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为钥,打开真理的宝藏

2021-12-08严冬黔

文理导航 2021年31期
关键词:真理实践

严冬黔

【摘 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是知之始”……“实践”一词在各个领域流传甚久,受到各界大家的极大肯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具有特殊意义,其贯穿公民个人从幼儿阶段至青年阶段的整个学习生涯,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概述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概念,以其课程实施过程所展现的实际意义展开研究、探讨,着重说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接受传统知识、能力培养的重大影响和益处。

【关键词】实践;真理;开展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以一席通俗之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提点后人,强调“行动”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创造则基于知识的积累,对于后人来说,领悟“实践见真知”的道理确有必要。而知识的求真方式,自古便有大家學者探求,前有朱熹的“知事躬行”,后有邓小平的“检验真理标准”等等。以此可见,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此类课程,其用意颇深。像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功不可没。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也感悟了求真精神,一举多得。于学生身心发展而言,大有裨益。教师若能深入理解、“吃透”小学实践课程的开展意义,那么其在授课过程中,便能将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的意义发挥到极致,使得学生在各方面受益匪浅,也更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理解综合实践内涵,跨越传统教学“鸿沟”

综合实践是一个较为笼统、简单的概念,但实践也可以涉及自然、生活方方面面。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去的综合实践课程,于教师而言,是一门“放任”学生自由的活动课程;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可以“休养生息”的课程。教师的“放养”和不重视以及学生自主实践意识不强,导致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形同虚设。但在现代教育观念转变之下,以及课改要求的敦促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又恢复了其光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同时秉承“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实践意识、追求实践精神和求知精神。教师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应当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传统意义上的活动课程不尽相同。该课程的内涵较为注重的是“实践”,而且其具有明确主题。于学生而言,实践活动不只是放松身心的活动,身心所获得的轻松只是暂时的,学生通过活动所达到的精神愉悦以及所实现的真理追求,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在《我为绿树唱赞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主题后,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版块的设计。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特点,可设定“树与人类”、“和树交朋友”、“树叶实验室”、“诗之树”这四个活动版块,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树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观察校园、路边、家周围等地方所种树的种类、特点等,了解各种树的区别;收集落叶制成书画作品作为活动纪念;收集与树相关的歌舞、诗文资料,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这些版块活动紧绕主题,从各方面去认识树的过程又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实践的范围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得学生的课外生活充满乐趣,其“十八般武艺”也得以施展。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树、讨论并记录树的特点的过程,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为增进师生感情提供便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为教师跨越传统教学“鸿沟”进行了说服力较强的“先行示范”,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更为自然、专注,轻松化解师生间的隔阂。

二、搭建“实践活动”舞台,构建多样化学习形式

如果将学生比作舞者,那么教师的角色便是教练。但是如果舞者找不到适合表演的场地,那么舞者练得再刻苦、教练教得再辛苦,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之于实践活动,教师搭建的“舞台”不必灯光闪耀、星光四溢、宏伟宽阔,只需在了解学生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学生进行活动的场地、主题、形式等。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中,基于其全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仅要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去往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发掘实践活动的机会,拓展实践形式。恰当的主题选择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学生活动地位,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远超书本知识灌输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等。例如在《孝顺》一课的教授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相关的活动环节。比如“观察日记”,记录父母在生活中的辛劳瞬间,期间教师还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父母的电影等等,加以助推情感氛围的形成,利于其他活动环节的展开。教师还可设定游戏环节,比如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充满气的气球,参与“护气球”游戏一周,模拟母亲“十月怀胎”的经历,体会母亲怀孕的艰辛。最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举办相关感恩活动,并且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感受学生对其爱护的回报,实现该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实践活动过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活动主题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共鸣,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自主性,让学生、家长充分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效应和意义,改变其传统认知,使得家校思想联通,这样的学习过程不难获得学生的青睐,也更利于今后此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的“舞台”搭建是由教师在观察和权衡中一步步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展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性意义。小学综合实践学习的多样化也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改造积累的,教师始终将自己置于“建设者”的地位,便能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意义变成学生的精神“舞台”。

三、注重实践资源挖掘,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新课标的要求让课堂不再局限于校内,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则以其课程性质的特殊性,更能胜任校外教学的“领路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挖掘则相对重要,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更具灵活性、选择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强。小学学生群体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弱势群体,其完整的价值观体系还未建成,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诱惑和干扰。学校、教师、家长在进行实践课程资源挖掘的同时,也应该“取精去粕”,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正确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价值观体系的正确建立。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也能够学习课本以外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也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其他科目。例如语文学习自然景色描写相关的文章,如果学生通过自然实践活动去了解山川四季之景,则其对于写景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入,甚至在进行自我创作时,创作思路也会更为明晰。小学综合实践资源无处不在,例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这些资源在教师的深度挖掘之下更加显露无疑。例如在《观察蚂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不同的天气、地点观察蚂蚁的活动特点,并且进行相关记录。如果学生想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准备相关的养殖器皿(也可用塑料瓶等代替)、不同的食物,观察蚂蚁对不同食物的反应,以获得直观的观察结果。自然资源是较为容易获得的综合实践资源,师生置身于自然美景中,也要不忘擦亮眼睛,及时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自然现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让学生能够从繁重的课业中暂时解脱出来,同时也丰富了其课余生活,消除文化课程学习带来的精神疲劳。除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也较为丰富、容易把握,例如教师可以设定“社会角色体验”这一主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社会角色一日体验。学生对于社会角色的体验应该具有自主选择性,但学生由于不理解各类职业的特点、职责,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体验前先进行资料收集,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再进行体验,也不会因为吃力而半途而废。比如体验环卫工人为城市进行清扫的工作,学生可以近距离进行观察,自己作为“小帮手”的角色帮助环卫工人一起完成相关工作,体会其不畏辛苦、不惧脏臭的牺牲精神,激发其社会责任感。这样的综合实践带来的活动效应是非常可观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为其带来的丰富的精神认知。

小学综合实践的开展的最终目的与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走出家长、老师的庇护,拒绝做“温室里的花朵”,能够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不同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特殊体验。小学综合实践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通过把握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适合学生的、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获得认同感、价值感和真正的学习乐趣。实践也是学生打开真理宝藏的钥匙,教师应该用心铸造这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打开生活中的宝藏。

【参考文献】

[1]薛英.试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2020(38):97.

[2]张锐.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开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8):31-32.

[3]李伟明.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0(07):93+95.

[4]谢肃威.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93.

猜你喜欢

真理实践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两校方略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