对比引导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函数的定义,能够让学生对函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2.4  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引导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具备严谨细致认真的数学品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好的习惯。因此应用引导法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和物理教材中关与力学和函数的知识点,构造这样一个题目:假如有根木棍长50 cm,用弹簧拉力计去拉这个木棍,显示的拉力是20 N,木棍每增加5 cm,拉力便会增加2 N,拉力计最大承受重量是100 N,请学生找出拉力显示数值(用y表示)与绳子长度(用x表示)的关系。这是一道物理题,也是一道数学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若学生一味地用传统的验证和比对法去解决就会比较吃力,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抓住题目的要点,看两者是否能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再考虑弹性形变中的胡克定律,确定弹性形变系数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解决函数问题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总之,在函数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函数的具体应用,还要有运用函数思想的潜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创新,通过合理运用引导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益芳,骆英.引导法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实践[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1).

[2]黄先波.例谈初中数学引导型教学模式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2015(8).

[3]宋玉亮.例谈引导法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8).

【作者简介】

丁春梅(1979~),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函数教学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初中函数教学“三部曲”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