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2021-12-08张李娜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张李娜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学方式与模式。信息技术与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弥补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性思维的不足,以高效能、低消耗方式为教学效率、人才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通常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记忆形象鲜明的事物,而对枯燥抽象的内容难以提起兴趣。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媒体应用于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教学,能够弥补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性思维的不足,具有其特有的价值与优势。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教学信息存在基础的改变引起“异时空”教学系统的产生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口耳相传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师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对教学信息进行缩放、旋转、移动等技术性处理与操作,促使信息产生远近、大小、虚实的变化,从而呈现灵活、生动、多样的“活”的教学信息。

课前学习阶段,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任务,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经验与生活实际提出和发现问题,并将解决问题过程拍图上传到云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完成预习作业。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课前学生利用已学长度单位知识测量数学书本厚度,再将测量过程图片上传至云平台讨论区。通过对图片的放大、旋转、圈画等一系列操作,逐步经历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当学生感觉书本厚度还不到1厘米,自然产生疑问:“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厘米和毫米之間关系是怎样的?”……教师再让学生利用触觉感知1元钱、1角钱硬币厚度,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采用合适方法认识厘米与毫米。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传授—接受”式“同时空”教学,将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从而对抽象数学知识产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得师生“异时空”的“指导—自主”式教学系统成为现实。

(二)教学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呼唤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不仅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也能够让其在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当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原有教学系统,学生需作为受者主动提取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提供者和指导者,要顺应儿童思维方式,用儿童语言唤醒学生知识经验,让他们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得到认识上的提升。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在探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学生分组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通过剪切、拼接等方式分别对折一张纸的上下、左右边来验证正方形四条边相等,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仅对折两次对边就能得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吗?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操作后发现还要再斜着对折一次证明邻边相等才能说明问题。这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完成知识与情感内化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变化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摒弃以往运用口头、肢体语言进行枯燥的“灌输式”信息传递方式,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体,呈现直观、有趣、可视听的动感内容刺激,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通过信息获取、处理、表达等方式进行资源探究,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二年级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心理,组织学生参与备课系统中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迅速筛选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拼摆正方形和长方形来掌握其边、面、顶点特点……学生通过多媒体动态视听内容掌握正方形与长方形特征及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促进抽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感悟数学魅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仍与感性经验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已有经验,在参与操作活动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判断分析,从中发现问题,通过思维碰撞对错误作品进行修正,逐步建立对数学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从而保持学习兴趣、感悟数学魅力。例如学习“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用6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联系已学乘法算式“1×6=6”“2×3=6”“0×6=0”……得出“摆1排,每排6个;摆2排,每排3个;摆6排,每排1个;摆3排,每排2个”四种摆法,同时很自然地带出“0”的处理,明白研究因数与倍数是指非零的自然数。再通过旋转、平移,发现后两种图形与前两种完全重合,只有两种不同拼法。由于乘除法算式为互逆关系,学生还可以罗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圈出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实际操作便于学生基于真实感知基础理解因数与倍数概念,发现因数与倍数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在数学游戏中把握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乐趣

数学游戏是启发低年级学生智慧、集中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寓教于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事物发展规律,体悟数学思想方法,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教学“简单的随机现象”时,教师安排电脑抛硬币游戏,让两位学生轮流掷10次硬币,要求每次掷之前先猜想硬币会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将猜测与投掷结果分别记录于电子表格。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让学生体会每一次投掷都是独立事件,两种情况均有可能发生,从而在对不确定事件的判断上建立随机思想。而这种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又能树立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

(三)在教学情境中观察数学现象,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授去获得,而应由学生联系生活情景去探究、去理解。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和自主探索空间去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才能使数学课堂成为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主阵地。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用PPT展示“动物王国大象过生日分萝卜”的情境,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来了几只小兔、每只兔子分得的萝卜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化场景中存在的数学现象,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6根萝卜分给4只小兔,每只分得一样多吗?”“怎样分才最公平?”再通过在电子白板上拖动、移动等操作,发现可以“分一次,分别给4只小兔分4根萝卜”“分两次,每次分别给4只小兔分2根胡萝卜”“分四次,每一次分别给4只小兔分1根胡萝卜”等多种分法,最后得出“虽然分的次数不同,但是每次分给每只小动物的萝卜同样多,保证了结果公平”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不再是研究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而是学生在分析、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创造知识,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也逐步提升。

总之,信息技术不能仅仅作为教学工具出现,而应成为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的媒介,引发传统数学教学思想、内容、结构、模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万世友.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