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散文的朗读教学

2021-12-06李铭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感悟朗读教学意境

李铭

内容摘要:本文以《春》《秋天的怀念》《阿长与山海经》三篇散文为例,重点探讨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有声有色,还要读出散文韵在骨子里的美。

关键词:朗读教学 想象 意境 感悟

散文被誉为“美文”,美在语言,美在意境,美在文字背后的深意。美文尤需美读,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以读为基础,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品味语言,感受和体验语言,进而走向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下面就以部编教材七上的三篇散文《春》《秋天的怀念》《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美读指导。

一.在朗读中学会朗读

在教授《春》时我先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去读两遍课文,把朗读的技巧在课前的导学单上简单地教给他们,让他们在书上做好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的标记。上课时就以第一段为例,让学生重点揣摩,在觉得读不好时去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接着进行小组内优秀者的展示,在展示时其他组评议,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老师自然而然地指导一些朗读的技巧,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春》课堂实录片断:

师:哪一组先来给大家展示呢?

男生1:读第一句。(读的还算不错,挺有感情,可以说开了个好头)

师:谁来点评一下呢?

女生1: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但是读得有一点快,他应该把速度稍微放慢一点。

师:老师非常赞成你的看法,朗读的时候我们确实要控制好朗读的速度,不能太快。

男生1:重新读第一句。

女生2:我觉得他读得太缓慢了,也不好听。

师:看来,朗读时不能一直慢,有的时候要快,有的时候要慢。在这一句里,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呢?

男生2:第二个“盼望着”要快一点,等得焦急了,读得快可以表现出他心情迫切。

师:不错,说的很有道理。有没有同学再来说说看

男生3:“盼望着”是个很漫长的过程,要读得慢一点。

师:好,那也就是说,第一个“盼望着”要读得慢一点,但第二个要比第一个快一点点。你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谁对这一句的朗读还有改进的意见吗?

女生3:我觉得第一句要读得轻一点,表达作者对春的深情,第二个要读得高一点,这样就显出盼望的焦急之情。

……

就这样让学生们边读边品、边感边读,让学生在吟读间去体会重音和停连的技巧。这样在朗读中学朗读,可以说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动口、动脑中感悟,用自己摸索的朗读技巧处理好文字轻重缓急,把无声的文字读得有声有色。

二.在意境想象中去朗读

1.身临其境去朗读,读出所见所闻

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让自己的心也跟着作品动起来,让画面在眼前活起来,去拨动学生的情弦,读出动听的声音。

①想象入境

在《春》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活动:美景再现。任选一副美景图,用声音来再现春天的美景。如春花图,我让同学先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段文字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现在就置身于这样一个春暖花开,姹紫嫣红,芳香馥郁,蜂闹蝶舞的美景中,请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你所感受到的春日繁华。这样借助想象所创设的情境,学生们读出了那份绚烂的美好的感觉。

细腻生动的笔触令人油然而生美妙的联想和想象,而文中白描之处的想象入境却更有情趣,也能把平鋪直叙的句子美美地读出来。

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一句,作者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太阳的变化,从大处落笔,勾勒出春天的一个总体轮廓。学生刚开始读不好。我就让他们想象,春天的山、河流,太阳的动人模样,经过想象,孩子们眼中的画面美起来了:山变绿了,还有满山的花草;水变暖了,潺潺地流淌;太阳更加的娇媚多情,阳光下的一切是那么的暖和而舒适……朗读时的陶醉欣喜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在读这一句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一位女同学认为要慢一点,表示作者欣赏美景的陶醉之情;一位男同学觉得要快一点,春天来了,是让人很兴奋很激动的。而不管快、慢,读下来之后,效果都不错,因为在朗读中学生能感受到春天款款而来。

②演读入境

这种情景再现就是让学生借助想象、穿越时空去设身处地神游一番。为了加深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我尝试运用窦桂梅老师的演读法,就是用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堂朗读训练,让他们通过一定的动作、神态的表演去朗读课文,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

还是上面那一句“盼望着”,让学生想想自己盼望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盼望着的时候眼神是充满着渴望,眉毛要提起来,眼睛不要睁得太大,表现出无限的怀想。外在的表情有助于学生内心的切身体会,继而激荡心灵的急切之情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又如“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万物刚刚复苏的情景,我就让学生做出刚睡醒的动作,学生有舒适的伸个懒腰的,有慵懒的揉揉眼睛的,有楚楚动人的打个哈欠的……读出了一种闲适温柔自然的感觉。

2.走进人物心理去朗读,读出所思所想

散文有诗歌一样的“意境”。“意”,情思也;境,形象也。美读不仅要借想象读出散文的境,更要读出散文的意,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读出他们的所思所想。

《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断:

师:那么,“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说这“好好儿活”时,母亲心里在说些什么呢?

生1:儿啊,你说我可活什么劲,这多让人伤心,我可怜的儿啊!

生2:儿啊,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自暴自弃,娘求你了!

……

师:母亲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儿子说,可脾气爆躁的儿子这个时候什么也听不进,她把自己想说的变为了这句再简单不过,再朴素不过的话里——

生:“好好活”!

师:所以,“好好”两个字的韵味、复杂的情感都蕴涵在这里,真是意味深长啊。同学们在下面好好读读(生自由品读、展示,并且根据个人的理解读出不同的味道)。

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受融合进去,字里行间的深情也就如温情而缓慢的小溪汩汩滤过心田。

3.幻化为作者去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

朗读是指导学生沿着课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的高峰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感情的过程。显然这样的朗读过程是一个“美读”的过程,除了要“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还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的过程。

在教读《秋天的懷念》中的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不仅是作者眼中的菊花,更是作者心中的菊花。要读出作者的情感刚开始有一定的难度,朗读指导学生想象你就是这样一个史铁生:因瘫痪而看见美好的东西就要发脾气,母亲在世时屡次无情拒绝她看花的提议,看着母亲大口的吐血却还牵挂着儿女。现在面对着北海“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的睹物思人,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同样“热烈而深沉”母爱的赞美,对当年不理母爱解的懊悔自责,正因为理解了母爱,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了活下去的坚强的勇气。

综上所述:散文的朗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融入文中的景、事、物、人中,读出了散文的意境,即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不仅包括来自创作主体的“情”,也有来自现实作品的“景”,让文字与声音相互碰撞,从而激活二者的美感韵味。

三.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朗诵不能只停留在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的层面,朗诵时还要有自己对文章深邃思想的体验。王意如教授认为读者对文字的理解是涟漪式的:第一层圆心是是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文字符号及其组织明确表现出来的;往外一层,是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到这一层面,已经很难有唯一的答案了。因为对蕴含意义的理解,很可能是见仁见智的……继续由内而外扩展,读出更多的东西,形成的、多个的圆,从而构成文本阅读的深度。诵读家一舟看来,朗诵与阅读、理解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个朗诵者,一定要有一个阅读面,而且要讲求阅读的深度和深入理解。

《春》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春雨图,体会到作者对春雨的赞美,她滋润万物,带来清新宁静。这意境是作者明确表达出来的。为了引导学生读出更多的意境,我设计了一个造句活动:“我从    读出了   ,这是    。”

学生们说:我从一点点黄晕的光读出了安静而和平,这是宁静美好的世外桃源;我从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在雨中的房屋读出了悠闲而自在,这是一曲田园牧歌;我从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工作的农民读出了斜风细雨中不须归的洒脱,这是一种宁静淡泊、超然脱俗的意趣;我从密密地斜织的细雨中读出了温婉和细腻,这是柔情似水的蜜语。

这春雨图我们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同,读的韵味就会不同。只有领悟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散文的最大魅力在于她深沉的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指导学生美读散文,渐渐形成语感和能力,学生也就更易体悟到散文中蕴藏的各种美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学)

猜你喜欢

感悟朗读教学意境
春色满园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