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1-12-08张洋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张洋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为例,分析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乡村文化活动多元性不足、乡村文化建设组织化程度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联动合作等做法,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2-0013-03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农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农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乡村文化丰富多彩。探索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对推进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禀赋优异

南宁市辖7区5县,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791.38万,其中市区人口409.32万,占51.72%;非城镇人口382.06万,占48.28%,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南宁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的廊桥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壮乡文化,且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拥有昆仑关战役旧址、顶蛳山遗址、伏波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个;拥有“壮族三月三”、壮族歌圩、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百鸟衣故事、宾阳炮龙节、邕剧、广西粤剧(南派粤剧)等7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有多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古镇古村聚落。

(二)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

南宁市从2009年开始开展实施自治区为民办实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自治区财政每个建设点出资25万元,南宁市财政补助城区每个建设点13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有条件的县区补充或由村里筹资筹劳补足。經过10多年的建设,南宁市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层文化设施设备日趋健全。截至2020年,全市建有乡镇文化站10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52个,覆盖全市97%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每村一栋16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楼、一个文艺舞台、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宣传栏、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体育队,初步形成南宁市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三)乡村文化活动活跃

乡村文化活动以政府为主导,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为基层文化生活提供更优秀的平台;以农民文艺队、体育队为活动主体,实施“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文化文艺“三下乡”、扶持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文化志愿春风行”等文化惠民活动。2020年全市行政村共计开展各类乡村交流活动7431场,平均每个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5.36场,惠及观众约350万人次,乡村文化活动常态化、培训普及化、质量精品化。通过强大的文化引力吸引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保持基层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提升乡村群众文化素养,推进乡村文化文艺活动自给自足,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提升乡村文化生活的“造血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南宁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水平亟须加快提升

近年来,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建设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与浙江、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差距更为明显。以浙江台州市为例,比较分析南宁市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一是建设模式。台州市人民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或奖补政策,支持乡村集体经济资金加入类似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村文化礼堂”项目建设,台州市山前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500万元,包含一栋三层的文化综合楼、一个戏台、一个篮球场、一套健身器材及周边场地的硬化、美化等,其中城区和乡镇财政分别只投入了建设经费15万元,剩余不足部分均由村集体经济投入。南宁市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则是申请自治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由自治区配套建设经费25万元,南宁市出资13万元作为补充,与发达地区“村民为主,政府为辅”的建设模式正好相反。二是管理理念。台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由村委自行建设,聘用管理人员自行管理,活动自发组织。政府只需要在宣传导向把控、活动质量提升、使用效能评比等大方向上进行管理,无须花大力气举办公共文化活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均等化服务。而南宁市仍是通过政府部门聘用文化专管员来实现设施的日常开放和管理。三是管理方式。台州市公共文化设施通过“文化礼堂星级管理体系”进行星级文化礼堂评估,充分调动农村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使用效能实行差异化赋分,每月通报分数排名,每年根据总分动态评定星级“农村文化礼堂”,评选表彰“十佳文化礼堂”“优秀文化礼堂”“最美文化礼堂人”。将星级与年度考核、奖补经费、管理员待遇挂钩。对每个星级排名在后10%的文化礼堂给予黄牌警告,扣除部分管理经费,调整管理人员。对工作先进的文化礼堂给予表彰及奖金奖励,对工作落后的管理员由乡镇及时予以调整。以此大幅降低管理员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礼堂管理的“软实力”。而南宁市当前对基层设施的管理仍处于保障日常开放的水平。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建设模式、治理理念,还是投入水平、管理方式,南宁市的乡村文化建设都亟须加大改进力度。

(二)乡村文化活动多元性不足

南宁拥有独特的民族乡村文化,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却缺乏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致使乡村文化活动特色不足、内容单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资源利用单一,“就地取材、直接利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动融合不够,乡村文化活动趣味性不强;二是资源利用动力不足,一些村庄经济基础较弱,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开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趋利性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利用不足等问题突出,“有资源、不会用、无人用”。

(三)乡村文化建设组织程度不够高

投入方面,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经费以政府为主导,由自治区、市、县分级投入;或是以政府为主、公司为辅投入,由农民或农民合作社投入文化产业建设较少,与发达地区有极大差距;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民,辅以其他村民集资。组织方面,主要是政府主导、村“两委”组织,少数活动农民自发组织,缺少市场化、现代化思维的农民合作组织运作,组织方式和活动策划简单原始,规模较小。

(四)乡村文化建设规划不够科学

规划结合区域实际、乡村实际不够,对接乡村群众文化需求不够精准,缺乏针对性;没有准确理解国家有关乡村文化建设政策,乡村文化建设规划发展方向与新时代发展需求吻合度低,缺乏前瞻性;没有做好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整体规划统筹,基层文化建设分散,缺乏系统性。

(五)乡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欠佳

乡村基层文化人才缺乏,特别是美术、音乐、书法等专业文化人才更是缺乏。乡村文化站人员少,专业文化人才更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还要兼顾大量的其他工作,村文化站多为兼职村委,人员的缺少严重影响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乡村基层文化人才缺失,文化人才大量迁移到发展空间大的城市,或迁移到薪资水平高、表演平台阔的地方;同时,不够重视对下一代的文化艺术教育和素质培养,致使乡村文化骨干和文艺能人较少,缺少艺术水平较高的业余文化队伍。

三、加快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路径探索

南宁市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沿海沿边沿江开放、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等多重优势叠加政策,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禀赋优异,基础厚实,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以乡村文化振兴筑牢中国文化自信之基,形成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更高度重视、完善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地方法律规范。促进设立《南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工作条例》,通过立法从顶层设计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各项投入,提升资金配套水平,充分保障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投入,并不断缩小乡村文化建设在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项目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率,补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全面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文化建设基础。

(二)强化规划引领,打造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要加强实地调查研究,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准确把握国家文化发展方向政策,制订系统、科学、针对性的规划布局。将强首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相关发展规划中,科学统筹、优化布局、强化辐射,着力解决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分散、发展乏力、设施单一、规模不足、配套不够、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全面推动各县区乡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打造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转变观念,提升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水平

要借鉴先进省市经验,从治理理念、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探索适合本区域乡村文化建设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融合社会力量,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事业,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培养、壮大实力强、会经营、懂管理的现代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组织化程度。改革乡村文化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四)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文化振兴基石

文化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对乡村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和扶持力度,保障乡村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培养的固定资金投入;建立乡村文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文化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事业;营造乡村文化从业人员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有效提升乡村基层文化队伍综合水平;重视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缺失比较严重的音乐、讲演、美术等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

(五)加强联动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统一思想,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消除部门合作壁垒,创新部门合作模式,打通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便捷渠道。加强发改委、财政、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等部门沟通、共同协助推进乡村文化项目建设工作,解决规划、资金等项目落地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統筹合作、有序组织送戏下基层、文化进乡村等活动,统筹安排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乡村业余文艺队的扶持工作。深挖民族乡村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活动,强化“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文化活动精品品牌。

【参考文献】

[1]刘丽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困境与路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2]甘海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8(5).

[3]南宁市统计局.2020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南宁:南宁市统计局,2021-04-29.

[4]“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榜单公布 广西2市入围[EB/OL].(2020-08-13).http://www.gxnews.co.

[5]邱丽花,张宝英.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研究: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14).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农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编号:Z20202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 洋(1993— ),男,大学本科学历,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助理馆员。

(责编 施 木)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